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是将“注重语言知识“和“注重交际意义“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并与其他教学模式做出比较研究,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当今中国的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有助于改变只重语言知识灌输、忽视交际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现状,促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2.
基于SPSS的“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longMichael提出的“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实验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台州学院的100名2008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了此实验。基于SPSS16.0完成了实验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接受“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的学生的语言能力明显高于未接受该模式的学生;“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教学,而忽视化教学,以至于给我们的跨化交际带来一些障碍。近来,外语教学中的化导入已逐渐受到我国外语界的关注。本探讨了语言与化的关系、外语教学中化导和的内涵、方法与途径以及原则,并提出成功的语言交际有赖于语言知识与化知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分析和抛弃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运用交际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多年以来,教育界对英文交际能力的培养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致使许多学生掌握了不少语法知识和词汇,却不能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运用。这种现象与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法,即分析一翻译法不无关系。这种方法以语法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现代外语教学则注重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旨在体现学生需求。每一教学单元围绕同一主题选取语言材料,安排教学活动,设计课型,不仅注重学生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它打破了中国外语教学的传统框架,为中国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不能忽视背景知识学习。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外语教学却始终只注重传授语言知识,习惯于从语言结构和语言认知角度来组织外语教学,对外国语言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等相关背景知识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往往造成语用失误和交际偏差。随着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宗旨。外语学习者要想真正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培养并获得语言能力,还要获得同目的语国家的人民进行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能力。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而且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获得知识文化,养成摄取交际文化的习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邓毅光 《广东教育》2007,(7):107-108
一、实施课堂教学交际化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广州市采用了以"结构--功能大纲"(Structural-Functional Syllabus)为依据,以"情景-结构-交际"为编写路子的广州初中英语教材,该教材既重视外语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的作用,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通过交际活动培养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学习又服务于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综合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只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传统法”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两者各有利弊。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得体地运用英语,把“交际法”与“传统法”结合起来的“综合教学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