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雅明和德塞尔托都善于洞察一些重要细节和不太引人注意的材料。前者用闲逛意象探讨了城市经验、空间美学与审美现代性,后者以散步来揭示文明冲突中的当代审美体验,发掘出日常生活实践中人的生存策略。比较研究两人思想,对我们阅读城市文本和空间分析带来了新颖的思想维度和视野。  相似文献   

2.
本雅明在19世纪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这一语境中,研究法国抒情诗人波德莱尔及其作品,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现代性特征,阐释了闲逛者这一城市意象,辩证地把闲逛者与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联系起来,并通过怀旧的方式对城市空间进行书写和批判,深刻体验到了波德莱尔诗歌的现代性以及发达资本主义的商品逻辑。本雅明笔下的闲逛者蕴含深刻的社会文化意蕴: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文人不得不面临的社会历史命运,任何文人都脱离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并试图以一种旁观和玩世不恭的姿态,为文人的社会反抗寻找精神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空间建构是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在绘画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绘画空间的关注和探索,而不同代,不同艺术家对绘画空间的不同理解导致了风格的不断变化,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本试以空间建构为着眼点,探索西方绘画从原始时期到20世纪现代主义在空间表现上的特点,并对其演变过程加以评述,通过研究比较,使人们清楚了解已有的空间建构方式及其变迁的轨迹,以利我们去开拓新的绘画空间。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先生其独特的“散步式美学”方式对中国古代美学中“游”这一审美范畴作出了富有现代性意义的诠释,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本文从对“游”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内涵的探析出发,并结合宗白华的“散步式美学”对于“游”的审美意蕴的发挥,为现代人达到审美的生存寻求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朝闻美学思想建构的逻辑前提是批判,在对哲学、艺术、生存等层面的形而上学现象的批判中,他寻求的对策分别为实事求是、保留个性、审美存在。这些对策是艺术创造的起点、人生存在的基本支柱,是辩证法思想基本内涵的具体化阐释,也是其美学思想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诸多的全球事件表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的引导者,中国智慧正在成为人类共同发展思想生产的生力军,全球汉语叙事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中国的经济、交通、金融、体育、航天等方略逐渐为世界所接受,实体媒介大大拓展着中国的全球话语空间.与此同时,中国在政治和军事话语空间、在区域话语空间、虚拟话语空间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国内话语空间紧缩,社会话语活力不足.因此,如何转变叙事方式,实现国家价值的全球化,如何释放国内话语空间,促进国家话语体系在国际与国内、实体与虚拟、区域与全球等多重空间中的有机融合,实现汉语的全球化叙事,是十分迫切的学术命题.  相似文献   

7.
西方古代美学以客观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范式,在思维方式上深深陷入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困境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应该克服西方古代美学困境,超越二元论的思维模式,采用复杂辩证的思维模式,摆脱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束缚,从而使中国美学由古典的形态向现代的形态迈进。  相似文献   

8.
魏微的小说以温和的叙事苦心经营生命历程、执著揭示生存困境,是对欲望时代生命存在本质的沉思与理解,也是对欲望时代生存方式的质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魏微的部分小说纳入存在主义的广义范畴。本文试论魏微富有誉声的三篇短篇小说:《父亲.来访》、《化妆》、《异乡,》以此为例看魏微小说对悖谬生存的描述,揭示作家创作的现实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靠天才写作”的作家 ,她的作品具有一种萦绕于其中挥之不去的悲凄与寂寞 ,体现出浓重的悲剧色彩。太多痛苦的人生和特殊的经历为她深刻体验人生、体验生命提供了契机。因此以女性空间为视角观照萧红及其作品 ,从“漂泊”和“回归”两个概念出发来透视萧红的情感历程和人生道路 ,以期达到对她的作品的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立法存在的基础与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立法同民族国家一样古老而现实,立法学研究应予充分关注。民族立法是特色立法: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奠定了民族立法的基础。立法空间模糊曾长期困扰民族立法的健康发展,立法法的颁布为走出这一历史困境提供了便利。民族立法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价值追求。严格界别民族立法与地方立法,是廓清民族立法独立空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儿童深刻丰富的内在体验是其生命成长的条件和动力。体验的形成和发生是在特定的教育空间进行的,体验本身即是一种生命建构的内在精神空间。体验的活动性,需要有效度的物理空间;体验的教育性,需要有温度的交往空间;体验的成长性,需要有向度的文化空间。儿童积极的体验空间建构需要体现:建构简化的社会空间,增强体验的深刻性;建构优化的交往空间,增强体验的灵动性;建构美化的文化空间,增强体验的成长性。  相似文献   

