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先进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建设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生成化育、丰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大生态的变化,接续文化传统根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的民族文化生态,为弘扬和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提供文化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生成化育、丰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大生态的变化,接续文化传统根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的民族文化生态,为弘扬和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提供文化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的历史作用入手,阐述了建设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概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与民族精神发挥的精神支撑、精神力量是分不开的。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样需要中华民族精神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之基,也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先进文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产积极成果的总结,是促进社会繁荣、国家富强、民族发展的文化之基。所以,应正确看待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用改革创新的时代文化、西方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滋养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以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所在。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应开拓"以文化人"的育人路径,切实做到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人、以社会实践文化锤炼人、以域外先进文化启迪人,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中共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精神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但是,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民族精神建设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一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的挑战,二是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并存条件下利益多元化的挑战,三是来自教育边缘化的危机。面对上述挑战,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三个代表"统领文化建设;第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以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抓手,使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精神所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第三,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第四,积极利用全球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的有利条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现代化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问题。他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势必在当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的心理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整体范式的实际出发将其发扬光大,必须切实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凝聚之间的辩证关系,与时俱进地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