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就是要坚持党对大学治理的制度安排,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已成为中国特色的大学制度。探讨了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生成的多重逻辑、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治理制度实践的核心命题;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党对大学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重视贯通大学内部组织治理体系,细化大学党政议事决策机制等。在新的历史时代,大学的善治要着眼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推动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改革创新推动大学治理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大学内部“一主多元”共同治理的协同作用,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大学基层治理,夯实大学基层治理的根基,依法依规推进大学的系统治理,努力构建大学和谐共治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
院系治理是大学治理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协调党政关系主基调下,我国高校院系治理大致历经了“探索初创期”、“调适定型期”和“提质增效期”等三个演进阶段。当前,我国院系治理面临领导体制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备、运行机制不通畅、治理主体权责失衡、党组织功能“悬浮化”等瓶颈和困境。推动院系治理现代化,应在遮蔽与澄清、守正与创新的动态调适中科学规避“制度移植陷阱”,创造性地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向院系层面的制度移植。在实践中,明晰院系党政共同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政学协商共治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功能作用,是加快推进院系治理现代化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高校内部治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参与管理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这一治理结构的形成,不仅是对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的继承、旧教育有用经验的吸收和对苏联高校内部治理经验的借鉴,同时,也与党所采取的党政分开的领导方式和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任务繁重等情况密切相关.这一时期高校内部治理所出现的实践误区及其正反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领导的根本制度,其关键是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以党建引领提升高校治理效能,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要求,也是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教书育人、办学治校全过程的应有之义,更是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大课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高校治理效能,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机关党建质量优化管理服务效能,建强学院党政班子激发活...  相似文献   

5.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高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本质特征、最鲜明特色,是制度逻辑、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要围绕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发展、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等原则,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各领域各环节,着力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要以党的全面领导统...  相似文献   

6.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体现为大学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配置,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管理体系和制度.针对我国目前公立高校存在党政职责不明、行政化色彩浓厚、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民主制约监督机制缺失等弊端,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六位一体”的治理结构;理顺权力关系,规范权力运行;构建内部治理的监督机制,重视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通过大学章程的制定,进一步促进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目前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重在处理好大学内部各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权利配置以及学术权力、行政权力等交互作用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路径之一。临沂大学把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通过政策引导、营造氛围、利益机制调整等改革措施,引导人才资源向教学和科研一线流动和聚集,弱化了“官本位”,强化了“学本位”,取得了显著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迈入,高等教育系统正在发生革命性转变,对地方高校内部治理形成前所未有之挑战。当前,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存在治理理念“异化”、治理结构“裂化”、治理制度“僵化”、治理手段“弱化”等碎片化倾向。整体性治理旨在强调变革治理理念、整合治理结构以及创新治理机制,为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框架。由此,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揭示整体性治理与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之间的内在逻辑,提出凝聚高校综合改革共识、变革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立足教育治理法治化、提升体系改革支撑手段等突破路径,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复杂性思维是非线性的认识论,强调通过全局性、整体性和背景性的思维方式认知世界。用复杂性思维审视现代大学管理,现代大学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大学不仅要协调政府、市场、社会和学校的四位关系,更要处理好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活动以及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同时还要平衡校内党政机构、学术组织、社团组织、学生群体的权力分享机制和利益诉求。因此,大学从“治理”走向“善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善治大学的路径在于:从外部而言,要重塑关系,明晰权责边界,形成大学、政府、社会与市场之间的共生性关系;从内部而言,要不断完善制度,大力推动改革,激发活力,真正实现学术本位,教授治校。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大学制度是关于大学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是以大学的学术性本质为根据的,确定大学存在与发展的规则体系。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大学内部的主要管理权力机构的结合情况。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特色在于除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还包括以党委为领导的政治权力。如何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成了搞好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关键问题。我国大学目前的内部治理模式是典型的集权模式,其主要的弊病在于党政不分、学术权力地位低微。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大学内部治理改革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完善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关键要素。