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宋记》、滁州旧志和传主家乡地方志等史料,可以勾勒出55位北宋滁州知州一生概貌,特别是与滁州有关的经历,使读者对他们的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可由此增加对北宋知州一级官员在学历、素质、行政作为等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依据《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宋记》、滁州旧志和传主家乡地方志等史料,可以勾勒出55位北宋滁州知州一生概貌,特别是与滁州有关的经历,使读者对他们的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可由此增加对北宋知州一级官员在学历、素质、行政作为等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依据《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一宋记》、滁州旧志和传主家乡地方志等史料,可以勾勒出55位北宋滁州知州一生概貌,特别是与滁州有关的经历,使读者对他们的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可由此增加对北宋知州一级官员在学历、素质、行政作为等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北宋州府守臣更换频繁,宋初一州常常既有知州又有刺史,所以北宋州府守臣数量较多。依据明清方志、《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及《宋会要》等史料,北宋滁州守臣有据可查的有89人(其中3人再任)。  相似文献   

5.
由于滁州知州一职南宋地位较低,任职者的资历和声望也大多没有北宋高,所以有据可考的55位南宋滁州知州,除辛弃疾等少数人《宋史》有传外,大多生平事迹不详。但依据滁州旧志和《宋元方志丛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及续编等地方志所保存的零星史料,可以大体勾勒出36位南宋滁州知州一生概貌,特别是与滁州有关的经历,使读者对他们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并可由此增加对南宋知州一级官员在学历、素质、行政作为等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由于滁州知州一职南宋地位较低,任职者的资历和声望也大多没有北宋高,所以有据可考的55位南宋滁州知州,除辛弃疾等少数人《宋史》有传外,大多生平事迹不详。但依据滁州旧志和《宋元方志丛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及续编等地方志所保存的零星史料,可以大体勾勒出36位南宋滁州知州一生概貌,特别是与滁州有关的经历,使读者对他们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并可由此增加对南宋知州一级官员在学历、素质、行政作为等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革新派辩护,竟由一名堂堂的参知政事(副宰相)贬为一介区区滁州知州。这在仕途上可谓一落千丈。就在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然而欧阳修在文中始终自谓“太守”,却不自称“知州”,其用意何在呢?首先,古人有袭用前代州郡的行政长官称号的习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到隋唐时县以上的行政单位仍然是郡。千余年来,称郡的长官为太守。而到了宋代,撤郡设州,因此不再有“太守”这一官名,取而代之的是“知州”。另外,欧阳修在创作上承袭唐代韩、柳遗风,是北宋古文…  相似文献   

8.
北宋祖无择事迹考述(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洛阳有个真率会,参加者均对王安石新政持异议。闻名洛中,号称“九老”,祖无择与司马光、文彦博、富弼等均厕身其间。关于祖无择,《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纂者李焘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祖无择当立传而史官逸其事,须别考详”。笔者在  相似文献   

9.
正英国的李约瑟称"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在发明产生之初,并未能在当朝有广泛的应用。北宋发明了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是古代火药火器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有《武经总要》《宋史·兵记》《续资治通鉴长编》《金史》等书记载了火药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北宋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一生写的著作很多,历史著作有《资治通鉴》、《稽古录》、《涑水纪闻》等,诗文有《司马文正公集》。其中,《资治通鉴》为人们所熟悉。这本书,上  相似文献   

11.
自从宋代元丰七年 (公元 1 0 84年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告成以来 ,九百多年间 ,以史事编年为特征的通鉴体著作不断问世。计两宋时期编撰的有 :刘恕的《通鉴外纪》,金履祥的《通鉴前编》,朱熹的《通鉴纲目》,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刘时举的《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元代有陈柽的《通鉴续编》;明代有薛应和王宗沐分别编写的《宋元资治通鉴》;清代则有徐乾学编成的《资治通鉴后编》,乾隆御批的《通鉴辑览》,毕沅主编的《续资治通鉴》(记载宋辽金元历史 ) ,夏燮的《明通鉴》等。这些通鉴体的著作 ,都是记述…  相似文献   

