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一、娃娃读画 曹展硕:我看是一块蓝色的布,这真的是一幅画吗? 陈艺天:画上什么都没有呀!就像天空一样蓝. 张馨文:这幅画这么简单呀,简直不像画上去的. 赵煜舒:这幅画看上去很神秘,画的可能是天空吧? 胡翰文:是不是画家不喜欢其他颜色?为什么画家只想要一种颜色呀? 赵中九:那他为什么选择蓝色呢?是不是和他的生活有关呀.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伏尔加河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生:伏尔加河在俄国。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师:为什么说“俄国”,而不讲“苏联”呢? 生: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最后一段也点明了。师:大家看出了这幅名画产生的时代,这一点很重要,对帮助我们理解这幅画,读懂这篇课文关系很密切。“纤夫”是什么人?“纤”与“夫”在这个词里各是什么意思? 生:纤,是船上的纤绳;纤夫,就是拉船的人,是一种苦力。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幅挂图,然后说说图上画了一些什么?近景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次,在我参加的一个晚会上,主持人问一个小男孩:"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孩子看看我们这些企业家,然后说:"做企业家。"在场的人笑着鼓起了掌。我也拍了拍手,但听着并不舒服。我想,这孩子对于企业究竟知道多少呢?他是不是因为当着我们的面才说要当企业家呢?他是不是受了大人的影响,以为企业家风光,都是有钱的人,才要当企业家呢?  相似文献   

4.
儿子画了一幅画:蓝色的太阳,还有一些鱼在飞……我觉得很有想象力,可老师说:千万不要把想象力歪曲了,太阳永远不可能变成蓝色,鱼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这叫想象力吗?这叫瞎想!我听了觉得很难过,人类的很多创造不就是源于大胆的瞎想吗?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敢于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孩子,敢于让鱼飞上天的孩子是对生活对大自然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多加鼓励呢?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日本老师请孩子们画苹果,她发现有位孩子画的苹果是方的。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呢?”孩子回答:“有一次,爸爸将苹果…  相似文献   

5.
某天,在公共汽车上,我偶然听到两个家长的对话。一个说:“现在的孩子啊,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个个娇生惯养,一点都不懂得疼大人。”另外一个说:“就是,而且责任心也很差,长大了可怎么办呢?”是啊,看来,这还是个不小的问题呢。各位小读者们,拿面镜子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些毛病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么,今天我们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在这方面做得很棒的同学——李达,他是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现任英语部部长。  相似文献   

6.
连词想象就是要把几个词联系在一起编故事。这对大家的想象力可是一个大考验哟!老鼠、板车、绳子,这几个词不同类,看起来也不相干,怎么联系到一块儿呢?我们不妨先用一个核心词如“老鼠”,再以它为主角,想方设法把另外两个词拉进主角的故事里来。  相似文献   

7.
<正>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表述现状"我觉得《泼墨仙人图》用的墨很黑,而且他是个啤酒肚。""我不喜欢《蒙娜丽莎》,她不好看,有点胖。""维纳斯是男的还是女的?""这幅画颜色有点亮。那幅画颜色有点暗。""我喜欢这幅作品,因为它是中国画。""红色的对比色是黑色。白色的对比色也是黑色。""这幅画线很乱。"您相信这是一个高中学生的美术评价语言吗?没有专业的美术词汇,陈述评价很稚嫩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评画学校举行美术作品展览,许多同学都跑到橱窗前来欣赏.这时一个同学问毛毛:你说这幅画儿画的是朝霞还是晚霞?毛毛说:当然是晚霞.为什么?因为我认识画这幅画儿的人,他从来不早起.  相似文献   

9.
课堂回放: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激光发射器,平时玩过吗?刚才我量了一下,激光发射器的长度是8厘米,你能画一条线表示它的长度吗?2.现在,我把激光给发射出去,如果没有东西阻挡,它会射向哪里呢?生1:笔直地射到教室外面。生2:射到太空。生3:射向无限远的地方。……师:你能把这束光线用一条线画出来吗?生4:老师,本子不够大,画不下!生5:再大的本子也是画不下的,因为它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0.
论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与对策——从两则案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来看一段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实录:(幼儿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教师展示毕加索的作品“和平”。)幼儿:真好玩!幼儿:哇!幼儿:他们在跳舞哎!我也想跳舞(站起来手舞足蹈)。教师:好!(拍手示意幼儿安静下来。)现在还是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要讲话,听老师讲,老师会把画家在这幅画中画了些什么告诉大家。(教师停顿片刻,等待幼儿安静下来。)教师:这幅画的名字叫“和平”,是一个叫毕加索的人画的。他是一个大画家,他一生画了很多画,我们大家也要像他那样画画,将来做一个大画家。现在,我们来看看画家在画中都画了些什么。苏珊·朗格认为,“审美情…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教育教学论坛》2013,(39):F0002-F0002
<正>有一次,在我参加的一个晚会上,主持人问一个小男孩:"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孩子看看我们这些企业家,然后说:"做企业家。"在场的人笑着鼓起了掌。我也拍了拍手,但听着并不舒服。我想,这孩子对于企业究竟知道多少呢?他是不是因为当着我们的面才说要当企业家呢?他是不是受了大人的影响,以为企业家风光,都是有钱的人,才要当企业家呢?这一切当然都是一个谜。但不管怎样,一个人的人生志向,我以为当什么并不重要,不管是谁,最重要的是从小要立志做一个努力的人。我小的时候也曾有人问过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不外乎当教师,解放军和科学家之类。时光一晃流走了二十多年,当年的孩子,如今已是四十出头的大人。但仔细想  相似文献   

