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界关于龙形象的起源问题一直讼争不断。从功能学派的角度看,定型后的龙形象明显具有天命、神意的符号功能,这种功能应当是龙形象在中华文化中传承的根源。以此为基础对龙形象的观念史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人们在构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崇拜对象时,将其形象的身体部分神化抽象为腾飞状,这种兽首蛇身的形象开始成为一种构建神圣动物的固定图式。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萨满信仰背景下,这种可以飞翔的神圣动物成为一种接引萨满(大巫)升天通神的坐骑、神使,战国以降,神仙家与道教也将其作为神仙坐骑、成仙接引者。正是由于其飞翔升天通神的能力,以及作为接引神使具有的天命、神意象征意义,龙形象在汉代被作为神圣符号、天命权力载体,统合进了帝王神圣形象建构中,甚至成为了帝王独占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被人们称为“中国西部龙”的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金沙江化是长江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息在金沙江流域的各族人民不仅创造和保存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化,而且都认同是“龙的传人”,有着悠久的龙崇拜(包括蛇、鱼、马等灵物崇拜)的传统习俗。金沙江流域自古盛产黄金,所以又被称为“中国西部金龙”。同属于古蜀明不同阶段的三星堆遗址与金沙村遗址先后出土了极其丰富的黄金器物。过去,其来源被认为是一个谜。深入开展金沙江化研究,也许能为解开“黄金来源之谜”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
龙:一种新的解释──读《中国图腾文化》莲子《中国图腾文化》何星亮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406页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与龙有关的神话传说和崇拜习俗,但唯独中国被称为“龙的故乡”或“龙的国家”,只有中国人被誉为“龙的传人’域“龙的子孙”。然而,在龙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4.
正近代以来,很多外国学者批评中国"无纯粹之哲学",其中一个重要根据便是认为中国哲学仅仅关注人伦日用的相关问题,而对宇宙起源等本体论问题较少关注。诚然中国哲学有重视人生伦理的方面,但却也对宇宙论等问题有着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即对于"天"的哲学阐发。"天人关系"一直构成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其精神内核也可以体现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迥异之处。然而,学界目前关于"天人哲学"中一些基本概念与内涵的讨论一直众说纷纭,难定于一,这为我们研究"天人哲学"带来了一定困扰。故  相似文献   

5.
龙是中华民族的共有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龙图腾崇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龙是中国先民虚构的形象,仅仅是先民崇拜的图腾,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直到1996年“新中国龙”化石在贵州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出土。  相似文献   

6.
郭静云教授的《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一书提出了很多较新的学术观点,这些观点对一直以来,中国学术界流行的"中原文明说"产生了不小的震荡。这些观点的提出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但这些观点是否符合客观史实还有待我们对考古材料做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对龙这种虚幻的灵异动物的崇拜 ,在中国源远流长。汉民族很早就有所谓的”四灵”信仰。《礼记·礼运》记载 :“何谓四灵 ,麟、凤、龟、龙 ,谓之四灵 ,”据考证 ,这四种动物很可能是原始社会几个主要部族的图腾 ,图腾制度衰弱之后 ,它们就变成了人们畜养动物时的保护神。西汉时代 ,五行学说盛起 ,四灵信仰与之结合 ,四灵也就变成了镇守天地四方的神兽 ,称为 :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 (也有作“西方麒麟”的 )、北方玄武 (在龟的基础上加上了蛇的形象 ) ,四方神兽的观念后来被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吸收改造 ,在民间影响很大。民间龙崇拜…  相似文献   

8.
一长期以来,先秦时期的中国一直被认为从来就是政治统一体,对“中国文明”这一”文化单一体”无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由不同民族地区形成,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也多种多样。所以我们研究作为统一概念的中国文明时,也应该理解其统合对象的文化多样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这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考察其统合到“中国文明”的过程。近来许多考古发掘成果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为研究中国文化多元性和起源提供了基本条件,如关于新石器文化,考古成果已否定了以往由于“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影响了周边文化,周边文化才形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人们认为,气味是一种靠鼻子的工作得到的感觉,可是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呢……眼睛帮助人们获得关于周围世界的情报的80%,而鼻子只有1%。可是如果我们失去这1%的"情报",那么对整个世界的感觉就会完全改观。患重伤风时,人对最可口的饭菜也会觉得淡然无味,最喜爱的鲜花也不能使他感到高兴。鼻子是大自然的奇妙创造。当然、现代人的嗅觉不如我们的远祖-穴居人,但大自然仍然使我们保持了灵敏的嗅觉,即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切成  相似文献   

