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5年第10期刊发了洪金发老师的《小品文哲理欣赏》一文(以下简称"洪文"),对《跬积编》中的四篇小品文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选材新颖有趣,可读性强。但是笔者发现,洪文对《重与中》《一瓢诗话》两篇小品文的哲理分析有失精准,在此提出些许建议,与洪老师及广大同仁共商。一、《重与中》的主旨不是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重与中》是洪文选文的第二篇。原文如下:酸秀才赶考,三四十斤重一担行李,也雇了个脚夫。行李太轻,挑起来晃悠晃悠的。秀才或心血来潮,  相似文献   

2.
在陶渊明的<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三篇祭文中透露了两种不同的生死观,在这两种相悖的生死观的对比中体现了其真实的生命意识,即在对世间政治、人事、生死的观望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表面的超脱,而在实际上,他仍然执著于人世,对政治、人情都不能完全地忘却.  相似文献   

3.
一、总论:文与笔 在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收录了<东坡志林>中的<记承天寺夜游>和<世说新语>中的<谢道韫咏絮>两则"笔记".虽然教材是以"短文两篇"作为课文的篇名,但如题以"笔记两则",文体明确,也许更好些."笔记"就是随笔所记.  相似文献   

4.
<正>《咬文嚼字》是朱光潜1943年写成的一篇作品。朱光潜曾为《中央周刊》写了两年稿子,后来集成两本册子,一是《谈文学》,一是《谈修养》。《说文嚼字》即收入其中的《谈文学》中。而1938-1946年,武汉大学由武汉珞珈山西迁四川乐山,这是武汉大学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特别是作学问的图书和实验资料在西迁过程中屡屡遗失。因此,个人觉得,他在写作《咬文嚼字》时,不一定能查阅到所需的全部资料,有时只是根据记忆  相似文献   

5.
《用极坐标法证明两条直线垂直》一文在本刊一九八三第二期发表之后,引起多方反响,我们陆续收到关于极坐标问题的文稿多篇,本期选发其中的五篇。  相似文献   

6.
<正>《荷塘月色》教学价值的定位,争论不一,对该文主题、情感、思想等的分析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这篇经典美文,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荷塘月色》和作为教学文本的《荷塘月色》在实际的价值取向上是有区别的,尤其是考虑到中学生面对文本的接受心理、认知层次等,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一、对其主题的定位与语文教育的时代性《荷塘月色》一文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其主题的思考上。最早的便是政治附会说,这种解读不是从文本  相似文献   

7.
<正>看到《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第3期(上旬)田小龙老师的《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一文,笔者认为文中选择题第二个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特提出修改建议。田老师的这篇文章以他所设计的一道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选择题为切入点,分四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对文章中各部分的主要论述基本赞同,没有异议,但觉得选择题第二个选  相似文献   

8.
遗札二则     
吴郁芳先生是湖北省知名中年学者、生前对楚文化、江南文化及徐霞客研究精深.发表有关论著近50篇(种),其中在我院学报上刊发的《〈徐霞客游记〉勘误一》《<徐霞客游记>》勘误二》两篇论文.广受好评与重视.因身患癌症.吴先生不幸英年早逝.本刊特以《遗札二则》发表其两篇遗作《试论南方无长城》和《东南季风与东南古文化》,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属第六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己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正>《中小学数学》于2019年初中版第9期刊出了一篇题为"一道‘不能解答’题"的创新解法的一文.文中对一道不等式组问题给出了运用数轴的创新解法,读后收获颇丰.受其启发,笔者借助函数图象给出两种更加直观的解法,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1.
赵青 《考试周刊》2008,(6):134-135
<窗>一文是选自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一书中的一篇散文,本文欲从<窗>这一篇小散文中去窥视钱先生之大人生.本文认为:钱先生的人生是边缘化的,他远离名利场,以自己的方式过自己真性情的生活,导致这种人生状态的是他对人生的态度,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状态,而<窗>一文恰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钱先生人生态度的窗口,从这一窗口我们约略能知道成就钱先生边缘人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课题及教学难点《氓》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而《氓》又是其中的一篇著名的爱情诗,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好教材。因此,如何把握尺度,掌控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女主人公被遗弃的原因(这也  相似文献   

13.
明确教学目的深入理解课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李莉这组教材由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和说话、写话教材组成,讲读课文中有一篇古诗《春晓》,一篇新课文《丑小鸭》。阅读课文《春雨》是一首儿童诗歌。《春晓》是一首古诗,作...  相似文献   

14.
一《驳“舆论一律”》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为《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写的按语之一,由于这篇按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所以在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时独立成篇。胡风反革命集团是混进革命队伍中以“文艺”为幌子的一个反革命派别。他们的基  相似文献   

15.
章太炎的名著<訄书>(重订本)是一部探索中国救亡之路的书,其中的诸子学六篇--<订孔>、<儒墨>、<儒道>、<儒法>、<儒侠>、<儒兵>,并非纯粹探讨先秦诸子学的学术论文,而是政论文,在探讨先秦学术的表象下隐含着现实政治意图,其核心政治目标是推翻满清政权和抵御外侮.这正体现了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双重身份的章太炎"借学术以论政治"的治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刘师培是近代著名学者,他对<文心雕龙>、<文选>都有深入的研究.刘师培在<文心雕龙·诔碑>篇讲解中对<文选>"诔"与"碑文'两类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可以对其作进一步的阐述.学习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历史的经验,是当代<文选>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语文知识》1994年第4期刊载徐无忌先生的《<蒲公英>中的一处译文质疑》一文,我查阅了《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第8期,何富根先生的文章对这一疑点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其中的解释很有道理。壶井荣的《私花物语》(日文),即《我的百花故事》,第四篇就  相似文献   

18.
吴晗同志的《说谦虚》,篇幅不长,文字不深,能否再找出一篇相当的文章,互相比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化为具体的能力呢?经过仔细研究,决定采用吴晗同志的另一篇议论文《谈骨气》作为对照。教学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集中讲解《说谦虚》(略),第二课时两篇文章综合起来分析,比较时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两篇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论题,这是比较常见的。 2、为什么《说谦虚》一文没有分析谦虚的具体内容,而《谈骨气》一文却化了许多笔墨解释骨气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教育、文学思想.现行中学语文课本节选了若干则(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125-127页<〈论语〉十则>).但注释语焉不详,使初学古典文者难以理解接受.本文试就其中的<学而>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下半年起将在全国推广使用的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在保留了原教材的一些基本篇目外,增选了一些新课文。其中第二单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和《冬天之美》便是新增的两篇外国散文。《尼亚加拉大瀑布》(以下简称《尼》文)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散文精品,写于1841年旅美期间。《尼》文是一篇饱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