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隆"爸爸"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分开?"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父母离婚、爸爸离开家时尖叫着,眼泪一滴一滴地从脸上落下来. "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不能给我一个美满的家庭呢?"又一个经受父母离婚的孩子痛苦地想着. 孤儿院里,那些被父母丢弃的孩子伤心地问院长:"我的爸爸妈妈呢?"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理解你,在这个时代想更快捷地得知,到底哪些事能帮助孩子拥有安全感。所以我们从文章中提炼了这份清单。不过,我们还是建议你耐心地阅读每一个段落,找到属于自己和孩子一起走上安全感之路的具体途径。●小婴儿期,有持续、稳定的照顾,照顾人相对固定。●总能敏感而准确地回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自己与父母的互动是可被预测的。●家庭关系亲密、和谐。如果生活有比较大的变动,做好过渡和衔接。●父母尤其是妈妈的情绪要相对平和、稳  相似文献   

3.
家庭背景同同:男,6周岁。家长情况简介:父亲,34岁,博士在读;母亲,33岁,硕士在读。家庭经济情况:暂时没有经济来源。在读书前,父母均在一所中学工作了7年,靠积蓄和亲戚、朋友的支持,继续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但因为父母都在学习,祖母常常在家照顾父母和孩子的生活。家里有单独的书房,书橱里摆满了父母和孩子各式各样的书籍,书籍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书橱的下层留给同同,便于孩子的取放。书房里划定了各自的区域,爸爸的书桌靠南边的墙,妈妈的书桌在门边,同同的小桌椅靠两边的墙。大家可以在一起安静地看书学习。据妈妈讲,家里…  相似文献   

4.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5.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分开?”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父母离婚、爸爸离开家时尖叫着,眼泪一滴一滴地从脸上落下来。“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不能给我一个美满的家庭呢?”又一个经受父母离婚的孩子痛苦地想着。孤儿院里,那些被父母丢弃的孩子伤心地问院长:“我的爸爸妈妈呢?”那些失去了家、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或父亲的孩子,多么渴望能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呀!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跑过来问我:“陈博士,你能为我克隆一个爸爸吗?”五十岁的我,虽然在克隆技术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但是听了小男孩的请求,我还是愣了一下。我问小男孩:“为什么你要克…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去德国探亲,那里的异国风情让我眼界大开,不过让我感触更深的,还是德国人对孩子的"善良教育"。在德国,孩子出生后,父母最需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人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在很多的德国家庭中,都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并不完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有意为孩子准备的"实物教材"。父母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喂养、护理小动物,使他们在动手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把握失度 下面是一个七年级思品课《报得三春晖》片段一 师:假如可以给你一个帮助父母实现愿望的机会,你希望帮他们实现什么愿望呢?请以"我祝愿爸爸/妈妈……"为话题,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生1:我祝愿妈妈永远年轻,让她永远照顾我. 师:(点头)你真有人情味,想得真好!  相似文献   

8.
<正>一、转变错误的认识我们都唾弃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却无形中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不劳可获"的思维定式:孩子学着洗脸时妈妈说:"宝宝还小,把衣服弄湿了,妈妈给你洗";看见妈妈洗衣服孩子要来帮忙时妈妈说:"去去去,别捣乱,小毛孩子能干什么?别添乱!""孩子,你还小不会干,你只要好好读书,多苦、多累妈妈也愿意。"上学时妈妈说:"只要你好好读书,要什么都给你,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要你做。"许多父母本身  相似文献   

9.
妈妈要带孩子去乡下姥姥家,但她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而是说:“妈妈要带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有你喜欢的小动物,还有你爱吃的玉米呢!你说我们要去哪儿?”开始孩子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动物园!”后来突然明白过来,搂住妈妈兴奋地说:“去姥姥家!”家庭里猜谜式会话的机会是很多的,它的好处在于,将父母命令式的口气变得婉转亲切,提高孩子完成某个任务的兴致,并且能培养孩  相似文献   

10.
那天,教学的课文是《父母的疼爱》,我让学生结合课前采访,畅谈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亲情。许多同学都自豪地讲了父母如何疼爱自己,自己又是如何感激父母、热爱父母。可轮到沈燕冰同学的时候,她却一脸严肃地说:“妈妈说我是个呆婆。”我忙开导说:“你妈妈可能是跟你开玩笑的,你怎么可能不是妈妈的宝贝呢?”可想不到这孩子哭了,她提高声音说:“我第二次问妈妈的时候,妈妈还是这样说的。真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孩子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衣的." "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但是他随即更正说,"是给我们挣钱的."孩子的回答全对.爹妈全是在为孩子服务.母亲早晨喝稀饭,买鸡蛋给孩子吃;父亲早晨吃鸡蛋,买鱼肝油精给孩子吃.最好的东西都要献呈给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般.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适,成为家庭一切设施的一个主要先决问题.这种风气,自古已然,于今为烈.自有小家庭制以来,孩子的地位顿形提高,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相似文献   

