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雷 《新闻世界》2011,(1):115-116
本文通过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新闻客观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笔者将现有的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分为三类:其一是从新闻理论(部分是从哲学角度)角度思考新闻客观性的问题;其二是从新闻业务实践上对新闻客观性的应用的思考;其三是对西方新闻客观性理论的介绍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客观性是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新闻客观性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依旧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追求新闻客观性依然是当前新闻从业者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新闻客观性所面临的挑战,之后站在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角度对新闻客观性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3.
田荣  尹维 《新闻前哨》2001,(11):25-26
大众传播媒介总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如今,网络传播正逐步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与信息的重要媒介,并对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形成挑战和冲击。无论是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现代意义的网络新闻,作为主体的新闻都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客观公正依然是新闻的生命。因而,越是传播方式的革新,越是要在发展中加深对新闻客观性的关注和思考。 一、认识新闻客观性 在哲学上,“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特性,历来被视为属于以客体为尺度的科学性或真理性认识论问题;在新闻学上,客观性是指新闻报…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的基本涵义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燕 《新闻大学》2007,(4):49-53
中西新闻客观性的涵义相差甚远。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新闻客观性是在主客二元和平等主义的认识论前提之下,美国新闻界20世纪初期确定下来的至今仍占主导地位的新闻报道理念。西方新闻界对客观性的界定虽多,但已形成基本共识——主张事实与价值分离,坚持真实(准确)、公正(平衡、中立)等报道原则,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特定的写作惯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外华语媒体和华语传播学界就西方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的批评与抗争为契机,反思西方新闻客观性。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个人特定的学术角度,进一步提出有关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框架、学术参照、和学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君 《新闻导刊》2005,(5):38-38
“新闻故事化”是记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王霞 《新闻传播》2012,(4):242-244
新闻客观性是学界不断争论的话题,但对于客观性的理解较多地只能体现客观性的一个面向。民主市场社会、美国的便士报、记者职业和职业标准的确立、对民主市场社会的怀疑思潮和政府管理、对抗文化等社会语境和新闻客观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了新闻客观性所处的社会语境,才能使我们对新闻客观性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的主题为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之间冲突、消解与重构的关系。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原理分别是国际政治学和新闻学两个学科领域里极为重要的概念。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对这个两个概念的产生过程与内涵界定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将深入论述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前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如何实现对后者的消解;第三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髓出发,探索未来中国媒体如何重构自身的新闻客观性原则,以寻求突破文明冲突论隔阂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理念·规范·方法--中西方新闻客观性差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华 《新闻知识》2003,(10):18-20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许多人或从客观性理念,或从客观性的表现形式即客观报道的实践来探讨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单从一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试图从理念、规范和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新闻客观性的差异,以期求得新闻客观性的大义。  相似文献   

10.
事实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成英玲 《新闻界》2008,(3):92-93
本文从事实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密切关联角度,通过对已有新闻真实性的若干论述剖析,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现实新闻事例,阐释了"新闻真实性是对事实客观性的反映"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1.
余烺天  汪森 《新闻记者》2002,(11):13-15
一西文JOURNALISM有“新闻学、新闻专业、新闻主义、新闻规范、新闻原则”之义 ,其词根源自JOURNAL,原意“日志、记录、备忘录” ,后引申为“日报、杂志、期刊”。在传统的新闻价值观中 ,“客观性原理”是西方新闻报道的主导准则。“客观性原理”起源于19世纪 ,它的产生与美国报业发展史息息相关。18世纪末 ,美国报纸正处于政党报刊时期 ,各派报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诋毁政敌。在各报刊的相互攻击中 ,事实被当作可以任意捏造的泥团 ,大加歪曲。因此 ,有识之士才打出了“独立办报”的旗帜。“客观报道”在美国19世纪新…  相似文献   

12.
孙祥飞 《新闻传播》2012,(3):208-209
从新闻史学的角度讲,客观性准则诞生于新闻实践之后,不同时期的新闻实践扩充了新闻客观性的标准;但在人类的新闻实践中,真正的客观性并未以理想的状态呈现。概言之,新闻客观性的实践有两条准则:一是将事实与价值分割;二是技术的革新促成"仿真环境"的实现。倘若新闻实践驶入了信息多元、公众理性、媒介开放、法制完善的正途,真正的公共领域就会出现,而新闻的客观性也将随着这一实践距离新闻客观性的这一理想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3.
季凯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74-175
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客观真实,在采访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新闻事实的客观性,一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重点。电视民生新闻从出现之初,即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将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客观描述,进行及时准确地传达,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责任。本文主要介绍新闻采访工作中客观性的重要作用,以及采访中的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客观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客观性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采访取得更好的成效,进而提升电视媒体以及电视新闻记者的竞争力。本文以民生新闻采访作为案例,对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客观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重要价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客观性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强化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职业的基本理念,但在贯彻中,往往就忘却了报道者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审视事实这一客观性原则的操作要求。以我国传媒关于利益冲突事件的报道为例,本文阐释了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传媒各种缺乏客观性理念的表现。作者认为,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要内化为职业理念,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新闻客观和可信,取决于报道者自身对价值和事实之间的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16.
王珊珊 《新闻世界》2012,(1):175-177
中西方新闻体制的差异是客观报道和客观性报道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主义新闻体制,西方的新闻体制是资本主义新闻体制,它们基本内涵的不同决定了客观报道和客观性报道之间立场、规范、报道方法的不同。本文从客观报道与客观性报道的缘起、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等方面对客观报道与客观性报道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新闻偏见是新闻客观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作者通过谷歌学术选取了2000-2013年间的二十九篇美国的实证研究论文,以反映美国学术界在新闻偏见和倾向方面的研究现状。尽管对新闻偏见的研究范围涵盖多个学科和领域,政治仍然是学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有约三分之一的文献中的研究是建立在与政治选举相关的各项数据和样本基础上的。本文还从新闻偏见的来源、表现与测量及影响三个方面概括了美国学者的研究结论。不论是在研究角度的多样性方面还是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方面,这些实证研究都能为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此外,明确美国媒体对内报道时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臣服,以及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对美国价值观的维护,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西方的新闻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赵建伟 《新闻知识》2012,(6):90-91,76
新闻事实本身的多义性决定了不同记者针对同一事实可以(事实上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报道,而针对特定事实如果选择了某一不恰当的报道角度必然会导致新闻文本客观性的缺失,或者说会直接导致新闻文本明显的主观性特征。显然记者应尽力避免不当报道角度导致的主观性以确保新闻文本的客观性。本文试图结合一些新闻文本来探究不当报道角度导致新闻客观性缺失的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客观性的基本思想是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然而这一备受新闻工作者推崇并奉为职业理念的原则自产生起就一直备受质疑。本文从新闻客观性的起源、质疑、发展及局限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证,证明客观性的价值及其作为一种新闻理念和手法而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胡鹏 《新闻世界》2011,(1):58-59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也是新闻学习者和从业者首先要恪守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新闻事件成为新闻又必定要经过新闻工作人员头脑的"加工",这使本该客观的新闻不得不带有人的主观意识,这似乎成了"新闻"本身存在的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加工过程中的倾向性以及如何把握二者之间关系,本文对此作一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