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外学者开始尝试从技术链理论出发,研究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问题,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以产业技术链理论框架为指导,对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链的空间分布、空间特征及治理结构进行剖析,以便对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升级进行指导.产业升级关键是地方产业的技术系统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体系对接,融入全球技术链,不断进行渐进性技术创新,准确把握产业技术的极限,及时研发产业替代技术,实现产业技术链的链间升级.  相似文献   

2.
全球技术链的一个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荐其 《科研管理》2007,28(6):85-92,107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产业的发展逐渐由国内延伸至全球,全球价值链的出现是发达国家整合全球要素的结果。然而全球价值链背后隐含的是全球技术链,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利用智力资源,却又控制着技术链的高端,执掌产业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业的技术标准和产业壁垒。全球技术链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呈链状分布。产业升级实质上是技术升级,分析技术链的分布与技术升级路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技术链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产业技术水平,缩短产业技术差距,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具有协同性。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进满足反向双驼峰模型,即第一轮的发展高峰是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而第二轮的高峰是以技术推动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由市场主导向技术主导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集群升级和技术追赶的关键转折点。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市场的扩张发展带动产业集群的配套完善和技术的适应性创新,而后以自主品种的开发推动集群由生产基地向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4.
程郁  郑风田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91-1598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具有协同性。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进满足反向双驼峰模型,即第一轮的发展高峰是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而第二轮的高峰是以技术推动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由市场主导向技术主导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集群升级和技术追赶的关键转折点。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市场的扩张发展带动产业集群的配套完善和技术的适应性创新,而后以自主品种的开发推动集群由生产基地向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5.
根据绿色技术与产业共同体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理,绿色技术推动产业演化的路径主要有三条:首先通过生态语言的转译,使绿色技术嵌入产业共同体;其次是通过建构生态场域,推动产业升级;最终可以通过生态资本的形成,建构起绿色技术基础上的产业共生链.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正处于结构调整、集群升级的关键期,需求是影响集群技术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得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带动集群技术升级,尤其是产品直接出口以后,升级集群生产工艺技术、生产装备,加强创新管理三条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应走的技术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7.
论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系统中各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形式.技术创新对经济结构最直接的影响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变迁.但从历史上看,第一、二、三次产业的依次出现和重点转移,以及第二次产业内部各个阶段的依次递进,都与技术创新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能力的演化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升级,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特征.技术能力按照演化维度可分为技术仿制、创造性模仿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技术创新模式决定于技术能力,要与之相适应才能取得最佳的创新效益,按照技术创新的自主程度从低到高可分为简单仿制、模仿创新以及自主创新三种层次.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质上是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形态不断演进的过程.最后研究了广州某公司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运用DEA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我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技术升级情况,利用2002—2015年制造业行业层面数据,进一步实证检验了FDI技术溢出和自主研发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FDI技术溢出和自主研发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升级有正向影响,自主研发对技术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FDI;FDI技术溢出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多是由前向关联促进技术进步带来的,且FDI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当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时,FDI的水平和后向溢出效应随之增强;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形式FDI技术溢出在异质性行业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治理模式转型是高技术产业突破技术锁定的关键.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计算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以衡量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量的变化;基于技术交易市场顺差或者逆差,衡量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质的变化,由此可将高技术产业技术演进划分为技术追赶、技术升级、技术引领和技术退出4个阶段,并在多元治理视角下研究政府和企业角色互动的协同治理模式对...  相似文献   

11.