12.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4,(13):32-33
正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居然跟我说,她的同学很羡慕,希望可以当我们家的小孩,又自由又开心。我反问女儿:"你呢?如果有来生,你还要不要再当妈妈的孩子?"女儿调皮地扑向我,哈哈大笑说:"下辈子当然还要当妈妈的女儿啊!因为妈妈总是听我说而不是要我听妈妈的话。"你给出的爱,孩子了解吗?我想,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什么有些父母给出的爱却让孩子拒于千里之外呢?有些父母是不是急于给出自己想给的,而忘记聆听孩子真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赵晓 《幼儿教育》2022,(3):20-21
案例 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明明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到人多的场合,明明会表现得非常紧张,离开亲近的人就会哭闹.一次,妈妈带明明去亲子园参加活动,别的孩子都能大胆自信地自我介绍,而明明却紧张得说不出话.在接下来的搬运游戏中,其他孩子都玩得很开心,明明却非要拉着妈妈一起.妈妈着急地说:"你自己去试一下,多好玩呀!"明明却哭闹...  相似文献   

14.
故事话匣子总也关不住的妈妈有位妈妈,每次开家长会,总是留在最后,就为了跟老师做单独的交流。她是一个单亲妈妈,因为家庭的缘故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离异后更是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期中考试后,召开例行的家长会,会后一个多小时,家长们陆续走了,可是还有一位妈妈没有走,我问道:"大姐,您是哪位学生的家长?"  相似文献   

15.
做父母的,纵然养子不求回报,也有必要在与孩子共处的那些时光里,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深爱,提醒孩子一定要对父母好。父母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很多,很方便在生活细节里,有意地强化亲子关系。在给孩子新衣、新书、新玩具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爸妈赚钱买的,爸妈爱你,所以努力地工作,赚来钱给你买。赚钱是很辛苦的,可是,爸妈愿意为了你付出辛苦。这是爸妈对你的爱,你要珍惜哟。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互道晚安的时候,告诉孩子:早上,妈妈和你一样不愿起床,可是妈妈一定会早早地起来给你做早餐。因为妈妈爱你,关心你,你知道吗?你应该对妈妈好哟。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12,(34):17
堂吉伟德在2012年11月13日《广州日报》撰文指出:湖北14岁女孩胡林家欣为照顾患病母亲,拿起扫帚替当环卫工的妈妈扫马路,许多网友都被这对母女的情深所打动。这一幕令人心酸。14岁的孩子还只是个未成年人,却肩负着成人都难以忍受的重担,"替母扫地"诠释着孝道,传递着温暖。虽然生活贫困,处境艰难,却彰显着更多的人性之善。重要的是,一个家庭有爱,有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有孩子对父母的行动反馈。这个家庭是不幸的,但有了一个孝顺的孩子,有了彼此的呵护,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职业女性面临着一个大难题:0-3岁的孩子谁来管。很多家庭是上一辈站出来,挑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也有很多妈妈为了更好地养育孩子,辞职回家当起了全职妈妈。但是,窝在家里的3年难免使你和社会有那么一点脱节和陌生,但有谁会想过一个全职妈妈出于对孩子的爱,最终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呢! 妈妈宝宝书友会的创办人刘伟就是在给孩子挑选书籍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广大妈妈们的需要,她为孩子提供精品图书,并为所有热爱书籍的妈妈创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8.
批评的艺术     
正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家长在其犯错时就要批评。你知道如何批评孩子,在什么样的场合批评孩子,批评需要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孩子"挨批"后如何应对其情绪上的起伏吗?批评,是每个家长都该学会的一门艺术。批评要照顾面子,也要照顾"里子"事例一:"考虑孩子的面子,我不在外面批评她。"苏苏和妈妈受邀参加同班小朋友文文的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一首老歌曲唱出的是代代传承的意境。为人父母的你,可以讲出多少自己父母的故事?你是否愿意让这样的故事在下一辈中流传呢?为孩子留下世系的记忆,让他们了解家族亲人的故事,一棵充满家庭信息的家庭树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庭树,顾名思义就是用树的形状来表示家庭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14,(Z2):2-2
<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小作者们,一个个不仅是作文高手,环视玩具大人呢。让我们看看他们的酷玩趣事吧。何静轩妈妈送我布娃娃的时候对我说:"这个娃娃就是你的宝宝你要好好照顾她,就像妈妈照顾你一样,好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