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域外宪政文化对多个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民国初期,国人从制度层面主动接受域外宪政文化,拟定的《天坛宪草》,以法律形式确认民主共和国体以及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模式。关于人民权利的规定和立宪技术,同样能够溯源到域外国家,尤其是美国、法兰西和巴西等国家的宪政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宪政运动中,代表联邦主义宪政的湖南省宪以其分权制衡、地方主义和倚重民权的宪政理念、制度设计,显示了联邦主义者寻求建立民主、稳定、统一的宪政国家的宪政诉求,其进步、合理成份应当肯定.而联邦主义与近代中国国情相背离的国家结构观和制宪技术的某些局限则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
《民宪》是抗战时期民盟创办的一份重要刊物,宣传宪政是其重要宗旨。《民宪》的宪政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宪政的内涵、宪政的重要性、人民与宪政的关系、党派关系、宪法的制定等。《民宪》是研究抗战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第二次宪政运动的重要刊物。  相似文献   

4.
1913年的《天坛宪草》因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在他的干涉下,终成一张废纸。它的立宪技术有很大进步,也有诸多不足,特别是政体的立宪技术方面有许多不妥之处。分析该宪草中政体立宪技术之不足,不在于指责其不当,而在于如何完善当代中国的政制架构,建设宪政中国。  相似文献   

5.
何亚华 《考试周刊》2009,(29):157-158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反击民国制宪中的右翼保守主张,推动民国第一部宪法的民主化,李大钊等领导的北洋法政学会以《言治》月刊为基地,围绕国会体制、孔教入宪、宪法颁布权等制宪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文章,有力地推动了天坛宪草的民主化(该宪法草案因在北京天坛起草,史称天坛宪草)。天坛宪草虽因袁世凯政府的极力破坏而没能颁布实施,却是中国民主制宪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宪法思想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李大钊等推进中国民主法治的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7.
吴经熊是少数几位能够从容游走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近代历史人物之一。他的学术与政治命运最终结局是:半是成功、半是失败。可以说,吴经熊作为一位法学家是成功的,而作为一位政治人物却是失败的。他个人的学术与政治命运反映了近代中国法界知识分子共同面临的社会最终命运——法律救国的道路在近代中国是走不通的。  相似文献   

8.
论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宪政学说.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宪政之间存在一种张力,宪政总是试图"约束"民主,而民主总是试图摆脱这种"约束".民主与宪政之间存在张力的根源之一在于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人性观.但是,民主与宪政并不是根本对立的,它们之间存在一种亲和性,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消解民主与宪政之间的张力,使之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是自由主义理论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政府统治中期宪政思潮活跃,针对训政与宪政的抉择这一问题,时人产生了“训政派”与“宪政派”的对立,双方在报刊杂志上展开激烈争辩,训政派的观点遭到了宪政派的猛烈批判,并被逐一击破,民主宪政的思想得到了传播。  相似文献   

11.
吴氏祠建筑木雕艺术的表现语言丰富多样,集高浮雕、浅浮雕、圆雕、镂空雕、线刻于一体,将斜雕法、体积压缩法等雕塑的表现语言运用得淋漓尽致.同时雕塑与彩绘相结合,又巧妙地利用光线因素增强木雕的视觉效果.其表现语言既充分考虑观者的欣赏效果和光线的制约因素,又兼顾木材的局限性和建筑配件的功能性.吴氏祠木雕综合运用表现语言凸显观赏效果对当代雕塑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主党是在第二次宪政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众多小党派之一,本文拟通过考察其对重庆谈判、东北问题、国民大会等当时国民普遍关心的时局中的立场,探求以其为代表的众多小党派对国民党实施“宪政”和对中国共产党要求自由民主的政治态度,初步窥探其在宪政运动中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治的分离"作为我国民主文化建设的瓶颈,同时,在我国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社会公众所扮演的"民主参与角色"起了巨大推动的作用,为此,特将"网络问政"引入我国宪政文化建设的历程,通过网络问政的规范化建设,实现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融合,最终达至宪政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邦雅曼·贡斯当作为近代自由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其权力观既关心权力的来源与行使问题,也关心权力的限度与限制问题,并有把民主与宪政结合起来的理论取向.但由于民主与宪政之间的内在张力,他的权力观在整合民主与宪政的理论取向上是无能为力的.  相似文献   

15.
《茗洲吴氏家典》是在清廷文教政策和徽州礼教大背景下出现的一部家礼书。它对礼经和《家礼》所记礼仪既有遵从,也有变通。其对礼之大体的继承和变通,折射出传统礼教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家典》在制定冠、婚、丧、祭诸礼时,择时俗之可从者不多,而对时俗的批判不遗余力。《家典》具有清代家礼书的共性,然与其他家礼书相比,其更看重的是礼而不是俗。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徽州宗族以《朱子家礼》为标准,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属于自己宗族的家规族谱,对于冠昏丧祭四礼之中的祭礼作了较详细阐述。《茗洲吴氏家典》作为当时众多家规族谱中的一部,对于探究清代徽州宗族祭礼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宪政作为西方的政治语言,其根植于西方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与其说是理论逻辑,不如说是一种历史逻辑。民主、法治、权力制衡、公民社会是西方宪政的构成要素,从西方宪政发展的机理中寻找到一些宪政实现的普适条件,仍然是可行的,从宪政实现的西方路径下汲取经验,在自身传统中萃取精华、检讨不足,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8.
徐岑 《焦作大学学报》2013,(1):91-92,99
公共预算不仅是治国之术,还是立国之本,它不仅在公共财政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政治改革也起着关键作用。《公共预算过程、机构与权力——一个法政治学研究范式》一书审视建设宪政国家的多种角度,选取通过公共预算改革进行宪政国家建设的这一创新性的路径。该书的视角独特,逻辑清晰;经验整理,比较借鉴;重点明确,见解新颖;理论联系实践,是一本研究公共预算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政治参与意识与行为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以江西省豫章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包括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与效能感,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与途径,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提供便利,重塑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等,网络的低准入与匿名性也容易导致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盲目性,国外意识形态也容易通过网络冲击大学生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是近现代宪政的重要要素,而其作为一个法律概念用语最早见于英国的《自由大宪章》,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本文以宪政史为基点,梳理《自由大宪章》与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自由大宪章》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在英美两国宪政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