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瑞平 《传媒》2021,(17):35-37
深度融合背景下,党报如何通过深度报道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实现差异化发展?近年来,长沙晚报大胆创新,在全国党报系第一家推出"封面特稿".但凡大节点、大主题、大事件,都在报纸封面版推出精心策划、深度挖掘、精心打磨的万字报道,引发现象级热议及转发热潮.为什么要推出特稿?特稿如何"特"起来?特稿如何更完美?本文试图从选题、内容、采写、呈现及传播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建华 《中国记者》2023,(11):36-37
<正>2023年9月20日晚,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发布《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与实习生赵心瑜采写的《痛心!协和专家:在兴趣班学的这个动作已致1000多名中国孩子瘫痪》(编辑:朱建华、叶凤)获通讯类一等奖。当晚,多位同事第一时间向田巧萍表达了祝贺。2021年7月,长江日报特稿中心成立,田巧萍调到特稿中心做记者,直到2023年10月年满60岁退休。与田巧萍共事两年多,我从她身上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做一名好记者应该具备的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3.
查锴 《新闻前哨》2022,(22):17-18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内容的生产方式、产品样式、传播路径都在不断演进。在传播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微传播”成为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的重要工作方向和操作手段。本文以长江日报为例,探讨主流媒体微传播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4.
人物特稿,顾名思义,是以人物为报道中心的特稿,相对于事件特稿、风光特稿、服务性特稿而言.1978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始设特稿奖.普利策评奖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篇被提名为其他报道奖项的作品最后被授予特稿奖.这一现象说明在美国最高新闻奖项的评委的观念中,体裁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壁垒.  相似文献   

5.
朱建华 《传媒》2017,(19):29-30
这次《长江日报》"带着家人上封面"的特别策划,是一次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践行,也是作为主流舆论阵地的党报积极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与使命的鲜活体现。这不仅增强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也提升了媒体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王欣  朱建华 《传媒》2016,(18):27-29
时政报道在媒体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地方媒体做好重大时政主题报道,关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2016年4月,《长江日报》推出的《总书记点赞的12位共产党员》特别策划,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这也为城市党报等地方媒体重大时政报道如何进行组织和策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洋 《新闻传播》2013,(12):232
<正>特稿又叫纪实特稿、纪实稿或者新闻特稿。特稿以其贴近生活、反映时代主题为特点,通过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运用立体化的报道手法,告之以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现出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那么,一篇好的特稿靠什么来打动人心?笔者认为,只有抓住以下四个方面,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特稿。下面以《家庭主妇报》刊发的特稿为例加以阐述。1.精彩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高钢说:  相似文献   

8.
特稿的可读性很重要。要想把一篇特稿写得好看,吸引人,固然要靠写作技巧,更要靠其他很多因素。因为,一篇特稿从选题、调研、采访到最后完成,真正坐下来写的时间,最多只占全部工作量的30%。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花在写作以外的因素中。本文要讲的就是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9.
俞国伟  邹谨 《新闻前哨》2022,(22):36-37
长江日报在体育新闻领域怀有持续创新的精神,不断自我革命,在新闻生产领域持续开展“供给侧改革”,从整合资源、重视用户到分众传播,长江日报以《运动武汉》周刊为阵地,探索体育新闻内容生产的创新,不断拓展和丰富体育新闻内容供给。  相似文献   

10.
鲁焰 《新闻实践》2011,(8):66-67
近年来,特稿写作日益受到媒体的重视,成为决定媒体新闻报道深度与高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文学性是特稿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一篇感染人心的特稿,往往是靠文学性取胜的。所谓特稿,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是运用文学手段来写作的新闻报道体裁,它与一般的通讯相比较,篇幅更长,最接近文学。  相似文献   

