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新课改为我们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平等、愉悦的,使牧区儿童主体意识真正得以发挥的新型教学环境。为他们搭建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他们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促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拘于认识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我们进行学生问题意识教学的研究就是在活动中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所在。在这样的理念下,历来被认为传授知识的课堂面临着重构,即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发展生命的课堂。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董敏 《华章》2013,(24)
针对当前大学生对生命的漠视的现状,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开展生命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人文性目标定位,借助经典篇章,关注学生精神世界,探寻生命意识和人生价值,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红桃 《考试周刊》2011,(86):223-223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课堂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学力的发挥上,在创造与发现欲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益。专家对“生命意识”的论述启示我们,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针对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突出一个“活”字。  相似文献   

6.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力量,新时代背景下,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人,要对生活和事业热情、执著,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爱心,公正正直,在其职业生涯中,具有生命意识、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师既要关注自身生活质量,善于自我调节,追求职业幸福,也要关注学生生命,积极开展主体性教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能够改变教育观念,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有自我发展能力,能够自觉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戍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学习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调控、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是一个个拥有巨大学习潜能的鲜活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关注.教师与学生不是工匠与材料的关系,教师面对的是富有情感与想象力、充满灵性与生命力的人.因而教师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柏格森说:"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创造."写作本身就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生命活动,是对生存状态的审视、抚慰与超越.生命意识下的写作教学活动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深化他们的生命体验,促进他们的生命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最初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命,生命意识的培养成为教育的一大主题。大学语文是最易渗透生命教育的学科,给生命教育营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创造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育应具有生命意识,要重视学生个体生命,引导学生创造生命的意义。教育要树立以关怀学生生命为本的教育观,要从生命的视角重构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感受,重视教师关怀学生生命的作用,倡导高等教育从生命教育角度思考探索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素云 《科学教育》2007,13(2):11-12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初中《生命科学》正是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围绕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生命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载体。作为生命科学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加以拓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为主要研究途径,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曾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轨道机械、僵化地沿着预定路线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具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教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  相似文献   

16.
生命化教学遵循倡导关注生命完整性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前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听说为本,读写并重;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且注重输出;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模拟命题设计,深化他们的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观一“生命”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把课堂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生命”课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春松  王健 《江西教育》2014,(11):36-37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命的课堂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的交流活动。生命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使生命得以增值。  相似文献   

19.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与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不谋而合.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人的教育,政治课除了是政治工具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为此,必须让政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唤醒课堂生命意识,使政治课堂成为生命的绿洲,关照生命活动应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