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演讲,内容丰富,涵盖了他一生对语文的重要思考。他认为,教育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奠基,教育要以生为本。具体落实到语文教育方面,叶圣陶特别强调,“文”与“道”要兼顾,学生作文要把“修辞立其诚”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电脑》2010,(10):4-8
他身处偏远乡镇.却有一个打造现代乡村教育的梦想;他是“小”校长,却践行着“大”教育,把爱和善从学校延伸到了乡村;他爱生如子,是困难学生身边移动的“取款机”;他激励教师、成就教师,为偏远乡镇留住了优秀师资:他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村民打破千年规矩,以最高礼仪迎接他回村安葬……  相似文献   

3.
陈有育 《师道》2006,(12):40-40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故事令人百读不厌,为此我还饶有兴趣地对学生王友的心理历程作了分析:陶先生的四块糖让犯错误的王友从“紧张地等待训斥”到“惊疑地接受肯定”,再到“愧疚地承认错误”直至最后的感动。由此看来,只有读懂学生,才能给他们以最好的教育。其实,陶先生教育的成功源于他奉行的民主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相互平等、互相沟通、互相尊重。这样,我从中得到启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给学生一个自省的台阶,教育会呈现出—片美丽的天地。有一个姓周的学生,我任其语文课。读初三了,他晚上还沉迷于上网玩游…  相似文献   

4.
教育惩戒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惩戒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引航“问题学生”,强化教师职责职权的“成人”价值;助力维护正常校园秩序和学校正义空间的“成事”价值。教育惩戒的实践向度主要体现为:理念向度:从“规训”到“教化”;主体向度:从“一元”到“多元”;情感向度:从“惩恶”到“扬善”;道德向度:从“合理”到“正当”;法律向度:从“规约”到“合法”。  相似文献   

5.
从山旮旯到县城,从执教小学复式班到执教初中、高中课程,他的教育历程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一样拾级而上。在30年的执教生涯中,他先后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近80次;2012年,他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他,就是来宾市忻城县中学副校长韦显志。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践证明 :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 ;生活在敌意之中 ,他就学会了争斗 ;生活在恐惧之中 ,他就学会了忧虑 ;生活在友爱和真诚之中 ,他就学会了和谐 ;生活在欣赏与表扬之中 ,他就学会了愉快和感激 ;生活在认可和承认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并建立目标。如果一个教师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育人 ,他就不会沉溺于简单的说教之中 ,他就会抓住各种契机发现学生的潜能 ,引导学生从“兴趣”中学会自信 ,从“自省”中学会自立 ,从“平等”中学会自尊 ,从“赏识”中走向成功。一、赏识成功教育的模式赏识成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注重…  相似文献   

7.
老师的通病是“认真”,眼里容不得沙子,一旦发现学生的问题,便是“追查到底”、“严惩不贷”。其实这种“认真”教育的背后,还有一种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糊涂”的教育。一天早晨上学时,一名初三学生从我身边经过,我闻到他身上有强烈的烟味,就把他叫到一边,问他身上怎么这么大烟味,他十分紧张的说:“没有烟味,哪有烟味?我没抽烟。”边说边闻自己的身上,看着他的神态,我确定他吸烟了。本应该当时就提出批评,但转念一想,如果这时指出来,他不但不会承认,而且会产生抵抗情绪,使问题变复杂。因此,我没有当场戳穿他的吸烟行为,只是跟他讲吸烟…  相似文献   

8.
刘颖  曹玉辉 《教育》2010,(7):45-47
从10分钟的晨会课到全国示范课一等奖,从三番五次地请求上课而不得的普通教师到享誉全国的著名特级教师,这种巨大的人生跨越,无疑让宋运来超越了自己。他的成功源于对教育的虔诚,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源于他“做教师,就做魅力教师”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9.
徐特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是中国20世纪新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于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苦心经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由乡村塾师到教育界名人,在长达73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具有革命性、实践性、群众性、科学性的徐特立教育思想。徐特立虽是20世纪早中期的教育家,但他却能高瞻远瞩,洞悉未来,其教育思想与我们21世纪的新课程理念有许多惊人的契合之处。概括起来,其契合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观徐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他说:“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他对教师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我希望你们一生都做教师,再也不想别的。想成为专家,只能钻研一门科学,我希望你们钻研教育科学。”他从18岁起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以后几十年如一日,从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从一般教育到特殊教育,始终耕耘在教育这块热土上,培桃育李,栉风沐雨。徐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切实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之中,他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体贴入微,被人们尊称为“徐外婆”。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他不是严加责罚,而是循循善诱,促其自省,助其改过。徐老一生始终坚持“三个第一”:革命...  相似文献   

