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敲水瓶琴发声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敲瓶后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柱,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与吹瓶发声相似;第二种观点认为敲击时瓶身、水和瓶内空气都在振动,主要是瓶身的振动发声.这样确定的发声体,则可知盛水越多瓶身越不易振动,音调越低.上述两种解释的分歧在于发声体不同,音调的变化顺序不同.但实际上音调的变化顺序只有一种,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2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有一道题目,课本插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正一、探声音的产生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答: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总结出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才更具普遍性。2.实验中如何观察发声体的振动?答:让正在发声的物体接触较小、较轻的物体,使其振动,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3.在观察发声体振动时应用了什么方法?答:应用了转化法。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4分)1.不同发声体发声的部位不同,蟋蟀是靠的振动,人是靠的振动.2.各种乐器发声的部位也不同,口琴是靠的振动,二胡是靠的振动,笛子是靠的振动.3.敲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锣声消失,登月宇航员即使距离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月球上空气,不能传声.4.钓鱼的人最怕在附近大声说话和走动,怕说话是由于声音能通过传播;怕走动是由于声音能通过和传播.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米/秒.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秒,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1.5秒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相似文献   

4.
封璇 《成才之路》2011,(17):46-47
"欲达其心,必将知其意",咬字、吐字技巧在歌曲演唱中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表情达意的字,更可作为发声的支点与着力点之一,不同的字产生于不同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的调节将对发声及咬字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发声、吐字、咬字的角度,结合语音系统的特点,来阐述歌唱中的"以字带声,以字行腔"。  相似文献   

5.
发声音色、音量及演唱风格除了与声带的特性有直接关系外,很大程度上与参与发声的共振腔体即发声腔体的特性相关,而后天练习发声方法导致的习惯性腔体特性将导致不同的音乐风格的改变,如各种不同的演唱风格,民族,美声,各种地方戏曲等.我们利用高场超快速电影磁共振成像方法对不同发声状态下共鸣腔的动态变化进行实时正中矢状面电影摄影,并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对比黄梅戏发声腔体和美声发声腔体在功能形态学的差别,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的意识,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声学角度来看,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是由于物体颤动的结果,而物体的颤动,必须有外在的动力。外在的动力作用于发音体,引起振动,便产生音波。微弱的音波通过共鸣腔体,得到扩大。同时,音波进入不同的部位,以不同的方式克服障碍透出来之后,就产生出千变万化的音色——这就是人体发声的运动过程。由此可以分析出,人体的发声器官有四个部分: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吐字器官。这是人体发声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物质基础,没有这些器官的配合协调作用,人的语音就不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8.
审题指南针:1.从大自然的音响世界中选取自己熟悉的声音。如雷声、动物的叫声、人的说笑声、脚步声……2.将音响与具体的发声体联系起来。3.将所有的发声体合理有趣地串联在一个线索或故事链中。4.由"声"入"境",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  相似文献   

9.
1.人听到声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不同,不能混淆。发声只需要发声体的振动,而听到声音首先要满足发声体振动,而且必须是每秒振动20次~20000次,其次一定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再次是有正常良好的接收声音的器官(人耳),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人听  相似文献   

10.
受到"基层史"观念的启迪,近十年儿童史与妇女史成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两个新兴课题,本文旨在检讨这些研究所遇到的问题与限制.其主要是发生在研究史料、历史解释及研究对象代表性上.原本许多研究者探讨儿童史与妇女史,是要让被忽略的基层庶民现形与自己发声,以彰显其"主体性",但是经检讨后发现虽然这些过去被忽略者们已被看到,但当事人自己的声音似乎仍未被听到.他们不是由"成人替儿童发声",就是"男性替女性发声",或"优势女子替弱势女子发声"."让当事人自己发声"的主张,似乎成为梦想.不过,当研究范围转向近现代史时,由于史料、研究方法、技术与设备的改进,而使此事成为可能,而口述历史成为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声学篇 1.音调、晌度、音色 音调在听觉效果上一般表现为声音的粗细,响度在听觉效果上一般表现为声音的音量大小,音色则表现为不同的发声体有不同的发声特色.  相似文献   

12.
自然发声是唱好歌的基础。受不良发声方法的影响、声乐基础不扎实、盲目模仿等是造成发声的不自然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建议采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如明确声音的概念、正确了解自己的嗓音特点、从朗诵开始等,纠正不自然的发声,养成自然发声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喉音"是声乐教学中一种比较经常出现的问题.一些学生由于观念及认识上的错误或在训练中存在片面性,喉器过于紧张、用力,导致出现喉音.要克服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必须明确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声音理念,根据它去辨别和检查,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并制定克服的方法,找出歌唱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的意识,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声的世界里,然而声音对我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于是同学们对"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现举例予以剖析,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误区一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剖析:"发声停止"和"声音消失"是两回事,"发生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音,但原来被传出去的声波在介质中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声乐训练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中"字"与"声"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分析,对声乐学习中出现的"字包声"和"声包字"两种不良发声提出了纠正办法,指出了在不同风格的歌曲体中"字"与"声"在运用上应有所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17.
黄卡旋 《华章》2007,(8):91-92
本文通过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气功运动"的回顾与对气功(瑜珈)原理的剖析,辩清气功与瑜珈的区别,结合笔者对气功用于歌唱发声的实践体会与思考,揭示了气功改善歌唱发声状态与音质的切实原因,首次提出气功用于歌唱发声可操作性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约翰·埃瑟林(John Esling)和他的学生把分别以藏缅语、摩洛哥的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为母语的婴儿作为对象,对他们从出生到几个月后的发声情况进行了研究。与之前研究认为婴儿的发声仅仅是为了发出信号,以表达他们饿了、困了或者是需要换尿布等生理需要的观点不同,埃瑟林和他的学生此次研究发现,所有的婴儿一开始主要都是用喉咙下部即"咽头"发声,且这种发声方式主要发生在婴儿牙牙学语之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2.声音的传播间)听到声音的条件:由发声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过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到达人的耳朵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产生听觉.(2)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不同的温度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在同一温度时,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臼)回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直接传人人的耳朵的叫原声,遇到障…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气息支持是歌唱的动力,声音连贯的前提,声音连贯要求保持在各个声区发声位置及母音形成部位的一致性,连贯的声音需要良好的面罩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