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被遗忘和被发掘的张爱玲;张爱玲小说关注了日常生活中的“人”:在从古典文学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人”到90年代“欲望人”的历史链条上,张爱玲小说表现的是一个有着旧中国印记、同时又带有欲望倾向的“现代人”,她和她的作品因此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张爱玲同鲁迅在历史精神上的连接与分离,显示了文学对“人”的探求在人生另一面上的推进,从而在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奠定了张爱玲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分散性研究较多,但张爱玲受传统文学的影响与创作中应用的研究却成果了了。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以“笔法”为切入点,将张爱玲研究与《红楼梦》研究相结合,分析“红楼笔法”对张爱玲小说语言、叙事方式与意境营造的影响及应用。具体而言,张爱玲模仿、套用、描摹《红楼梦》的语言表达,借鉴其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赋予文章含蓄蕴藉、韵味深远的美感。在叙事层面,借鉴《红楼梦》的多元叙事视角与封闭的叙事结构,结合“镜子”“月亮”等意象营造出苍凉诗境,极大地扩展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小说擅长用“反高潮”的叙事手法,能够在“高潮的跌宕”中揭示或讽刺人性,带给读者人生启示,使小说更具“传奇”色彩和艺术魅力,这种叙事手法用于影视作品也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反高潮”是张爱玲对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是异于当时主流“大叙事”的一个“传奇”。在张爱玲小说中不仅展现着世界的荒诞性和生命的残酷性,也蕴藏着华丽而苍凉的时空意识,这与张爱玲审视个体生命价值的独特视角有着密切关系,张爱玲小说也因此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隐喻性小说与中国注重喻说的文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隐喻性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张爱玲小说具有经典化程度高、改编广泛、受众广泛的特点。张爱玲创造了隐喻性小说这一经典的小说类型,对中国文学有着卓越的贡献。本文就张爱玲隐喻性小说艺术以及中国文学的传统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第一次把张爱玲请进了文学史,并予以了高度评价:“张爱玲应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张爱玲以其文学、绘画、音乐、历史等多方面的才华,进行了小说创作中意象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蕴涵丰富,用结构主义的“符号矩阵”理论分析,能作出与以往不同的解读,从而在多维视角中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出更深入的探询。  相似文献   

8.
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中,“婚恋现象”是引人瞩目的景观。本文将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模式”进行整体观照和宏现审视,并在总结其“婚恋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张爱玲形成人生悲剧意识的原因以及其婚恋模式写作的时代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柯灵《遥寄张爱玲》一文从意识形态视角、时代需要的视角解读张爱玲的评价方式 ,认为柯文深刻体现了“外缘利用论”的批评特色 ,主张回到文学本身 ,回到张爱玲本身 ,承认张爱玲作品的日常性意义与超越性意义的高度统一 ,力争在人性描写的层面上揭示张爱玲创作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在殖民氛围浓厚的上海、香港成长起来的作家,大量异国形象的介入成了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从形象学的角度探讨张爱玲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发现她塑造异国形象时所特有的双重视角: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看香港;试着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来看中国.异国形象不仅仅是表现异国文化的语言符码,更重要的是成了作者时自我本土文化反视的符码...  相似文献   

11.
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是美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注重艺术的创新,强烈意识到现代人的感受要用相应的新手法来表现,力求直接、真切、生动地表达人们各种各样的经验和感受。从现代视觉艺术的角度对威廉·卡洛斯·威廉姆的一首关于驾车人沿途所见的诗歌进行分析,探寻诗歌如何用具体而平常的语言,勾勒出形象,不加评论,让它们表现某种情绪和感受,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官。  相似文献   

12.
用历史的眼光重新认识经典马克思的文学思想,可以看出,在马克思看来,艺术生产是社会需要和审美需要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必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两种需要。五四以来,我国的文艺理论就是根据这两种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逆向接受。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应该根据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用马克思的大美学思想,对话语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美学阐释,创造各种文艺话语平等交往的和谐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应该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思考的立场上来看待古代文论,会觉得古代文论大有升值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以真正的当代思维、当代视域看待古代文论。当代艺术许多种类都是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古代文论的底蕴是时时闪烁其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流变性和贯通性,是当代文艺学吸纳古代文论以建构新框架的重要条件。古代文论的精髓,更多地内在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原型,潜移默化地在艺术家的头脑和艺术语言中存在并且不断地生发出来。古代文论并非与当代的文学艺术隔绝,确乎是活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之中的。  相似文献   

14.
《长恨歌》的出版、获奖、改编曾在文艺界引起一次次轰动和争议,但也为我们的解读留下了无尽的空间。“当家作主”的诉求应当是人类普遍追求人生归宿的理想,上海城的人们也不例外,从城市文化理想的视角来看,小说更多地着眼于这个城市里男男女女的生命支撑,王琦瑶用她的行动,王安忆用她的文字,两个女人用两道不同的轨迹,画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上海人的生命诉求。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闻的功能与内容、状态、方式的延伸,报纸文艺副刊以其文学性、可读性强之特质,历来为读者所喜爱,被称为“报纸中的期刊”、“报纸的魂灵”。时代不断进步,文艺副刊与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应当与时俱进。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年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呈现多元化状态,报纸文艺副刊应紧跟时代步伐,真正提高副刊的有用性,“留客”不走,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1949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中,17年文学的经典文本,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史诗式的展现。在新时期文学中,“现代性”则更多表现为对“个人主体”的探索。80年代初期,启蒙现代性又回到人们的视域,“现代性”一度成为文学主题,为文学提供了终极价值和梦想。但直到90年代以来的“后新时期”文学,对“现代性”的追问才成为一个主要趋势,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小说、新生代小说等都从不同角度去积极反思“现代性”,并走向多元价值判断的文学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化史上,汉代因为是所谓的儒家“定于一尊”的时代而备受近现代的各种误解与误判,这种误解误判直到现在学界也很流行,这一情况决定了重新诠释汉代文学思想各个层面的必要性。前提是重建文学思想存在的历史语境,并对其各组成部分有符合历史实际的定位与评价。楚化与儒化就是一个更接近历史实际的汉代语境,厘清对两个语境的误判,能对汉代文学思想的状态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重放的鲜花》的结集出版,使“百花时代”的“毒草”得以散发芳香,然而,“明日黄花”、“隔代的春色”不免给人迟暮之感,它在给人忧伤的同时也给当代人以多方面的启示。本文从“史”的角度探讨《重放的鲜花》的文本渊源、文学价值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学理论基础的广泛性与本土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理论批评创新,可能遇到纵向时间轴和横向视线轴两个维度的屏障。西方近现代文学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都有过基础过于狭窄的问题。为适应新世纪社会文化发展和文学发展的需要,必须对既有的许多概念重新审视,“非美学化”和“泛文化化”的倾向都应克服。无所不包的大一统的文学理论体系太可能重建,需要的是多种文学理论的竞争、融合和共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主体精神表现型作家,贾平凹通过文学意象的创造,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在对中国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描述中,剖析着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及其生命精神建构。并进而在对人的生命本体、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层面的思考中,探寻着人类的历史命运与精神建构,体现出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