张辉  陈海龙  刘鹏 《科研管理》2021,42(6):32-40
作为智能时代的前沿通用技术,信息通用技术创新对我国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现有通用技术理论研究将其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归纳为其创新互补性,但缺乏对该问题的微观动力机制的考察。本文采用纵向案例研究的方法,考察计算机技术阶段、互联网技术阶段和数据科学技术阶段等三个技术演进阶段中沃尔玛公司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创新的过程,基于通用技术与技术体系演进的双重理论视角,对信息通用技术体系实现结构与组织技术需求的功能结构之间的互构过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信息通用技术创新的微观动力机制存在“外部”和“内部”两种创新互补性:(1)外部创新互补性围绕着实现结构与功能结构之间的互构过程展开,形成局部或整体的反向促进创新的机制;(2)内部创新互补性围绕着技术体系内各子技术系统的技术实现结构的互构过程展开,形成前向通用技术的“启发式”反向促进创新的机制和后向通用技术的“回溯式”反向促进创新的机制。研究结论对于组织技术创新战略与产业政策制定等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将国家出台的科技特派员政策划分为逐步试点、示范推广、深入推进和全新发展四个阶段。研究发现,宏观和微观双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是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构建由科技特派员、农户、产业化主体等构成的利益共同体与农户增收之间因果关系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演化的最终目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已从专注技术推广的科技性政策演化为注重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的综合性制度安排,搭建科技特派员与产业化主体等资源融合的农业科技服务协同平台将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兴技术的特性与企业的技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建  魏平 《科研管理》2007,28(1):47-52
新兴技术常常能够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结构。本文从新兴技术与不连续创新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新兴技术的特性,提出了反映新兴技术性能特征的“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曲线”,并在Foster的技术S曲线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区分新兴技术与非新兴技术的“新性能过滤线”概念,为企业面临新技术时如何进行技术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provides conclusiv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view that small plants are slower than larger plants to adop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s. This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over 1000 US manufacturing plants engaged in producing discrete products, studies the adoption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in small plants relative to large plants between 1993 and 1997.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small manufacturers are disadvantaged, several federal and state programs have been created to assist small manufacturers in acquiring and adopting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s. Through quantification of technology adoption in small manufacturing firms, this study’s findings reveal which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s are in greater need of governmental assistance programs. While small plants are making progress over time in catching up with larger plants in computerized technology use, they are not making similar progress in adopting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s in soft technologies. Several proposi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15.
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背景下,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怎样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与理论难题。本文以三一集团为例,深入探讨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演进路径,并依据“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核心逻辑构建动态演进模型。研究发现: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产学研融合策略经历了“松散型→探索型→利用型→深度融合型”的路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遵循“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与工艺集成创新能力→关键核心产品整机自研与制造能力→关键核心产品数字化全面创新能力”逐阶提升路径,且存在逆向促进作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遵循“功能性突破→性能性突破→可靠性突破→前沿性突破”的路径。研究结论丰富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与能力相关研究,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践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挑战,系统提升我国科技研究的整体水平迫在眉睫。然而,我国现有知识创新生态研究的基本思路仍是以“大学、企业、政府”构成的“三螺旋”框架,无法体现新时代多元化主体、多样化路径、多种创新模式的平行共存与协同演化特征,致使研究者破题“卡脖子”难题时缺乏整合性视角与适用性框架的支撑。本研究基于知识创新范式转型背景下影响我国以系统工具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核心挑战,深入探究新时代“模式3”知识创新“多重螺旋”(N-tuple helices)生态系统的主体特征与拓扑结构。以之为基础,讨论系统性提升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应对“卡脖子”挑战的可行路径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邹乐乐  吴怡  陈佩佩 《科研管理》2019,40(6):100-110
清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是实现全球气候变化减缓目标和全球减排进展的可靠保障。探究研发主体对清洁技术的研发选择,总结其演化规律,对于清洁技术的发展判断和研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所发布《绿色专利清单》与2009—2014年世界发明专利数据的匹配数据构建基于时序的清洁技术研发网络,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最小生成树算法对清洁技术研发网络的结构特征、重要技术节点以及关键技术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洁技术研发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间联系不断加深,且不同技术小类间存在内生的技术联系;清洁技术研发的重心集中于电力、新能源车辆、节能电气器件和循环回收等领域,以"中介"能力较强的新能源车辆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关键技术路径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关键技术的迭代主要表现为从新能源车辆研发向循环回收和其他另类能源利用技术过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朱亚宗 《科学学研究》2007,25(1):184-187
从科技发展因果性规律、科技纵向发展规律、科技结构演化规律、科技活动效益变化规律四方面归类述评《科学技术发展的数学原理》和《科学技术研究业经济学原理》两书的新观点。评价两论著的基本特点与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能力系统层次划分的基础上,对新兴技术企业与传统技术企业能力系统的差异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动态能力在两种类型企业中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静态能力的差异性却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动态能力与新兴技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尤其是环境适应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明显。同时企业动态能力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