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文之最     
最短的演讲 1936年10月19日,上海各界代表举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时,出版界代表邹韬奋演讲说:"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相似文献   

2.
短文之最     
最短的演讲 1936年10月19日,上海各界代表举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时,出版界代表邹韬奋演讲说:“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最短的杂文 1946年,蒋介石派特务殴打上海赴南京请愿的反内战代表,公然制造了“下关惨案”,引起了公愤。当时,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辅导》2023,(29):37-48
<正>1开场交际话题导入1936年10月,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演讲,他只有一句话:“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的一句话演讲,振聋发聩,表现出鲁迅先生坚韧不屈的抗争精神。在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整个会堂有上万名学生,他们在等候丘吉尔的出现。这时,丘吉尔在随从的陪同下走进了会场并慢慢地走向讲台,他脱下大衣交给随从,然后又摘下了帽子,默默地注视着所有人。一分钟后,丘吉尔说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丘吉尔说完后穿上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这被称为世界上最简短最震撼的一次演讲,也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演讲。  相似文献   

4.
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慧与其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立身行事,还是说话作文,思维是始终贯穿于其中的。就运用语言来说,词语的排列组合、语序的正逆选用、语意的前因后果,无不受着不同思维的支配和制约。下面试辑录几则因“巧调语序”,而使“语意隽永”的趣事,以飨同学们。精彩的“演讲辞”在悼念鲁迅先生的大会上,人们请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演讲。邹韬奋先生健步来到台前,他从容地环顾一下会场,然后说:“今天天色不早了,我只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不料此语一出,台下便报以…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韬奋     
韬奋和鲁迅相识是在1932年冬,那时韬奋参加了宋庆龄和鲁迅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和鲁迅一起被推举为执行委员。从这以后,鲁迅那种“战而不屈”的斗争精神,坚强勇敢的共产主义战士形象给韬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处处以鲁迅为榜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不渝地以自己的笔和实际工作,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维护人民利益,激励和鼓舞人民向反动统治作斗争。并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最后也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和韬奋所走的都是从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道路,他们亲密的战斗友谊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回顾自己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学习本文我们要引导学生同鲁迅一起走进那段特殊的岁月,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而不屈奋斗的心路历程,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时以多角度、多层次的读为线索,就像品味陈年佳酿,让学生自主地用情来朗读,用心来体悟。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无疑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响。他后来写作时字词的择用就有这种影响的痕迹。现对中学教材中几个重要词汇作些考辨。1.绍介《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有一句话:“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其中“绍介”一词是日语词汇:意译为“介绍”。有意思的是日文中不仅可以书写为“绍介”,同时发音也近于汉语的“绍介”。鲁迅先生用此词时当是日  相似文献   

8.
2006年,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学生中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崇敬和纪念的鲁迅先生已经成为学生“怕”的对象,想来实在可怕。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鲁迅和鲁迅作品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呢?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指刘和珍)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初看这句话很令人费解:众所周知,刘和珍君的的确确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为什么在这里却被鲁迅“逐出了师门”呢?剖析句子中的两个中心语——“学生”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3,(18):62
(2013年2月~2013年3月)1.毕淑敏教我写作文(栏目:"作文")多读是一方面,勤练也要跟上。其实二者本是紧密相连的。毕淑敏引用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她告诫同学们,读书和练笔贵在坚持,只  相似文献   

11.
为在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九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上海鲁迅纪念馆决定对馆内珍藏的鲁迅先生的遗物——鲁迅先生的胸部X光玻璃片进行一次读片会,以正确诊断鲁迅先生的肺部病变. 上海著名医学专家、教授们根据鲁迅先生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五日拍摄的胸部X光片与有关医生的病情纪录,认为鲁迅先生患两侧慢性开放性肺结核,右侧结核性胸膜炎,病情属于中等程度,因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封建社会下传统包办婚姻的典型受害者。鲁迅先生没有简单的把这个人物作为批判吃人传统礼教的工具让她自生自灭,而是赋予她不屈的反抗精神。其中包括祥林嫂的"逃"与"撞"、祥林嫂的"捐"、祥林嫂的"疑惑",从为生存而反抗,最终上升到对命运的反抗。  相似文献   

13.
下面这道选择题是2008年4月12日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第18题。原题为:18.图5(即下图1)是1917年鲁迅先生在北大任兼职讲师时应蔡元培先生邀请所设计并沿用至今的北大校徽。这枚校徽的设计理念中最能体现鲁迅先生当时强烈愿望的是  相似文献   

14.
<正>一、用词之辨 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笔者认为,这句话中的“这”应改作“那”。  相似文献   

15.
王晓维 《语文知识》2005,(10):29-29
1.老舍《茶馆》:先后相继关了门。《茶馆》第二幕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先后”与“相继”语意重复,应去掉一个。2.唐弢《琐忆》:不期而遇地晤见。文中有这样一句:“我却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不期而遇”与“晤见”连用语意重复,应改为“我却与鲁迅先生不期而遇了”。3.汪曾祺《胡同文化》:羊尾巴、狗尾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学生中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崇敬和纪念的鲁迅先生已经成为学生“怕”的对象,想来实在可怕。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鲁迅和鲁迅作品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同学少年》2015,(1):54
<正>写信时,常常会用"此致""敬礼"作为结束语。"敬礼"的意思比较明白,"此致"到底是什么意思,"此致"和后面的"敬礼"又是什么关系,却有很多人不明白。以《鲁迅手稿全集.书信》(第六册)为例,在《1935年4月1日致徐懋庸》这封信尾,鲁迅先生这样写道:"此致,即请道安。"在《1935年8月3日致李霁野》这封信尾,鲁迅先生写道:"此致,即颂暑祺。"鲁迅先生这样的用法,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此"者,不是指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著名的小说《药》里 ,深刻地批判过用人血馒头治疗痨病的迷信观念。其实 ,比《药》早一年 ,在 1918年 4月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 ,就让“狂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作为“吃人”的一个证据 :“去年城里杀了犯人 ,还有生痨病的人 ,用馒头蘸血舐。”《狂人日记》中这样一句话 ,一年后 ,到了《药》里就形成了一个故事———由人血馒头链接起的刽子手、革命者、愚昧者和痨病者共同表演的悲剧故事。鲁迅先生怀着沉重的悲凉 ,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人血馒头”的深层的社会意义。“人血馒头”这种迷信在民间流传久远 ,但不知起于何时…  相似文献   

19.
〔原文〕鲁迅先生家里的两个保姆,不知何故,发生了几次口角。先生受不了整日的吵闹,竟病倒了。隔壁的俞芳小姑娘不解地问:“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他们呢?”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心里都有气,口角虽然暂时可以压下去,但心里的那股‘气’是压不下去的,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都失眠,或两个人失眠,那么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算了。”1.邻居提议的一句话单独另起一行是为了__________,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_______。2.邻居提议鲁迅“喝止”保姆吵闹的原因可能有两个:(1)保姆的吵闹影响了邻居安宁的生活;(2)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20.
毕爱芳 《语文知识》2003,(12):26-27
鲁迅先生在《柔石小传》的最后写道:“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这是最平淡也最沉重的一句话。我知道:漫长的是历史,短暂的是柔石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