文章通过对A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动因、内容及过程研究后指出: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将由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推动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的重要因素将逐渐由外转向内;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校和院系两对关系是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的核心问题,是否能够处理好这两对关系事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成败;以大学章程为首的公立大学制度规范将成为约束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将权力行使纳入法制框架才能真正实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12.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是一个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现代大学制度内涵作了阐述,从外部和内部管理体制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大学制度外部完善和改革要正确处理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内部完善和改革。健全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要坚持“党委领导、校长管理、教授治学”。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法人治理中存在党政权力整体过强、党政关系不协调、学术权力式微、民主权利处于弱势、权力主要集中于学校层面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内外部因素,也有主客体因素。因此,应在研究有关法规依据及理论的基础上,明确高校内部法人治理各主体要素的权限与职责,确保党领导地位的实现和行政管理科学、规范、有序运行,确保学术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大学治理是新时代我国大学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治理效率的提升是实现更高水平大学治理的关键所在。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逻辑、知识本位的学术逻辑、服务社会的市场逻辑和革新发展的历史逻辑等多重驱动下,生成了大学治理效率提升的现实论题。提升大学治理效率,需以培育现代化大学治理思维模式为前提条件,培育过程性、整体性、多元式、文化性思维;以构建多元共治的现代化大学治理结构为变革核心,构建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教授治学、学生民主参与、政府引导和监督、市场机制调节的多元治理结构;以加强大学治理制度设计为基本保障,全面加强大学治理法律体系、大学章程、大学内部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浦东样本是在制度框架下开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示范,因而遵循着制度逻辑。制度治理作为现代国家运行的根本支撑成为制度逻辑的根底本源,制度建构同制度执行构成制度治理的“一体两面”。“浦东样本”问题导向、先行先试、法治建设的内涵特征指向着制度治理的实质。“浦东样本”的制度构建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以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优势为制度权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运行优势为制度方向,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优势作为制度指归。“浦东样本”的制度执行要探索优化结构性改革的制度集成,聚焦推进国际制度衔接的样本示范,完善提升核心领域的制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是保证组织合规运行、健康发展的有效工具,是高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对高校实施内部控制的背景和内外需求进行了梳理,对高校内部控制的职能职责、体系架构、建设机制及权衡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治理格局下,高校内部控制可通过承担“督导、评价、建议”职责,实现“控风险、增效能、促善治”的功能价值;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是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分层分类推进;建设过程中要着眼战略目标并把握自身实际,处理好应然与实然、形式与实质、督导与主责、分工与协作的关系,以有效管用的内部控制推进治理体系完善,促进事业发展和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7.
阮航 《高教论坛》2022,(1):121-124
日本国立大学的教授会自治经历了成形、制度化和萎缩的三个阶段,其变迁过程是日本国立大学内部治理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外部环境中进行整体性调整的缩影。大学-国家-社会的三角模型是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大学知识属性变化→大学组织边界扩展→大学治理制度变化”的逻辑路径对克拉克所构建的学术-政府-市场的三角协调模型的拓展,将其作为分析框架对教授会自治制度的变迁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大学内部治理制度的变迁应与外部环境变化相协调;大学内部治理的制度安排需要体现一定的“边界感”;大学内部治理制度应能进行主动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校在二级学院层面上的决策组织为“党政联席会”,这是2010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做出的明确规定;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积极探索“教授治学”,在二级学院层面建立了具有决策职能的教授委员会组织.党政联席会和教授委员会都具有决策职能,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正常开展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建议:我国高校二级学院建立党、政、学三者共同负责、分工合作的机制,实行“党政学联席会”制度;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术权力组织在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既是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党领导依法治国的价值逻辑来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进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实现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从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从地方执政到全国执政,法治的基因始终深嵌于党的组织体系中,党的法规体系建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保证其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还是确保其执政合法性的基础。这种应然逻辑和实然的实践凸显了党依法执政的必然性。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就是依循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逻辑,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并以法的形式固化下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构大学内外部治理之间的新型关系以实现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正确理解大学内外部治理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从价值逻辑、政治逻辑、行政逻辑、社会逻辑和文化逻辑等多向度关系逻辑加以把握。依据不同关系逻辑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强弱,将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调适模式划分为科层式调适模式、法人型调适模式和市场化调适模式等三类。在客观分析中国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大学治理的中国特色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围绕“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更好发挥市场作用”这一目标,提出了以实现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校自主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调适模式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