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辰先生是一位从事鲁迅著作出版的编辑,也是鲁迅研究界的老前辈。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他就开始阅读鲁迅的著作,几十年来,他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早在四十年代就已经出版的专著《鲁迅事迹考》,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和好评,成为从事鲁迅研究不可缺少的参考书。此外,从1951年至1958年,1977年至1981年,他曾先后两次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两版《鲁迅全  相似文献   

2.
关于鲁迅研究的论文可谓成千上万,有的人甚至说“鲁迅先生光了”,真的如此么?姜德明同志的新作《书叶集》就严肃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姜德明同志是位报纸老编辑,他特别喜欢阅读鲁迅的文学作品,并从事业余鲁迅研究,广泛搜集有关资料,日复一日,小川成海,终于汇集了一本鲁迅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3.
这是孙郁研究鲁迅的第一本专著,表达出更年轻的声音的专著。带着用生命体认生命的激情和理智。 孙郁的鲁迅研究成果,固然集中在这本专著里,其实,他的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乃至偶尔述怀的散文,都渗透着一种鲁迅  相似文献   

4.
卢军 《出版发行研究》2018,(2):106-108,105
薛绥之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鲁迅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从1975年至1986年,先后主持编写了多部鲁迅作品研究资料和大型资料丛书,以及工具书《鲁迅杂文辞典》,为鲁迅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薛绥之编辑出版的五辑六册《鲁迅生平史料汇编》,是当时最完备的一套鲁迅生平资料丛书,在海内外鲁迅研究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前瞻眼光、实干精神、出色的组织才能值得后辈学人永远铭记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堪称中国的民族魂。关于他的论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新时期以来,在鲁迅研究领域更是发生了频繁的论争。这固然是因为鲁迅及其著作这一研究客体,即鲁迅思想的深刻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的鲁迅研究专著中,它也许算不上出类拔萃之作,但却不能不承认它是一本角度新颖、观点独到的书。有谁以“鲁迅名篇问世以后”为题写过文章、出过书么?这里就是。这本书动人之处,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玄而又玄的哲理,而是——生动的文笔、翔实的史料、严谨的态度、科学的分析,以及新颖、独特的论述角度和论述方法。我以为,对于鲁迅研究,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于鲁迅作品爱  相似文献   

7.
曹靖华是我中学时代就十分敬仰的大作家。1976年春,我去北京参加《鲁迅全集》的编辑注释工作,有幸见到了曹老。那时,曹老注释的《鲁迅书简——致曹靖华》和散文集《飞花集》正交上海出版。上海出版社对注释稿和散文集的一些文字有修改意见,由余仁凯同志打长途电话给我,要我去向曹老当面请教。这样,我几次到曹老家里。文稿改动的事,每次都是几分钟就解决了。接着曹老就同我随便聊天。他经西伯利亚大铁道去莫斯科的惊险故事,他在苏联的学习情况,当年未名社的事情,曹老每次都兴致勃勃地谈上一二小时。这真是我受教育和长知识的好机会。在曹老家里还认识了他的女儿苏玲同志。  相似文献   

8.
1942年10月中旬的一天,陆定一同志叫我到他和秦博古同志办公的窑洞里去,告诉我说:“过几天,就是鲁迅去世六年了,我们要发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先生;你去准备一下,写一篇,拿给我们看看……”说时,他和博古都望着我,面带微笑。为《解放日报》起草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对我当时那样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落实毛主席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一日对周海婴同志信的批示精神和贯彻有关指示,清除“四人帮”散布的流毒,上海文艺出版社拟在八年内将广大专业和业余的鲁迅研究者所取得的成果,尽快尽好地编辑整理出版。规划提出编印一种研究鲁迅思想作品的不定期刊物:《鲁迅研究》集刊,给鲁迅研究提供“百家争鸣”的园地,八年内共出十二辑,每辑约三十万字。规划认为组织有关人士撰写关于鲁迅回忆录是当务之急,必须以只争朝  相似文献   

10.
话说孙犁     
我过去的一位同事,每年春节都要回天津老家去。到天津时,也都顺路去见孙犁先生。那时我所在的鲁迅研究室,每月要出版—本《鲁迅研究动态》,孙犁是期期都看的。孙犁见了我的同事,总要聊起那本杂志,说他对有关鲁迅史料的文章,很感兴趣。鲁迅研究室的同仁,对先生热衷于鲁迅的态度,颇为感动。直到现在,杂志还期期赠送与他。孙犁对鲁迅的敬仰,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据说1949年“进城”后,他有个时期的购书,是参照鲁迅的书帐单来选择书籍的。对鲁迅的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研究,这其实是可以看出他的人  相似文献   