10.
你可能会发现,在当今的美国,9/10的家庭都拥有一副扑克牌。4/5以上的家庭玩纸牌游戏。事实上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扑克牌是如此地为人所熟悉.以致于我们产生了这么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似乎扑克牌一直就存在于世。事实上,在人类创造出书画刻印艺术的初期,扑克牌就已为人们所知晓。扑克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遥远的时代,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出扑克牌何时出现,以及何处是其发明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人发明了扑克牌,原因是在很久以前中国人的纸币与他们的扑克牌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我们知道,在1000年前的中国就有扑克牌了。但扑克牌是由中国人还是由埃及人、阿拉伯人或印度人发明的,目前还无法断定。  相似文献   

11.
回眸龙文化     
张竹筠 《寻根》2002,(2):4-9
在中国化中,龙的足迹无所不在。毫不夸张地说,龙化构成了中国化的底蕴和主质。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很多人对龙化的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其说是由于人们化修养导致的视野狭窄,倒不如说龙化本身就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博大精深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吕红艳 《寻根》2006,(1):45-49
“二月二”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节日习俗起源很早,是从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来的,并在南、北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节俗文化(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  相似文献   

13.
龙何时长上鹿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既小又大的问题.说小,龙有“九似”,角仅为其一,并且龙原是有角的,所谓长上鹿角是局部形态的变化.问题低一级,外延小一圈;说大,龙是中华民族的灵物,它的起源及演进脉络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上古各民族融合流变的历程紧密相关.龙的每一部分都是历史的积淀,它的变化则是中华各民族间交往的结果.这是一个既虚又实的问题.说虚,在先秦.人们认为龙是虚幻的气体,孔子说:“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孔子问道于老子,感叹老子高深的学问,便将他比作了龙.可见当时的龙是聚散无常、不可捉摸的.龙的演进过程也朦胧而不清晰,在汉以前,龙没有各民族都能认同的统一形象,何况角乎?说实,龙的创造毕竟是人的行为,毕竟要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定会出现在田野考古的不断发现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史研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热切关注的焦点。20余年的学科发展,以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演变为主题的城市史学研究,先后完成了从个案研究到整体研究,从纵向梳理到横向比较,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审视的历史性跨越。一批颇有学术价值与影响的研究成果相继产生,并推动本学科向更高层次提升,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拓展。这其中,由何一民教授主编的《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堪称是中国城市史学研究中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5.
少一点忧心     
改单开放的窗帘拉开之后,使中国当代文学的窗口,出现了一派新的景观。被我们长期拒之门外的世纪风阵阵吹来,在我们久久习惯了的单调寂寥的文坛、诗坛上映现出不少前所未见的山光水色,这使人们切盼“开门”,渴望变革的读者、观众,不能不感到耳目一新,像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呼吸到一股新鲜空气,顿然间,血流加快,感到生命的活力。这是多数人的生理反应。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情况各异,对新气候的适应能力,自然各有差距。有的是“第一眼生,第二眼熟,第三眼见面打招呼!”表示欢迎了;也有的感到越看越不顺眼,认为这些没见过…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健康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研究文化建设问题,要有明确的历史观点,要从12亿当代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出发,这是进行文化建设研究的最基本的立足点。如果离开了这个立足点,许多问...  相似文献   

17.
顾春 《华夏文化》2000,(1):40-40
几千年来,茶一直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才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但与此同时,饮茶并不只是一种生理需要,它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无数诗人、画家为我们留下大量以茶为主题的诗、歌、书、画。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对“茶”字起源的考证,则是对茶文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红山玉猪龙”的“猪首龙身”、”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太极”的“阴阳鱼”型制,均是人类胚胎的象形,是性生殖崇拜图腾。1.把“红山玉猪龙”看作人类胚胎象形的观点,与中华人文文化、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传统相一致。2.把“红山玉猪龙”看作人类胚胎象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是中国人崇拜了几千年的天文星象,神圣而又崇高,到汉魏形象维持不变。但唐宋后世的神话形象中他们却有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社会统治者思想的变化。通过图像变化,我们了解了中国四象崇拜的雄厚的历史基础,同时了解了中国神话从四象动物崇拜到二十八宿英雄人物崇拜的传统中国"圣人以神道设教"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龙的雌雄     
孙克让 《寻根》2000,(1):42-43
我国龙化与我国明史同步。龙在我国明史中的发展是从神龙逐渐演化为皇权的代称,形态也从爬龙、走龙而成为飞天之龙。龙在晚唐、五代、宋是一个转变时期,在此之前龙分雌雄,而后逐渐以龙代表雄性、男性,以凤凰代表雌性、女性。由此龙凤相配延续了近一千年,人们对早期龙分雌雄久已陌生,不知其详。今试从献及物中加以分析.以期还龙以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