10.
周敦颐虽没有一个较长时间从事教育工作的机会,但他每到一个地方做官,都提倡办学校,而且亲自讲授经术,他既是地方官吏,又作教育工作.例如做郴县令时,“至县,首修学校以教人”,在台州时,“士之从学者众”,他在郴州更是大开讲学之风。他亲自教过的学生很多,开创宋代伊洛学派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从1658年开始设学执教,到1704年逝世于习斋学舍,其教育生涯长达47个年头。40多年的辛勤耕耘,颜元不仅培养了大批学生,成就了一个学派,更为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使中国的学校从“理学教育”和“科举教育”中解放出来,成为培养实用人才的基地。  相似文献   

12.
《教师博览》2012,(12):2-F0002
高谦从事艺术教育23年,他的心语:“苦了自己,才能出息学生!”“关爱孩子,从关注家长开始!”“为人师,若贪财,即从教,也低贱!”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侄女、侄子乃至很多学生都报考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早年留学美国,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学生。但他从美国留学回来,并没有照搬杜威的一套,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依据教育自身的规律,创造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教育理论。他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基本理论,“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14.
魏书生热爱教育、钻研教育,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他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级教师”等许多荣誉称号,他被誉为“穿西装的孔子”、“中国当代教育家”。他出版了几十本教育专著,本本畅销;他到海内外演讲几百场次,处处轰动;他教过的学生,个个品学兼优。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如何创造条件,把学生从这种被动的境地中解放出来,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变“教”为“导”一种教育,如果它没有刻意地教会学生怎样学习,那么它就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缺陷的教育;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如果他没有学会怎样学习,那么他的学习便带有致命性的不足。所以,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学习作准备,教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教育机构和每个现代教师努力追求的教育最高目标。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曾在《我们怎样做父亲》这篇文章中提到“本位应在幼者”。他提出了“儿童本位”这个观念,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是教育的立场,也是儿童健康发展的立场。基于这一认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从儿童的立场展开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巧妙融合,把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23,(28):40-43
<正>“什么是教育规律?”这是张人利点拨学员时经常抛出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有很多,但最被大家认同的还是张人利自己的总结——教育中成功的大概率事件。从教科研到办学育人,张人利耕耘教坛五十载,勤于思考,乐于实践,不仅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实现了从素质教育出发将薄弱校建设为卓越校的“奇迹”,更把他的成效经验、教育智慧播撒到全国各地。他开创了后“茶馆式”教学样态,变教师讲堂为学生学堂。很多人评价,张校长是真正懂得教育规律、把握教育规律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8.
当代的教育是怎样的教育呢?当代的教师又是怎样的教师呢?前一段时间,我偶尔到一所小学去听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所有老师的课我都听了。听课期间曾因一位老师生病,我有幸代了一节课。在上课的时候,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微笑地看着他,用眼神鼓励他说下去:当学生讲话调皮时,我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他的小头,让他安静地听课;学生答对了,我鼓励他,“请”他坐下;答错了,我也鼓励他,“请”他坐下……总之,我认为他们年龄虽然很小,但他们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倡导课堂上的问题应是贯穿教学的主线,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问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完成从“不问”到“想问”,从“想问”到“敢问”,从“敢问”到“爱问”,从“爱问”到“会问”。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特级教师刘景昆同志从事化学教学四十多年,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有渊博的化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中学化学教学做出有益的工作。下面简单地介绍他的教学经验: 刘景昆老师用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的感情、热爱科学的感情时时刻亥通过每一堂化学课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他常常说:“要想使学生热爱科学,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教育学生”。他经常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以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和“关心”来解决学生中学习上的不同问题。对待学生从不采取讽刺的态度,而是采取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