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徐志摩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他执着的理想追求,复杂的人生经历,短暂的生命旅程都  相似文献   

2.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徐志摩的这首《沙扬娜拉》,向为人们称道。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梦家将这首问世并不太久的小诗收入《新月诗选》时,它已被公  相似文献   

3.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徐志摩的这首小诗只言片语,却将一位美丽、柔情的女子在离别时盈盈泪珠、依依难舍的情态刻画得旖旎动人,令人遐想。细细咀嚼,  相似文献   

4.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这是徐志摩诗中精品之一的《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一向以此诗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首次写赏折文章的对象,效果十分好.可是,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扰我.几届学生都说这是情人或恋人的告别诗.尽管这些大学生们刚刚离开中学,对徐志  相似文献   

5.
文学鉴赏首先要把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鉴赏,要抓住作品所反映的特定瞬间和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且不可断章取义。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可以说作者就是抓住和日本女郎告别时那一瞬间的特定情感写起,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不知从何说起,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绪!朝夕相处的心爱之人马上就要各奔东西,多么让人伤感!伤感虽然难免,但却增添了些许亮丽,因为分手时有温柔的“甜蜜”,作者就这样将自己的瞬间感受再现出…  相似文献   

6.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赏析:诗人用“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个精巧妥贴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让我们像吸进了水莲花的香气一样,感到一股朦胧的透彻心扉的美感,是人?是花?抑或花亦是人,人亦是花?我们已无法辨清。接着,诗人用“道一声珍重”的反复,写出了无限的柔情和无限的依恋,可谓情透纸背。“蜜甜的忧愁”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用矛盾修辞法,使诗情更具张力,而且趋于饱满。结尾一句“沙扬娜拉”,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沙扬娜拉——赠日…  相似文献   

7.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相似文献   

8.
走近徐志摩     
秋晨,从阳台遥望,那远方的青石路上飘过一团轻绿,细眼望去,原是一位年轻的女子走过,那细碎的、轻盈的身影,仿佛平静湖中的荷叶上忽然停立的水蜻蜓。这不禁使我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相似文献   

9.
在徐志摩先生(1896—1931)的诗中,这首《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几乎与《再别康桥》齐名。1924年5月,诗人随泰戈尔访问日本,其间,写有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后收进诗集《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删去前十七首,仅存这最后一首。在这首小诗中,诗人满蕴激情地摄取了与日本女郎作别的瞬间情境,  相似文献   

10.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徐志摩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诗歌仅仅五句话,但却委婉深情地表现了一个日本女郎婀娜的形象,创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而且可以从诗歌中窥探诗人的爱情。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的小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短短五句,却包融了无限的离绪和柔情.以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状写日本女郎温柔的神态,贴切传神,既纯洁无瑕,又楚楚动人.一声"沙扬娜拉",轻飘而不失深沉,随意而不失执著,简洁而又充满异国情调.这首诗充分显示出诗人徐志摩善于勾勒,巧于传情,以及他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  相似文献   

12.
回想20世纪的—批中国文化精英,他们眼中、心中的日本是什么样子呢?细读他们的作品,发现他们有细腻的感受、深刻的理解,但也不乏误读误判。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人眼里,日本真可谓日色朦胧。于是,应编辑部之邀,我把这些往事写下来,不妨就从徐志摩写起。说起来,徐志摩与日本并没有什么渊源,一曲脍炙人口的《沙扬娜拉》,却将他定格在中日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中将款款的深情和日本女郎娇羞的情状以及离别时甜蜜的忧愁融为一体,使整首小诗微透着哀而不伤、愁而不苦的清芬。本文旨在循着作者无尽的情思和全诗唯美的意境,对女郎的形象再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一向以为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的最早期,即留英期的诗作均已逸失。其根据是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中的一段自述:“那就是我最早写诗的那半年,……但几乎全部是见不得人面的。”“我的第一集诗——《志摩的诗》——是我十一年回国后两年内写的。”从1935年茅盾写《徐志摩论》至今,几乎所有关于徐志摩的研究文章都据此说,把这段时期当作其创作历程的一个“空白”。据笔者查证,在徐志摩1922年11月15日回国后一年发表的诗歌,以及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69年出版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诗歌的韵律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三十年代新诗发展的状况和以闻一多为首的新月派新格律诗主张的提出 ;《雪花的快乐》、《半夜深巷琵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诗作 ,诗的内在情感起伏与音节的音乐性高度统一 ,代表着徐志摩诗歌的韵律化追求过程中各时期的成就 ;以《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诗作为例 ,从诗歌的节奏与押韵两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徐志摩诗歌的韵律化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韵律化追求 ,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眷恋──自学友调往山东杨继华偶同的人生哲学未曾相约,遇聚在同一起跑线为着那共同的向往我们相约,携手共攀缘而今含泪别离只可叹,共叙时光短暂眷恋那相聚的日子谁又知,归程会在何年道一声:珍重但愿重逢日学业共竟先(作者地址:徐水县51号信箱)眷恋──自学友调...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我们对徐志摩的印象大多来自他的早期诗作,如《再别康桥》、《沙扬娜拉》这类婉转柔糜、情致曲折的抒情性诗歌,对他的诗歌研究也多侧重其优美的意境和抒情的语言。他的后期诗作则相对引起较少的关注,而这类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诗作却隐含着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中年理想的破灭和现实的严酷,使得诗人后期诗作多以现代人的疲惫、焦虑对现代社会作思考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每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消息》、《黄鹂》等优秀诗作 ,都让人流连忘返。这固然是因为诗人写出了人们普遍体验到的真情至性 ,却也得益于诗人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其中 ,作者在诗歌中广泛而成功地运用了抑扬艺术。抑扬 ,可以指声音的高低起伏 ,可以指事物的凹凸浮沉 ,可以指对事物的臧否褒贬 ;可以用于修辞手法 ,可以用于写作手法等等。通常 ,把抑扬当作写作手法看时 ,多倾向于内容的抑扬。其实 ,从广义上讲 ,写作中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运用抑扬艺术。徐志摩的诗歌把抑扬艺术运用到了一…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1897年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富商家庭。1915年结婚,1921年在剑桥大学留学时爱上了美貌才女林徽因,1922年与妻离婚,可离婚后的徐志摩并未得到林徽因的爱,痛苦不堪的徐志摩于1925年与京城美女陆小曼相恋。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去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身亡,时年34岁。 徐志摩25岁开始写诗,29岁出版第一本诗集  相似文献   

20.
小说老爸     
6月19日是我们亲爱的老爸的节日——父亲节,让我们对这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道一声:“亲爱的爸爸,父亲节快乐!”在我们的印象中,爸爸和妈妈经常是扮演着严父慈母的角色,不过也不能尽信,快看下面描述的这三位爸爸,那可是一个比一个有意思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