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作文》2006,(3)
三国时,管宁与华歆皆为名士.华还举过孝廉。相传二人少时同席读书。间或也干点农活。一次,二人在菜园锄地时刨出了一块金子。管宁看了一眼,像没事似地继续锄地。华歆却赶忙拾起。后见管宁不为所动。才不好意思把金子扔了。  相似文献   

2.
管宁割席     
管宁与华歆一道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照旧挥锄劳作,把金子看得跟瓦石没什么两样,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出去。他们又曾经一块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达官显宦乘坐华贵的车子经过门前,管宁一动不动,照旧读书j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管宁于是将席割成两半,与华歆分开坐,并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管宁割席     
管宁与华歆(xīn)一道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照旧挥锄劳作,把金子看得跟瓦石没什么两样,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出去。又有一次,他们一块儿坐在一张席上读书,这时有达官显宦乘坐华贵车子经过门前,管宁一动不动,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管宁于是将席割成两半,与华歆分开坐,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管宁割席     
管宁与华歆(xīn)一道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照旧挥锄劳作,把金子看得跟瓦石没什么两样,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出去。又有一次,他们一块坐在一张席上读书,这时有达官显宦乘坐华贵车子经过门前,管宁一动不动,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管宁于是将席割成两半,与华歆分开坐,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说起三国时期的两个历史人物管宁和华歆 ,我们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华歆在东汉桓帝时为尚书令 ,入魏后官至司徒 ,封博平侯。朝廷也先后多次征召管宁 ,但管宁每次都固辞不就 ,隐居终生。关于这两个历史人物年轻时候的事 ,《世说新语·德行》中的一则小故事有涉及 ,我们从中也能看出二人的差异。有一次 ,他们两个一块在园中锄菜 ,发现地上有零碎的金子。管宁就当看见一块瓦片和一块石头 ,而华歆却拾起来放到一边。还有一次 ,他们两人同席读书 ,有达官贵人乘车从门口经过 ,管宁毫不为之所动 ,华歆却放下书跑出去观看。管宁把席割开 ,与华歆分坐 ,…  相似文献   

6.
经典案例 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读书。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在地里锄草,管宁挖到了一块黄金,但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就继续锄草。  相似文献   

7.
管宁"割席断交"被传为千古美谈,世人常褒管而贬华,谓之"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造成了一种成见:管优而华劣。然而这种观念与评价的形成是有社会历史原因的。身处乱世的管宁、华歆,虽然选择的处世方式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达于济世安民之旨,都践行了儒家理想。  相似文献   

8.
奇怪的石头     
1.猫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这是什么?"(猫说) 2."这当然是一块石头了。"(猴子笑着说)狼走过来,他观察了一下。3."哦,不。它比石头沉。我认为它是块金子。"(狼说) 4."让我看看,我曾经在博物馆见到一块很大的金子。"(鳄鱼说) 5.鳄鱼拿起他的放大镜看了起来。"不,这不是金子。金子是黄色的,但它是黑的。"(鳄鱼说)  相似文献   

9.
坐忘时间     
佚名 《下一代》2013,(5):28-29
"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我很欣赏这个词,如果用成语来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心无旁骛";"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人的精神,有自己的家舍。人守不住自己的精神,经常让它在外面浪游,不知归家,这样的人生,就是"坐驰"。《世说新语》里讲管宁和华歆是同学。两个人在园子里锄草,同时看到一块金子,管挥锄无异,华却停下来,捡起金子,掷去之;又一次,两  相似文献   

10.
邴原是谁?邴原是与管宁齐名的人物。管宁总听说过吧!钱宾四先生就常说:三国人物,管宁第一。有点意外吧!常人目中,三国人物排名第一的,应该是诸葛亮,或者是曹操、刘备诸辈,怎会是名气不大的管宁呢?其实,对管宁的推崇,钱宾四之前即已有之。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表示,天下不可一日废的是道,君子不可一日无的是学;从这个观点来说,汉末三国的天下,不是刘备、孙权、曹操所能维持,也不是诸葛亮、荀或所能维持,这个天下是靠管宁来维持的。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割席分坐     
《小学生》2005,(4)
讲故事:管宁和华歆(xin)一起在园子里锄菜,发现地上有一小片黄金,管宁就像看到石头瓦片一样不去理会,继续锄地,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出去了。又有一次,他们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乘着高大华丽车子的官员从门前经过,管宁像先前  相似文献   