12.
《靖康要录》是一部记载宋钦宗为太子时(即建中靖国元年到宣和七年)及登基后靖康一年之事的史书。此书按月日编次,凡有关钦宗朝的政事制度、诏诰及臣僚的奏章等,比较完备,特别是在记录与全国和战的许多事实方面,尤为详细。因而,对研究宋代历史,特别是南北宋交替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当时宋人的编年史传至于今天的,象熊克的《中兴小记》、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大都是记载南宋的史实的;而详亍北宋的只有李焘的《续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13.
内被贬滁州知州时,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解读《醉翁亭记》,关键在“乐”字,因为乐统全文,乐中有景,以乐显志。  相似文献   

14.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该文写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首先是第一段以"环滁  相似文献   

15.
住在或到过滁州城区(今安徽省滁州市城区)的人,要是不知道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滁”的辖区沿革,一定会产生一个疑问:“滁州城并不四面环山,它也位于平原上,只有西、西北两面属山区”,怎么能说“环滁皆山也”?有人找不到正确答案,认为这是作者的一个笔误,也有人在没有足够依据的情况下,臆断“滁”指的是“(古)滁州”(如1996年第1期《语文学习》薛汉忠文章),以此来圆“环滁皆山”之说。 (古)滁州之说,指的是欧阳修为滁州知州(习惯称太守)时期的滁州辖境,即北宋庆历年间的辖境。当时滁州属淮南东路,治所在新昌(后改为清流,即今日滁州市)。辖境相当于今滁州市城区,滁州市(原滁县)、全椒、来安三县市(出自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这三县市位于皖东,与江苏接壤。统观这三县市地形,呈南低北高状,西南、南为开阔的滁河、来河、施河平原及低洼圩区,东北为低丘洼地,东为岗坳相间的波状平原,只有北、西北属皇甫山区,它是淮南丘陵余脉,由北向西北、西南延伸(见地图出版社《中国地图册》、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县情大全》)。从这三县市即(古)滁州(北宋庆历年间辖境)地形来看,“环滁”并不“皆山”,所以有的文章推断(古)滁州“环滁皆山”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滁州自北宋后期祀立欧阳修像,辗转传承,几经出没。绍圣二年(1095)曾肇建二贤堂,所祀欧像为后世复制流传的欧公像之源头。明代欧公遗像从京师复回滁州重立,李应祯、李瑞卿等文宦雅士功不可没。清乾隆帝御题的滁州欧公画像,正是明代南京太仆寺人镌刻的宋代石像拓本。醉翁亭二贤堂虽然历经废兴,但滁州欧像从宋传承到清,历代不绝。在所有文献文物保留的欧像版本中,清代滁州知州王二南主持镌刻的石像最有价值。当代傅抱石所绘欧像,也许将来能失而复得。  相似文献   

17.
《续资治通鉴》被史学界公认为诸家续联通鉴》著作中最好的一种,无论从其体例改进、史料价值而言,还是就其史学思想而言,《续通鉴》都称得上是后来居上的通鉴学力作。  相似文献   

18.
明代王宗沐的《续资治通鉴》是元明时期第一部以《通鉴》原典体例来续著宋元史的续通鉴类史书。与其它续通鉴类史书的“明道”主旨不同,它更强调史学的“资治”功能,这反映了史家对现实政务的强烈关注,体现出续通鉴类史书对《通鉴》原典的重视以及“资治”原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李顺》一文是据史料辑录而成的。文章的第一段,节选自元人脱脱等编的《宋史》卷二百七十六《樊知古传》,第二段除“入据成都,遣兵四出,北抵剑关,南距巫峡”数语节取自宋人李焘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五外,均节选自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神宗熙宁年间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待制。他与王安石同时,政治上属革新派。沈括又是著名学者,《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20.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的贡献在于抉出了司马光秉承《春秋》著史的精神,尤其指出司马光是以《左传》为其编集史事、议论历史的主要依据。胡三省还注意到《资治通鉴》以“春秋笔法”隐藏着司马光的政治观点,并且把历史的事件和议论与北宋的政治现实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