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技术的"现代性困境"源于启蒙运动以来人类主体性的过度扩张,以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离而导致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模式。它表现为现代技术实践中不可规避的主体责任困境、伦理关系困境和理性选择困境。这些困境揭示了现代技术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暗含了扬弃现代技术中的机械自然观方法论和"反生态"逻辑,以实现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的价值诉求,而这也是在后工业时代构建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磊 《江苏高教》2022,(7):21-29
现代性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是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一种与现代社会相联系的“精神气质”,给予普及化时代的大学发展一种未来取向、空间延伸及制度性反思,从现代性视角出发,可以看到当前大学发展中存在着个体主义宰制的“有界”发展理念、脱域机制异化的“虚空”发展理念、工具理性遮蔽下的失衡发展理念等问题。大学作为一种教育、文化和学术组织,在以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探索更加卓越的学问作为目标之时,应该建构适应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性存在、软边界组织、平衡发展等理念。  相似文献   

3.
大学理念的理论内涵与现代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念,包括对大学的实际职能的理解——理性认识.责任使命的确定——价值认定,应然状态的把握——理想追求。当大学走向社会的中心时,大学理念丧失了独立的立场和品格,批判意识减弱,面临着价值追求与适应社会两难选择的现代困境,而走出困境的途径在于寻找二者结合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制度的现代性是指大学制度构建中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的规定性。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是从历史、理想与实践的视角展开的,而忽视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内在价值规定性。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必须切实体现以人本意识、责任意识、特色意识为核心的价值现代性,从而契合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推动高等教育进步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关键在于应具备"现代性"水准,这就必须在充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学发展及知识发展的基础上去把握。既要继承和借鉴以中世纪传统大学、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现代大学",及19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大学的优良传统,也要顺应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更要充分体现引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大学宗旨,建设具有国际性、开放性、未来性及鲜明个性等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民办高校在大学制度转型中的冲突与失衡越发凸显。文章分析了政府的过度管理使大学丧失自主权、缺失政策和法律保障、行政权力掩盖学术权力、运行机制不完善几重困境,剖析其在大学制度中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教师管理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大学制度变革的必然路径。我国的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初步形成了职务和岗位聘任相结合的师资管理模式,但存在着职务聘任模式尚未摆脱旧制度的窠臼、评价制度激励效果有偏差、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失衡等诸多困境。为此,要通过全面推行聘任制度、改革评价制度、理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发展、政治文化的博弈以及国际一体化进程对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的资源支撑体系的巨大变革都在影响和左右其价值取向,大学面临着自身改革和发展的文化困境和价值两难。如何在服务社会需求的同时保有自我独特的精神特性已成为当前大学发展不得不认真面对并要切实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的文化难题。需要我们从深化理念、厘清价值、创生制度等角度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立足课程改革的成就与经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充分体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综合育人的旨向。落实新课标,需要从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科学实施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审美教育处于知识领域,对康德美学与审美现代性生成的文化语境认识模糊,造成了审美教育的错位与失衡。本文主张实现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弥合;审美教育应以问题中心为导向,以审美文化为突破口,在形而上学与形而中论相结合下实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突出美学的科学实证作用,汲取古典美学的有效成分,实现在世界立场上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向,实现审美教育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衔接,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当代特点的审美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秩序,具有进步与破坏的双重性.在现代性情境下,教师自我认同遭遇多重两难困境——教师自我的联合与分裂,无力与占有,权威性与不确定性,个人化的与商品化的经验,等等.教师自我认同两难困境的超越路径是:坚持真实自我,建构具有完整性的教师自我认同;复归生命价值,建构具有活力的教师自我认同;秉持开放心态,建构具有灵活性的教师自我认同;展示自我个性,建构具有德性的教师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2.
柏桦 《文教资料》2013,(18):7-8
贾平凹是当代地域性作家,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商州乡村,后来蛰居在现代都市的知识分子,乡土情结始终是贾平凹作品的一个重要线索和创作源脉。他的作品倾情表现的是农村乡土的山水风物、习俗人情、生活命运和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媒介接触行为和使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知识生产、传播和存储方式的转变,对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给以知识为加工对象的大学和以学术为职业的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随着知识垄断地位的丧失、学术权威的式微,学术共同体面临被解构的危险.大学要独善其身,就必须做出适应性变革和转型,以强化优势、守护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大学治理的理念与制度设计,其核心是厘清大学与外部各种权力关系以及确立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我国开放大学承袭了广播电视大学原有的办学难题,又面一临着定位问题、法律地位及自主权问题和体系衔接问题三大治理困境。因此,推进开放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开放大学治理路径的必然选择。开放大学通过建立外部法人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厘清开放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制定大学章程,整合教育资源,真正落实办学自主权,成为实现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冯莉 《江苏高教》2014,(3):87-89
知识经济为大学课程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机遇。但是,现代大学课程发展还面临着专业性与综合性、规定性与选择性、学术性与实践性等两难困境。未来的大学课程发展需要在内容上进行综合化改造;在知识传递方式上形成"归纳式"教学模式;在课程结构上建立模块化体系;建立人本主义的课程实施策略以及辩证和动态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一个特殊的伦理实体,从其发展演变来看,现代大学对现代性制度的追求一直没有脱离其古典性。现代大学制度是为解决大学自身发展问题与大学社会性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它不仅要与社会、时代相适应,更要与大学的任务与使命相结合。对现代大学制度价值的研究不仅要关注现其现实价值,还要关注其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精神的构建应当从厘清现代性概念入手,在阐明现代性思想核心(即理性和自由)的基础上,提出应从理性精神和自由精神两维度来重建现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国内高校着手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或化解国家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或风险,并善于利用其自身的体制和机制优势,以实现自身持续性的发展,可以说是民办高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民办高校因此有必要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契机,在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内部治理以及资源获取等方面重新规划和调整,力争走在国家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最前面,从而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取向最形象、最鲜明同时又最深刻地体现了现代性特征,这既与教师的职业特征有关,也同历史和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有关。教师职业道德面对失范和重建的双重困境。反思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师”和“教育”,从而提出“新时期的教师将何去何从”这样的生存论疑问。  相似文献   

20.
重构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目标,即是要不断调适各种关系,实现大学以及大学与政府、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大学制度存在的诸多不和谐现象,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重构我国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解决大学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