12.
一日,大师问弟子:“在金矿里,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金子.”弟子答. “不对.”大师说,“是矿渣.” “天下的金子,不是一挖出来就是金子,而是要淘尽千千万万的矿渣才成为金子.同样,天下的人才,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人才,而是要‘淘’尽无数的缺点、瑕疵、毛病,经历失败、坎坷和挫折后,最终才成为人才的啊!”大师感叹道. 另一日,大师拿出一块金子和一堆烂泥,问弟子:“是金子有用还是烂泥有用呢?” “当然是金子.”弟子答. “为什么呢?”大师问. “因为金子代表着财富,有了金子,就可以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弟子说. “如果你是一粒种子,你是选择金子还是烂泥呢?”大师继续问.  相似文献   

13.
乡间农具     
锄头 锄头是农民吃饭的家伙,庄稼地里,农民是主人,锄头是随从.翻地、除草、间苗,地里大大小小的活计都离不开锄头的影子.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没有探头,露水还未蒸发,农人扛着锄头的身影便会在田间地头闪现.这是藏在我童年记忆最深处的一幅乡村画卷.  相似文献   

14.
金子在什么情况下都是金子,而沉默不过是一种规避,有时是金,有时是谎言。什么是金子?一部历史如果有金子的话,它只能是真相。真相可能令人沮丧,令人愤怒和悲伤。但真相如金子一般诚实,它的价值只在于它是真相。真相的敌人是歪曲与沉默。有人毕生所做之事,一言以蔽之:掩盖与歪曲真相。另一些在场者被时光一点点截短生命,他们选择了沉默。沉默也在掩盖真相,它们是一回事。沉默者帮助掩盖者掩盖,帮助歪曲者歪曲。经历过斯大林时代的  相似文献   

15.
管宁割席     
东汉末年有个孩子叫管宁。他16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生活十分清贫。亲戚们看到这种情形,有的送来了衣服,有的送来了粮食。管宁的心里特别感动,他对亲戚们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请你们把这些东西全都拿回去吧!"从此,管宁离开了家。他一边给人家干活,一边到处寻找有学问的老师,学习知识和本领。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位有学问的老师。这位老师有很多学生,其中一个叫华歆  相似文献   

16.
爷爷和锄头 原文开头: 爷爷的家靠近一条小河,小河的前面便是一片农田。在爷爷家的院子里,始终放着一把锄头,虽然锄头的木柄已开裂,但是锄头依然锋利。岁月默默地诉说着爷爷与这把锄头的故事。以前每次去爷爷家,第一个见到的总是奶奶,每次问到爷爷在哪里,奶奶总是用手往田头叫旨,那个正挥着锄头的一定是爷爷了。  相似文献   

17.
彩虹的尽头     
《小学时代》2011,(7):51-51
以前常常有人说彩虹尽头是一大盆金子,当然还没人看到过。历史上曾经有几次.很多人都丢下工作,离开家乡去寻找金子,希望能一夜之间成为富翁。金子在全世界都可以作为货币使用,尽管钱币并不是用金子做的,那是由于钱币需要做得很小,很容易丢失。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 2.谈话,大家都知道有了金子,就有了财富,所以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得到金子,实现发财致富的梦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我们,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找到金子了吗?  相似文献   

19.
一个故事.说是一伙盗贼,盗得了银行里一堆的金块金条.货车载着这伙贼和一车金子开往山顶上,停下,准备分赃吧.就在这时,车子没停稳,滑下山头,翻了,金子撒了一地.山野间,再没有大货车来帮他们转运这一地的金子了.  相似文献   

20.
管宁和华歆     
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两个人一起借住在城外的一间寺院里读书。他俩年纪虽小,但都很聪明,知书达理,寺里的僧人对他们也很照顺。管宁和华歆商量:僧人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也应该帮寺里做点事才对。两人看到和尚们种的地已经很久没有翻锄过了,就决定帮他们锄地。“正午的太阳晒在身上火辣辣的。座稼地里一丝风也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