12.
在卡夫卡的文学世界里,"真实"被虚构消解,而"虚构"又向真实越界,完全超出经验所能把握的范围。必须像本雅明那样,揭示出卡夫卡寓言模式的基本形态,方能准确解读卡夫卡的神秘性。卡夫卡的寓言式小说在人物、故事、叙述、描写以及题材选择上,既保持与寓言故事的血脉联系,又作出大胆而独到的创新。他以动物题材为主要的艺术旨趣,精心谋划,谨慎推进,专力叙写,形成独特的寓言叙事模式。在表现人类生存姿态和人的生存体验这样的深刻命题的时候,卡夫卡寓言式的小说美学展现出巨大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3.
江南以文化中心、"佳丽地"、浓郁的佛禅氛围等政治以外的功能与印象得以具备"私人空间"属性。苏轼在对江南自然风景及以科举为代表的人文环境的描写中干涉政治以完成"私人空间"对"公共领域"的入侵。当其在面对江南"佳丽地"属性时,则又通过营造"距离感"的手段重构"佳丽地",削弱其色情意味。在描绘江南佛寺时,苏轼采取了与他处佛寺不同的书写话语重点表达了隐居江南的愿望,实现对作为"私人空间"江南的变形与建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尼采作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家看待,从生成世界观,透视认识论和生存价值论三个方面揭示了尼采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内容。同时强调,尼采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包括形而上学阐释相对化,生活价值化和非理性化,因此,尼采的形而上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其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而只是标示的对本然的设定,对实然的解释和对应然的谋划。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英国旅行探险题材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大众欢迎。这些作品在介绍海外奇闻异事和冒险经历的同时,也将空间的想象拓展到世界各地。笛福的小说《辛格顿船长》在切换的广阔叙事空间里再现了不同地域空间中与英帝国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特征。小说对叙事空间的理解和解释赋予想象中的地理空间以民族和地区意义,从而形成对帝国海外殖民扩张有利的空间关系,实现了帝国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揭示了空间在现代权力规训中的关键位置,认为权力的空间化是现代社会规训并操控人的基本策略和方式,知识话语与权力运作正是通过空间的组织安排得以具体操作和实施。空间背后藏匿着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理论规训等社会历史身影,与知识、权力有内在的隐密关系。空间理论试图通过日常生活空间的改变,建构理想社会,成为政治抵抗和解放政治学的场域,最终目标是在发掘异质性空间过程中寻求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开启人类新的解放议程。  相似文献   

17.
传统西方空间观念循着形而上学、主体-身体、科学主义和文化符号四条逻辑线索依次演进,然而,西方空间研究大都割裂了真实空间与精神空间之间的联系,忽略了实践之于空间研究的重要意义,未能揭示空间背后隐含的政治经济学意蕴。马克思主义基于实践的社会空间理论的提出预示着空间研究范式的转变,社会空间理论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空间研究的论域局限,也是走向统一空间观念的唯一合理出路。  相似文献   

18.
一、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内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与人类生存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人地之间、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人类进行各项认知行为和实践活动的基础。地理空间思维观念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空间思维观念是在地理空间知识学习和空间能力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效的思维系统,通过对地理现象的分布及空间关系的认知,能够建构学生地理空间意识,有助于学生透彻认识人地空间关系和形成正确的生存观,更好地进行地理学习。  相似文献   

19.
在经历了经典的灵光、现代性的转向和后现代性的分解三个阶段之后.西方社会学对于空间社会性内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空间的浮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学校的全新视角。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空间,可以全面揭示学校所蕴育的社会性内涵.同时也为超越已有的教育社会学中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分野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战略”与“战术”是理解德塞尔托日常生存美学的题眼,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目前仍是学术“空白”。从日常生活、城市空间等角度对德塞尔托理论中这两个重要概念进行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旨在揭示德塞尔托理论具有引导人走出现实生存困境、构建“人诗意栖居”审美生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