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亦是如此。一旦学生“好之”、“乐之”,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认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明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大量的实践中培养提高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学习兴趣和效果至关重要。而这种能力同样源于大量的语文实践,在听、说、读、写、玩中开花结果,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读书与感受     
读而后有感。当然读是第一步。可要怎样读?感受从何来?如何让感受得以交流,获得评判? 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晓”与“识”好比读书之“感”,要有所感,不仅在读的数量上有要求,更要在质量上下功夫;读,不但要多读,更要多思多联想、多比较、多领悟。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要实行大量读写。首先 ,大量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及其实践特性决定的。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培养这两种能力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读写实践。这一点就如同运动员的刻苦训练一样 ,没有台下的十年功 ,哪来的台上十分钟 ?语文能力的提高就如同要唱戏却不张嘴 ,要游泳却不下水 ,这样怎么能行呢 ?其次 ,大量读写是前人发现并被大量事实认证了的真理。古人说 ,“操千曲而后晓音 ,观千剑而后识器” ;鲁迅先生说 :“文章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无心得和方法。”因此 ,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杨秀 《学语文》2009,(1):52-52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举,用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古语有:“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热情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陈少明 《考试周刊》2012,(70):41-4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也就是开辟阅读阵地,拓展“读”的空间。学习语文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新课标一再强调教材只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要求“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相似文献   

8.
苏少芳 《成才之路》2011,(16):75-75
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说法,意即通过“千”次的“操”“观”(实践),才能“晓识”(了解认识)“声”“器”(审美对象),多实践才能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老师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美的知识和要领,知美何以为美,要诱导学生从不同性质、类型的音乐作品中领略美,从而获得对音乐鉴别的敏感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孔子说过:“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几年来,笔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好之”、“乐之”,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讲究方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对此,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1.
李晨红 《成才之路》2010,(20):38-38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千万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语文也是一样,“厚积薄发”是语文学习的千年古训。积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渗透积累语言的因素。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13.
有人对在校中学生做过统计,在对课程的喜欢程度上,大部分学生把政治课排到了最后。孔子曾说过:“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把知识学好。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那么,到底如何来激发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要重视语言训练,也要重视人文熏陶。语言训练要注重积累和吸收,所谓“百尺之台,起于垒土”;要注重运用和实践,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人文熏陶要注重传统承传和文化渗透,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注重生活体验和习惯培养,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所以,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从课程改革开始,课程改革必须“两条腿走路”:除了落实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学科课程之外,也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乐之”才能“乐学”。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上下了大量功夫、花了不少力气,可学习效果总是不理想的学生更是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望而生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就是对某事物的兴趣。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的学习进入“好之”“乐之”的状态,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使人不怕挫折;兴趣,可以让人战胜一切困难;兴趣,可以让人乐此不疲,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推动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积极思维的一种内在力量。孔夫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思”.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产生要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这是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机器的动力.反之,不会有积极的思维.围绕培养学文兴趣,初期,我们注意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在“明”、“活”两个字上做文章: “明”即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作用,以此激发他们的学文兴趣。通过采访自然科学家、阅览科学家谈语文学习的资料,高中同学现身说法等活动及收集因语文水平不好而影响了学好数理化的事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这种学习方式已有所改变。古人云:“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意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有效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浓厚的学习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