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品是一首对生活、历史和人生的赞歌,值得我们推崇的不仅仅是其丰满而有力的艺术形式,还有作者倾注满腔热忱塑造的人物和不断深入挖掘的人物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迪伦马特的剧作是介于传统戏剧和荒诞戏剧之间的一种戏剧艺术,他创作的悲喜剧有独到的美学意义。首先他塑造的戏剧人物打破传统悲剧和喜剧人物有固定程式,具有新的审美价值。其次他的剧作往往用喜剧的场面表现悲剧的主题。第三.他借助于怪诞的手法增加喜剧效果.制造距离感。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不少人物对学生精神和品格的提升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人物有作品中的,有的完全是作者自己。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能够走近这样的人物,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学生走近人物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群像类人物文章是指不以写某一个人物为主,而是写一群人,很难说文中的哪一个人物是主要人物的文章。这类文章往往通过群像人物的不断叠加、重合,表达某类人物精神层面的共同特质。  相似文献   

5.
人物通讯属于实用性文体,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理解、把握这种文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十分必要。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人物通讯的教学,我们应该注意好三点:将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与文章紧密联系,将“立德树人”与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充分结合,组织好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人物通讯属于实用性文体,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理解、把握这种文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十分必要。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人物通讯的教学,我们应该注意好三点:将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与文章紧密联系,将“立德树人”与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充分结合,组织好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以乔伊斯的《一片浮云》和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为例,分析了“精神顿悟”和“重要瞬间”写作技巧上的相似处和不同点。指出两者皆由外界事物引发,反映人物的心理瞬间,促成人物的顿悟和意识的流动。其不同点在于“精神顿悟”是故事循序渐进过程的必然产物,重在揭示社会背景,而“重要瞬间”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无关,重在抒发个人的人生瞬间感悟。  相似文献   

8.
堂吉诃德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但是在他的性格之中,却有着坚定的理想主义信念。他有为了个人理想和社会正义而努力奋斗的骑士主义精神和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观。通过他与阿Q的一些比较,也能发现他内在的理想主义追求。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其中,记录的历史人物林林总总,大约有1400多人。这些人物的出场顺序是复杂的。他们不是"千貌一律"的,每一个人物有各自的喜怒哀乐、人生际遇、精神诉求和性格特征。因为角色不同,他们在《左传》中所承担的"戏"的分量和容量也是大不一样的。有的人物和读者仅仅是"一面之缘",有的则是"时常见面"(在某个时间段)。这些人物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自然界的树叶一样,千叶千面,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色彩。《左传》在叙述或描写人物时,有大量的文字内容涉及到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志杰 《成才之路》2020,(1):108-109
作文教学要注重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让人物活起来。文章从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入手,探讨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读书甚多,同学们有感而发,选择了他们喜爱的人物,写成了他们喜欢的文章。他们所选的对象,是他们各自心仪的人物。有的人物,我们非常熟悉;有的人物,是我们读了文章之后熟悉起来的。但愿他们所写的文章,能让无数同龄人所喜欢,喜欢他们所写人物的某些方面,并以此理解这些人物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陈仓的《反季生长》是在作者探讨一系列进城小说的主旨的基础上再次探讨的还乡主题。通过塑造一系列以农作物命名的人物,传达出城市边缘人物的精神挣扎,在抒写这些进城边缘人物精神现状的同时,试图用文字来唤醒众生对这些群体的关注,深切地体现出陈仓的悲悯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以陈仓的《反季生长》为例剖析异域文化中城乡人的精神隐忧。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派作家纳博科夫塑造了后现代小说人物怪异难测的性格,刻画了这些人物特有的非常规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这些人物性格呈现为双重性甚至多层性,从而导致了文本意义上的人物身份及性格的分裂和不统一;消解了文本叙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拓展了小说虚构的广度和深度,挑战了小说的虚构极限;发展和丰富了小说世界的人物刻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七月派小说所描写的人物投身抗战的基点恰恰就是个体的冲动、激情和目标.七月派小说家首先挖掘人原始性的反抗因素,又从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出发为人物选择了群体斗争这一能完全解放自身的道路,最后又描写了人物抗战立场由动摇到坚定的过程.这样的描写真实地表现了底层民众投入抗战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呐喊》《彷徨》中自觉地塑造了一个悲剧人物系列,人物悲剧的核心是精神悲剧,其主要特征是人物精神的痛苦与戕害,灵魂的苦难与毁灭,使有价值的东西被“消磨”,这种精神悲剧的冲突根源是国民劣根性。  相似文献   

16.
李斌 《语文知识》2008,(1):85-88
D.H.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男性形象,对每个人物刻划都融入了作者对于精神与肉体的探索。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其主要的六部长篇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做一整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欣的小说读得多了,便产生一种二元对峙的审美感受。它强有力地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然而你同时又会觉得它是单薄的。作品显然是倾向写实的,但又充满着戏的冲突与诗的性情。各式身份的人物展示着时尚的都市风情和都市人的各样情绪,但没有一个人物是有血肉生气的丰满的人物,作品也没有揭示出都市新生活中的市民精神  相似文献   

18.
孙创业 《华章》2007,(8):84
中西方悲剧,因其内在文化底蕴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西方的悲剧表现为"悲壮",中国的悲剧表现为"悲苦".西方的悲剧人物更具个人主体性意志与思辨色彩,而中国的悲剧人物则更多地不自觉地去实践仁义道德,维护现有秩序.  相似文献   

19.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简.爱的描写,塑造了一个自强不息、独立的女性。本文通过比较近年来不同学者们对简·爱作品以及人物的分析,得出了人物自身在反抗精神之外,存在着一种妥协精神。如果说反抗是打破旧的事物,那么妥协则是建构一个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当代小说走出了三要素的樊笼,对传统故事化小说三要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构。当代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方面,特别是表现作家的主体精神、主体意识和自我人格方面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当代小说对传统小说三要素的解构,一方面降低了对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扩大了对人物、情节、环境以外的其他要素的吸收和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