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们总是发现,每次你和别人的私密谈话,孩子都会听到,甚至还会记住;相反,每次你真的需要他去认真听你谈话时,  相似文献   

2.
女儿性格活泼外向,经常一回家就给我讲各种趣事.她在讲的时候,我会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地听,并作出回应,这是亲子沟通很重要的一点.有一本书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写得很好,书中提到了不少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我们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什么都不跟父母讲,宁肯跟同学说.其实,父母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在孩子想给你说的时候,你没有用正确的态度回应他?是否对孩子缺乏起码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成国玉 《早期教育》2000,(10):30-30
一天下午,一位小班的家长牵着孩子的手气冲冲地来到我面前问孩子:“是不是这位老师用手揪你的耳朵,又划了道小口子的?”孩子恐惧地点了点头。我一下子愣住了。我碰也没碰面前这个孩子,怎么凭空说我揪了他的耳朵,又在耳根后划了个口子呢?  相似文献   

4.
一位妈妈写道:孩子上学后,对于他的学习,我基本不操心了。他回家主动说学习情况,我会认真听,也趁机提一些建议,但不强迫他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他英语一直是弱项,期末成绩又不好。老师建议他要么把作业认真做做,要么请老师补补。我让他自己决定。开始他说要认真做作业,几天后又说做作业很吃力,要求找老师。我都尊重他的意见。因为一切由他决定,他就需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你说要写作业,那么你就要好好写;你要请老师补课你就要认真努力地学,把成绩搞上去。不然,你就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5.
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他在上小学时非常调皮,上课时很爱讲话。有一个物理老师说:“我们来达成一个协议———我每次上课开始时给你5分钟时间来说,因为你讲的实在是好,然后你就不能再说话了。”这个孩子同意了,他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说5分钟”。这个孩子考试时,每次物理都是A。教师给了他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个体,运用不同的教育法。爱说话的孩子讨人喜欢,但老听他说也让人烦。有些爱说话的孩子,往往把课堂搅乱。他突然冒出两句话,同学们常抱以欣赏的态度,好借机放松一下。爱…  相似文献   

6.
你的孩子回答问题时是不是所答非所问?好像他认真听了,可答案却是风马牛不相及,你问他在学校吃了什么,他却告诉你他玩得很开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大概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他们不会听,也就是说,他们还不会注意地去听别人的问话或是要求,他们只注意去看、去听、去说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徐永晨 《班主任》2012,(6):54-55
"咚咚咚",教室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习惯性地说了声"请进",推开门的不是学生,而是小伟同学的家长。只见他怒气冲冲地说:"徐老师,你出来一下。"我心里一紧,出什么事了?看到家长的态度,估计问题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于是,我安排好学生上自习后,就去见家长。我还没开口,家长就生气地说:"你的班规合理吗?"我一愣,说道:"您说说,有什么地方不合理?"家长说:"中午小伟没有佩戴胸卡,被学生会查到了。听孩子说,你们班的班规规定,不带胸卡,每次要给班级每个学生买一个雪糕。这一算,最少得25元钱。"  相似文献   

8.
正面对逐渐独立的孩子,父母要增加新的责任,发展新的关系技能,和孩子要从完全依赖的关系,进入到部分依赖+部分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匹配"正在长大的孩子。孩子长大了,独立性越来越强,我们父子之间的冲突似乎也变多了。有时候一句话说得不合适,俩人都很不高兴。故事笔记有一次,我找不到手机了,就问了儿子一句:"云书,你是不是又拿我手机了?"他从屋里走出来说:"没看见。"同时,顺势把什么东西藏在了沙发垫下面。我看到了,对他说:"你又拿我手机干什么了?"他怯生生地看了我一眼没说话。我立刻回想起来,最近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每次我都很生气,会狠狠地批评他几句。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儿子似乎根本没有听进去,屡教不改。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6,(4):6-7
那天,给女儿洗头时,我发现她耳边有一道浅浅的划痕,问她原因时,她说:"上课时,同桌用铅笔戳我耳朵。"我一听,立即火冒三丈:"他为什么戳你?"女儿嘀咕着:"他是班主任的儿子,是班里最凶的,谁都敢打。""班主任的孩子也不能无缘无故打人啊,是不是你惹他了?"我很疑惑,女儿的班主任是位很有修养的女士,应该不至于过分溺爱她的小孩。女儿很委屈:"没有,他说话,我不理他。"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孩子摔了一交,哭了.你要他不哭,他不听.你说:“小猫在笑你呢!”他可能不哭了.一个孩子没做完作业就来看电视,你赶他走,他不一定听.你如果给他说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他就会高高兴兴地做作业去了.我认为,这就是儿童化教育的威力.  相似文献   

