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面的几段文字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典型人物的外貌描写,请你分别指出出自哪部名著,写的是谁? 1.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_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袋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______》2.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______》  相似文献   

2.
相约林黛玉     
暮雨如烟,暗柳似雾。斜风细雨,轻纱般罩住了一个古典的东方乐园,一阵空灵而富有质感的声音飘荡在园内。顺着那如诗的音乐,走过一条鹅卵石铺就的曲径,绕过一潭深碧的池水,一个八角玲珑的小亭立在面前。亭内,琴桌前,一位姑娘,“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相似文献   

3.
说你是林妹妹,一点也不错,说你是淑女,也一点不夸张。细看容貌,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简直神了!与曹雪芹先生笔下的那个林妹妹在性情上神似。你就是现代的翻版林黛玉,没错! 还记得我初见到你时的唐突吗?我吹了一声口哨,大叫一声:“哇,见鬼!怎么到了潇湘馆昵?”同学们大笑,我才回过了神,原来并不是什么潇  相似文献   

4.
叹红颜     
明亮的火光,在她眼前跳跃。似要吞噬明明是那么炽热的温暖,可她只觉如置冰窖。"两弯似蹙非蹙笼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眼。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是曹雪芹呕尽赤子血、流干情人泪塑造出来的一个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形象,她是“大观园”“千红”、“万艳”中最配称作“水做的骨肉”的纯情女子;自她诞生以来,不仅赢得了中国历代读者的倾心爱慕,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名”。打开《红楼梦》,林黛玉给人的最初印象便具有“空灵变幻的美和难以捉摸的态”.①第三回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看到的林妹妹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一“把传统的写法都打破了”的“写意”化肖像描写,使我们看林姑娘如  相似文献   

6.
<正>好句子是状物的灵魂"状物"是写作的基本功课,当我们明确了要动笔写什么时,就要想着怎样才能写得清楚明白,写得活色生香。所谓状物,即是对事物的刻画描绘,那些笔力精湛的文学大家,无不是"状得一手好物"的行家里手。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林黛玉体态外貌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相似文献   

7.
<正> 如果说,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犹如长廊列柱建构成《红楼梦》这座巍峨的文学宫殿,那么,林黛玉光彩夺目恰为耶路撒冷朝圣者心中的那块神圣的麦饭石。悠悠百年,她牵动了多少人情思,又化作了几多柔肠,林黛玉是曹雪芹呕心沥血,用理想和现实、用历史和未来、用智慧和热情塑造出来的,活在读者心中的一颗明亮、美丽的星星。 林黛玉究竟美在哪里呢?不少人如痴如醉地把审视的目光投向她那独特的形容:“两重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施胜三分,” (《红楼梦》第三回)清代以清瘦为美,曹雪芹妙笔生花,确实给了林黛玉这个形象以绝世姿容。作  相似文献   

8.
正"状物"是写作的基本功课,当我们明确了要动笔写什么时,就要想着怎样才能写得清楚明白,写得活色生香。所谓状物,即对事物的刻画描绘,那些笔力精湛的文学大家,无不是"状得一手好物"的行家里手。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林黛玉体态外貌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罥烟眉、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相似文献   

9.
伤黛玉     
红楼一梦,金陵十二钗,哪一个不是蕙质兰心、才情不凡、可惜啊,却沦落到“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即便是才华横溢、孤高清绝的黛玉,也难逃红尘一劫,“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厣只愁,娇袭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不少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路子,开辟出一片绿洲,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对此,有的语文老师提出了疑问: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让学生学习母语,领会祖国语言丰富的内涵,进而掌握运用它的。如果将语言符号转化成画面图像,那么,学习语言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况且图像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比不上语言符号可以提供想象的空间。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是这样描写林黛玉的外貌的:“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相似文献   

11.
红颜泪尽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一曲《枉凝眉》,映着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目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照着黛玉的“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更映着黛玉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相似文献   

12.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凤姐"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的惊叹声中,《红楼梦》里走出了一位"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  相似文献   

13.
晏乾坤 《现代语文》2009,(12):61-64
在《红楼梦》众多版本中,对林黛玉眉目的描写也不尽相同。有的描写为“一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的是“一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笔者认为“一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才更符合曹雪芹的本意。这样的描写不但能存形于外,而且能入乎其内,更能出乎其外,把人物外形的自然性和社会性高度统一,达到了“以眉目尽传其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学会欣赏     
正吹一支竹笛,是否听懂渔舟晚唱,烟雨彷徨;画一壁江山,是否彩绘帘外海棠,锦屏鸳鸯;枕一帘幽梦,是否西楼月下忆姣娘;席一许锦云,能否抚琴听雨卧禅房……学会欣赏,笛声如诉,咫尺画堂。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黛玉是不同于常人的,那美,让人一见难忘。宝玉初见她时,只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  相似文献   

15.
我虽然没有美术细胞,但我忍不住要为这几位新老师作“素描”。一、“林黛玉”初见新语文老师是在高中的第一堂课上。我脑海里立即跳出一个人的名字——“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juan)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相似文献   

16.
《老年教育》2013,(5):59
攒竹穴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与眼睛离得很近的穴,一般来说都能治疗眼睛的疾病。攒竹穴能治疗眼病,也不足为奇。攒有聚集的意思,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林黛玉出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蹙起的眉头,贾宝玉形容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古人将两眉紧蹙称为攒眉。竹是用来形容眉毛形状的,是古代  相似文献   

17.
病态美不说西施难受得皱眉捂胸在东施眼里却简直就是维纳斯,只看林黛玉那一副病态:明明皱着眉而且眼神忧郁,却被写成“两弯似蹙非蹙骨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明明上气不接下气,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却说“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明明浑身无力,一阵风就能吹倒,却说她“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曹雪芹的笔墨真厉害。  相似文献   

18.
每次谈起《红楼梦》,一个有着“两弯似蹙非蹙眷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纤弱身影便浮现在我的视野中。此时,我总是禁不住吟诵“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娴静时如姣花照水”的诗句,为她祈祷。那弱柳般纤弱的躯体中更有一颗脆弱的心。竹帘外的沙沙秋雨便能抽出她绵长的泪线,四处的谣言更激起她心潮不息的波澜,终因无法承受所爱被夺的巨痛而踏上了黄泉路。深宅大院的闺阁之女脆弱的生命之花被摧落了,身处世事纷杂,竞争激烈的新时代的我们会因脆弱而陷于何种困境?生命,自然界的杰作,带着脆弱的底色前行。脆弱的躯体在狂风暴雨中秋叶般飘摇,此时,坚…  相似文献   

19.
全半相依     
《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细想身边的万事万物,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云卷云舒,哪里不是半了有全,全了又半?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那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给人一种美感,却又略带一种哀伤之情,她不是浓眉大眼,也不是过于清秀,正好介于二者之间,“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就是“半”的微妙之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用“半”字抒发了自己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情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落第者的失落与惆怅。“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我不知翻过多少遍了,浊泪也不知洒了多少行,但所有的这些并不是对贾府这座大厦的倾倒,那么"暗洒闲抛却为谁"呢?为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病西施"——林黛玉。黛玉的容貌娇美有一首诗体现得最为到位:"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为了,落花满地鸟惊飞。"黛玉进贾府之后,凤姐一见,便先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然后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作者是这样描写宝玉眼中、心中的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