11.
宫立 《出版广角》2013,(Z1):112-113
中国需要鲁迅、中国仍然需要鲁迅、中国现在比过去更加需要鲁迅。复旦大学出版社"三十年集"系列丛书之《幸存者言》《春润集》《昔我往矣》,记录了钱理群、吴福辉、赵园的经历、感受、思索和体悟以及他们独特的精神姿态,让我得以了解我所尊敬的三位师长从事学术研究三十年的心路历程。如今又读到安徽大学出版社新近隆重推出的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丛书之一《中国需要鲁迅》,虽然这本论文集未能把王富仁研究鲁迅的文章全部编入,但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当做一面镜子,来反观王富仁三十余年的鲁迅研究心路历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独属于他的精神姿态。  相似文献   

12.
汪洋 《采.写.编》2016,(1):198-199
全球化语境是与全球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以全球化为基础,是全球化现实处境的自我营构.全球化语境下,对鲁迅的跨文化研究进入视野.本文从鲁迅与日本、日本的鲁迅研究史、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等角度梳理日本的鲁迅研究对鲁迅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寓意要深     
毛泽东同志曾有过这样一席感慨之言:“我爱读杂文,假如让我选择职业的话,我想做个杂文家,为《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惜,我现在没有这个自由.”(见1981年5月3日《文汇报》)作为一代伟人所发出的“感慨”,虽是一个历史的“遗憾”,但从中可看到杂文在毛泽东同志心目中的位置.他曾经号召人们学习鲁迅:“有人说,几百字、二千字一篇的杂文,怎么能作分析呢?我说,怎么不能呢?鲁迅不就是这样的吗?”“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4.
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现已出书25种,这是一套已经引起学术界,特别是鲁迅研究者关注的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同志,在评介这套丛书中的《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理和心理内涵》和《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的文章中,称赞陕西人民出版社“热心鲁迅研究事业”,注意到“近两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正默默地,坚实地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支持这套丛书出版的有遍及全国各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著名学者、研究人员和其他方面的鲁迅爱好者。  相似文献   

15.
善耕同志约我为《河南图书馆学刊》“名人书缘”栏目写篇文章 ,我即婉言 ,我不是名人 ,又无什么成就 ,文章不好写。后经不住他一再恳求 ,并派人给我送来去年的学刊让我借鉴 ,还带来他的专著《迟来的图书馆梦》。我认真阅读了刊物上的几篇文章 ,拜读了善耕同志的专著 ,领悟了他那虽迟但挚着于图书馆事业的情怀 ,这就荡起了我思索之波 ,写成了这篇文章。古人云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历史上多少大学问家、导师和领袖都践行成为我们的学习楷模。毛泽东同志是我们的领袖、共和国的缔造者 ,早年曾经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读了…  相似文献   

16.
荷兰籍世界纪录片大师尹文思,晚年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记述了这样一段往事: 在离开汉口前,我也想,既然我不能亲去延安,我完全可以把我的摄影机交给中国同志,让他们带到延安去工作.这样,经过中共同志的帮助,决定在某晚,将摄影机交给一辆出租汽车内的中国同志.那是深夜,在汉口的一条街上,我看到了那辆出租汽车.当时,我未能看清这个中国同志的模样.我见到他后,急忙把摄影机交给他,同时,激动地低声对他说:“延安!延安!”这位同志点了点头就走了.  相似文献   

17.
伊人 《编辑学刊》2011,(3):30-31
笔者在本刊上期发表的文章中,说到某人恶诋鲁迅,以至于宣称要把鲁迅"拉下人坛",足显其对鲁迅的深恶痛绝。当然,某人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据某人说,他早年曾经"买了一套《鲁迅全集》,如饿汉扑在面包上"。而就在前不久,某人还曾气守丹田地对三千学子坦陈:"我是吃了鲁迅的奶长大的"……整整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某人"才刚刚从他(鲁迅)那一套里钻了出来"——总算,总算回头是岸了,阿弥陀佛!  相似文献   

18.
近读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主任汪新源同志所著《新闻心理学》,一阵清新、纯朴的气息扑面吹来。在当今言必称“学”的年代,这确是一本真正称得上“学”的专著。新源同志50年代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长期在省报当记者、编辑。这本专著可以说是他三十年新闻生涯的总结. 记得1984年初夏,我去贵阳开会,途经武汉,他就对我谈及准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探索一  相似文献   

19.
鲁迅编辑出版活动及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巨人,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就一直是中外人民研究和学习的对象。“鲁迅研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在汗牛充栋的鲁迅研究著述中,唯有鲁迅与近现代出版事业的关系这一研究领域尚著述罕见,大有开掘价值。之所以如此,一是鲁迅一直将其编辑出版活动当作“零碎事”,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了一套6本的鲁迅研究方面的丛书.我刚拜读完其中的一本《鲁迅这座山——关于鲁迅的随想与杂感》,感触良多,不揣浅陋,就《鲁迅这座山》一书,发表一些愚见. 先解释一下题目.书中有一篇《“托尼”之痛》,讲到“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副联语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换成白话的意思是:思想来自托尼,文章师法魏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