11.
常听有的老师说:"如今的学生真难管,上课你让他认真听,可他一会儿就做起小动作来了,你点了名字,没两分钟又不看黑板了,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12.
钟杰 《师道》2009,(11):41-41
有两个小故事一直令我心痛。 一次,我在某班上课,一同学不听课(这是他的特色,不论是谁的课,他都不听)。我明示暗示了好几次,他仍然不听。于是,我禁不住发了句感慨:"知道吗?每次看到你不听课,我的心就发痛。"那个孩子既没反驳,也没调整自己的听课状态,但是看得出来,他满眼的迷茫。  相似文献   

13.
猪九戒     
正你们认识猪九戒吗?他是猪八戒的弟弟。听我给你介绍介绍吧!猪九戒的耳朵猪九戒有一对大耳朵。这对大耳朵像两把大扇子,他热了,就晃动脑袋,用一对大耳朵给自己扇风。这对耳朵可不是只用来扇风的,而是用来助人的。这耳朵有个特异功能,就是和那神仙"顺风耳"的耳朵一样,能千里听音。如果你有事和他说,都不用打电话,也不用找到他,只要先  相似文献   

14.
一缕飘香 《家长》2012,(4):22-23
"冷处理"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用一种冷静的方式把事情处理完。有好多次,朋友都说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可我仔细一问,却发现她并不是"冷处理",而是没处理,至少是没把事情处理完。 有好多次,朋友都说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可我仔细一问,却发现她并不是“冷处理”,而是没处理,至少是没把事情处理完。 那天,朋友又给我讲了一件事情。 朋友的孩子完成作业后,要穿溜冰鞋下楼玩儿,让朋友给他2元钱买水喝。在朋友给他钱的时候,孩子又提出要买口香糖。朋友没有同意,说家里还有口香糖。孩子一听便开始发脾气,还计较说朋友让他多读了5分钟英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用溜冰鞋敲地板。朋友给孩子讲了几句道理,见没有效果后,朋友说:“你又哭又闹,我不想和你说话,你自己好好想想哪里做错了吧!”这时,恰巧朋友的同事打来电话找她,朋友便出门去了。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你准备好失败了吗?"我的话不啻于一颗重磅炸弹,班里马上就"炸营"了。"老师,班主任都是告诉我们要背水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你这不是在给我们泄气吗?""老师,你说这样的话,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老师,是不是因为你孩子今年不参加高考呀,说得这么轻松!"……学生七嘴八舌地声讨着我这个"不负责任"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问:我儿子快满3周岁了,平时非常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我们也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但有时实在没有时间给他讲,不得不让他自己看书,这时他就极其不高兴,甚至会把书摔在地上。为此我还买了很多故事磁带,又把书上的故事录在磁带里放给他听,但是他没听几分钟,就又拿着书追着我,让我给他讲。还有,他在玩玩具时要我陪着他,不管是拼图还是搭积木,自己不动手,一定要我来做。我儿子的行为是不是太依赖大人了,我该怎么办?新疆赵越答:根据你信中介绍的情况,我觉得你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与你有关,是你本身的行为不当造成了孩子的“无理”。另外你的孩子还存在…  相似文献   

17.
沈黎明 《下一代》2011,(11):16-17
一位父亲因病截后肢卧床不起,女儿每天给他清洗创口、换药;给他买菜、做饭;为他换尿布、洗衣服……听了这样的描述,你一定会说,这个做女儿的真孝顺,但你恐怕很难想到,这个将"护士"、"保姆"、"护工"工作一肩挑的,竟是个年仅9岁的孩子。小姑娘名叫赵晨曦,家住抚顺市东洲区栗华社区,与父母和哥哥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内心,既单纯又丰富,既希望保守秘密又企盼交流,既易生波澜又易被抚慰。如果你想走进孩子的心灵花园,帮助他们清除情绪的杂草,播下快乐的种子,培植出茁壮的亲子关系之苗,你就必须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倾听不只是认真用两只耳朵听孩子说话,它是一种全身心投入、专注的状态,包括关注孩子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刚上高三时,他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他的妈妈非常着急,就找了一位数学专家,问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她的孩子提高数学成绩,这位专家给她支了一个点子:“叫孩子每次都给你讲作业.”家长说:“我听不懂怎么办?”专家说:“听不懂也听.”坚持了一两个月后孩子有明显进步,并且数学的进步会迁移,  相似文献   

20.
“你去看他了吗?”她问着,我不说话点点头。长久的沉默后,她终于开口,“你说你这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叫你不要去看他怎么就非去呢,他是不是又吵着说要出来啊,你你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