11.
从2007年夏天开始,《中国日报》增开了Life/Expat(关注在华外籍人士)专版,并连续报道外籍奥运火炬手选拔,种种举措受到外籍读者欢迎。根据中国日报社读者调查,以及我们自己从身在中国的外籍人士得到的反馈,他们中很多人会经常阅读关于文学艺术、百姓生活、文化现象、公众话题、餐饮旅游、影视娱乐人物等方面的英文特稿。在强调文化软实力的今天,人文特稿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2.
李琴  康华蕾  赵珏 《新闻前哨》2023,(14):58-59
长江日报“光谷企业家日”系列报道,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全网传播量达3亿人次,成为正能量实现大流量、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3.
从媒体的角度看,目前的新媒体更多的是靠渠道中短暂停留来获取被动收看的。也就是说,在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行销力的三层价值中,目前渠道能够给与新媒体的,或者说新媒体能够通过渠道获得的,也只是那个最基础的价值——传播力价值。如果媒体的价值始终停留在传播力这个基础价值层面上而得不  相似文献   

14.
许芳 《新闻爱好者》2011,(8):104-105
特稿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一篇优秀的特稿需要同时具备客观性、文学性和创造性。客观真实性要求记者在特稿的写作中严格遵守新闻的基本准则,坚持零度写作;文学性与创造性要求记者以语言的自由与风格的独特充分发挥零度写作的巨大内力。与此同时,肩负着媒体社会责任与使命的特稿又要求记者在写作中合理地超越零度写作,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在对零度写作基本原则的遵循与超越中,特稿记者需要审慎地做到既"在场"又"不在场"。  相似文献   

15.
许芳 《新闻爱好者》2011,(16):104-105
特稿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一篇优秀的特稿需要同时具备客观性、文学性和创造性。客观真实性要求记者在特稿的写作中严格遵守新闻的基本准则,坚持零度写作;文学性与创造性要求记者以语言的自由与风格的独特充分发挥零度写作的巨大内力。与此同时,肩负着媒体社会责任与使命的特稿又要求记者在写作中合理地超越零度写作,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在对零度写作基本原则的遵循与超越中,特稿记者需要审慎地做到既"在场"又"不在场"。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读者和报业发展的需要,长江日报从1993年元月2日始正式创办了《长江日报·周末版》。 作为机关报的周刊,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办报宗旨,以及体现宗旨的版次结构、栏目设置。我们的宗旨是进一步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相似文献   

17.
他,把一篇7000字的文章卖到了5万元稿费;他,用三篇特别优秀的文章换来一辆高档轿车,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轿车大奖的记者;他,就是特稿作者领军人物之一、《沈阳日报》特稿中心主任记者且被特稿圈内人士誉为"特稿大王"的李作明!  相似文献   

18.
1994年,长江日报出版了全国首家对开下午版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上下午版的衔接与联动的问题.今年3月,报社明确提出以时段新闻为突破口,经过竞赛的形式,逐渐摸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时段新闻采编操作方法,使时段新闻成为下午版上的常设性栏目,充分发挥出长江日报上下午版联动、新闻传播频率加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邱晞 《湖北档案》2022,(4):45-46
<正>如今的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直接继承自解放初期的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1952年底,中南局决定停办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报名的中南局《长江日报》,并将“长江日报”报名转送给武汉市委,由武汉市委续办《长江日报》。于是12月31日,中南局《长江日报》出版最后一期即宣布终刊。1953年元旦那天,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停用自己的报名,接手续办《长江日报》,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诞生,报名报头与中南局《长江日报》完全一致,显示《长江日报》的连续性,《长江日报》并未中断。  相似文献   

20.
王潇 《出版广角》2021,(6):74-76
媒介环境的巨变推动了人物类特稿近年来在叙事层面的不断革新.文章以众多新闻媒体的特稿作品为例,探讨新媒体浪潮之下,人物类特稿在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和叙事技巧方面的变化.由此得出,对报道主题别样价值的挖掘、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增多以及细节描写的文学化倾向,已经成为当前人物类特稿创作的共识.这种变化既是为了适应融媒时代的多元传播环境,也是这一新闻类别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