12.
这篇看图学文的图画,画的是列宁在拉兹里夫湖边树林里埋头工作的情景,课文结合图画着重描写列宁生活、工作条件的艰苦和他坚持为革命工作的情况。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和学文呢? 一、指导学生看图观察本课的图画有多种方法,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也可以由远及近,由景到人,还可以由近及远,由人及景。这三种看图的方法,我认为第三种更符合儿童的观察习惯。因为在这幅图画上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很自然会由近处的人物到远处的景物去观察。在指导观察时,可抓住下面几个问题进行引导。1.这幅画上画的是谁?他在做什么?2.列宁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工作?3.  相似文献   

13.
给画留白     
爷爷是位画家。小时候,看爷爷作画,每幅画都留着一些空白。我感到奇怪,为什么爷爷不把这些空白的地方也画上呢?爷爷说,留着这些空白让别人去画。随着渐渐长大,我慢慢才知道,画纸上那些没画的空白,叫留白,是一种绘画艺术。一幅画,全都画满,那么这幅画给别人看到的空间,就是画纸本身那么大,但当一幅画留下"让别人去画"的空白,让别人去想象,去创造,那么这幅画就拥有了无限的空间。给别人留有空间,从而让自己拥有更大的空间,这种绘画的留白艺术,也适用于我们的人际交往艺术。  相似文献   

14.
哭泣的小河     
我画的这幅图画是一条河流。大家看了肯定会觉得很奇怪:“这怎么会是一条河流呢?看不见潺潺的流水,看不见绿树成荫的河岸,没有搞错吧?”没错,这确实是一条河流,当你听完下面关于这条小河的故事后,一定会明白的。  相似文献   

15.
一幅画     
<正>[开开心心——阅读]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淡淡的烟云笼罩,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  相似文献   

16.
下面的三道题目有些类似,且引起了许多争论.很多时候,当我们试图解决问题时,总会认为题目是正确的,但这只是思路的一个方面.有时候,题目里有陷阱.1.赚了多少钱?画家丹尼斯把他的油画卖给了乔治,卖了100美元.可是不久,乔治不喜欢这幅画了.他把画卖回给丹尼斯,卖了80美元.一周以后,丹尼斯又将这幅画以90美元卖给了格里.丹尼斯:头一次我卖得100美元,那正好是我用掉的时间和材料的费用,所以那是对等的买卖.后来,我买它用了80美元,卖掉又得到90美元,所以我赚了10美元.乔治的算法可不一样:画家把他的画卖给我,得到100美元,买回去又花了80美元,显然赚了20美元.第二次卖多少,我们可以不管,因为90美元是那张画的价值.格里把两种算法都颠倒了.格里:画家头一次卖画得100美元,买回去花80美元,所以赚了20美元.从他买画花80美元,卖画给我要了90美元来看,他又赚了10美元.所以,他总共赚了30美元.到底他赚了多少钱?20美元?30美元?提示:不可能说出画家“实赚”多少,因为问题中没有说那张画的“成本”是多少.且不管画家的工钱,而只假定说,使用的材料,如画架、画布和颜料等总共花费了20美元.经过两次倒卖之后,画家得...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篇“女儿,长大后切莫做教师”的文章在网上引发众人讨论,这位父亲苦口婆心列举当老师的众多不是,一心劝诱女儿长大后能另谋他路。时隔几日,另外一位母亲也给女儿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希望她将来做教师。一边是教师面临的种种悲哀,一边是他们头顶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环。到底是做老师还是不做呢?在这里,我们不打算对两位家长的观点进行任何的评判。我们将这两篇观点截然不同的文章编发出来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也并不是要大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是非对错的认定,而是希望藉此能够引起大家对教师这一职业本身所存在的种种矛盾、困惑、冲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追问。  相似文献   

18.
圆明缘 《师道》2006,(5):10-10
近日一篇“女儿,长大后切莫做教师”的文章在网上引发众人讨论,这位父亲苦口婆心列举当老师的众多不是,一心劝诱女儿长大后能另谋他路。时隔几日,另外一位母亲也给女儿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希望她将来做教师。一边是教师面临的种种悲哀,一边是他们头顶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环。到底是做老师还是不做呢?在这里,我们不打算对两位家长的观点进行任何的评判。我们将这两篇观点截然不同的文章编发出来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也并不是要大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是非对错的认定,而是希望藉此能够引起大家对教师这一职业本身所存在的种种矛盾、困惑、冲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追问。  相似文献   

19.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 一天,当我和学生一起分析《愚公移山》最后一段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 学生:“老师,《愚公移山》的结尾,这样安排,可信吗?” 老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因为根据地理学的理论,我认为愚公要想移走这两座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作者最后却用这样一个神话般的结尾来收缩全文呢?” 师:“很好!这个问题大家思考过吗?”  相似文献   

20.
我看见一幅瑞士漫画家画的漫画:漫天的大雪不停地下,一个高高的雪人站在雪地中--两只黑眼睛和一个红鼻子,手里还拿着一把扫帚。这时,蹦出了一只兔子,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向雪人冲去。这幅漫画的题目叫做《变为攻击性的兔子》。为什么这只兔子变成了攻击性的呢?因为它食用了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