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全球iSchools院长专访"第四期与大家见面了。在前面三期中(1),我们的受访嘉宾都是北美iSchools的院长。iSchools运动发端于北美,而近年来亚太地区iSchools的迅速发展使得该地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截止2021年1月,iSchools共有119个成员:北美54个,欧洲34个,亚太31个,其中级别最高的40个iCaucus成员中亚太地区有8个,北美和欧洲分别有30个和2个。具体来看,亚太地区的34个成员中,有15个是2018年以来新增的,其中有6个是i Caucus成员。这些新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使得我们的专访也更加注意到了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2.
2019年我们推出了"全球iSchools院长专访系列"(Interview with Global iDeans)(1),希望为大家提供全球视野下的LIS发展图景和认知,并进一步推动LIS领域(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及相关学科的深度研究。在专访系列的第二期,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信息学院(Faculty of Information,University of Toronto)院长Wendy Duff教授做客我们的访谈。作为iSchools联盟的加拿大第一位成员,多伦多大学信息学院特别注重跨学科的协作与融合,学位项目的设置极具特色,而Duff教授本人在档案学方面的研究也表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相信这篇访谈会给大家带来新的视野和感知。就在我们这期准备出刊的时候,武汉出现了疫情,Wendy Duff教授专门给我们发来了邮件:"It must be very difficult in Wuhan and there are scarifices made by Wuhan people because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I hope you find medicine and vaccine soon.Hopefully you and your friends and families are well."非常时期,收到这样的问候,令人感动!作为武汉的期刊,在这场疫情中肩负起自己的担当,我们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术图书出版原创性不足,出版形态单一,学术产品分散,市场回报率低,导致出版社和学者对学术出版并未投以足够的热情,影响了学术出版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4.
戴维·瑞夫(David M. Ryfe),1966年生于美国佛罗里达,现为美国爱荷华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系教授、系主任。他是美国政治传播领域的重要学者,研究涉及政治传播、新闻史及新闻社会学等。瑞夫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政治学学士(1988)和硕士学位(1991),以及传播学博士学位(1997)。  相似文献   

5.
<正>1关于iSchools运动韦景竹:Renear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当前,国际上iSchools运动的参与机构非常多元,您认为其发展方向如何?Prof. Allen Renear:是的,当前iSchools运动的参加机构和学术单位来自世界各地,在机构性质和机构背景两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参与主体的多样化为该运动带来新的洞察和机会。  相似文献   

6.
通过20世纪以来三次史学图书出版热潮的兴起背景及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分析,寻求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在史学领域的途径和趋向,并探索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肩负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新旧媒体的融合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受众地位,它的影响延伸到了社会生活,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不断重塑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本文从技术,信息生产和融合文化等视角阐释媒介融合,运用一些案例分析媒介融合影响下媒体行业内部环境变革和受众的表现、媒介行为、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为学术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数字资源的互联网出版传播渠道完全有别于传统方式,这使得国内外出版机构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新技术下的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使出版传播回归本源,更加纯粹地为学界提供服务.这种新模式下的出版形态不能就技术而论技术,需要将学术科研、出版流程规范和数字信息化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国际化出版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国斌,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和社会学系Grace Lee Boggs传播学和社会学讲座教授、数字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1993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文学翻译)博士,2000年获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教于夏威夷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宋代书院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尚有不足。基于书院的学术性质和宋学发展的特点,关注学术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是书院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这也和当前思想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的趋势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2011年5月在复旦大学召开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之传播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不同学科、不同理解的思想碰撞,既重构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方法与学科定位,又回应了社会变迁中传播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等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融合是社会阶层和群体相互交往和适应的过程,也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中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作为服务大众的公益性机构,公共图书馆通过向公众提供平等交往的公共空间和推进信息公平,能有力地配合政府部门和其他公益性机构促进社会融合,同时,不断提高的开放程度和向弱势群体的倾斜的服务定位也是公共图书馆为社会融合贡献自身力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正>邱林川(Jack Linchuan Qiu),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媒体与传播系教授兼研究主任。他已入选国际传播学会会士(ICA Fellow),同时是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hinese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CA)前主席。邱林川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与劳动、阶级、全球化和可持续性相关的数字媒体与社会变迁问题,特别是亚洲与全球南方的发展状况。他发表中英文论文超过100篇,出版10余本研究专著,包括《再见i奴:数字废奴宣言》(Goodbye iSlave:A Manifesto for Digital Abolition)(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芬兰著名媒介理论家尤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是丹麦奥胡斯大学传播与文化学院数字美学与文化专业的教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及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FAMU)客座教授,2021年当选为欧洲学术委员。其代表作为《媒介考古学》(中文版2018年出版)。他质疑媒介历史、技术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反对人与机器之间二元对立的传统理解,认为媒介是一种超越社会语境、具有自身发展规律的“独立力量”。在南安普顿大学的学术交流中,围绕尤西·帕里卡教授新锐的研究议题,笔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其进行了学术访谈,试图深度挖掘其在媒介物质性研究中较为“激进”的技术理论取向,以及他对中国本土化实践的见解。谈及中国本土媒介考古研究,尤西·帕里卡教授阐释了其著名的“媒介生态三部曲”的逻辑关联,认为这些作品都在集中探讨一个突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对数字文化的理解和数字文化的物质性被媒介生态渗透得如此之深?他认为中国学术有巨大的潜力。同时,他列举了“媒介考古实验室”这样一个隐喻密集传播的有趣案例,主张用艺术工作和策展工作等“理论”之外的方式思考。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命题.出版历来都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重任.围绕出版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问题,本刊记者邀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畅谈了他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内涵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馆联盟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是图书馆界的新型合作模式。它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发展而来,但在协作成员、运作方式、实现功能上均有拓展。文章对图书馆联盟的内涵、意义、功能、作用及应面对的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陶薇 《新闻窗》2013,(1):37-38
网络媒体作为数字媒体发展的先锋和集大成者,是媒介融合关注的焦点。传统媒体“触网”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很多媒体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都是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全部价值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媒体网站有效盈利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也有很多媒体网站经营惨淡,仅仅是传统媒体的附庸。  相似文献   

19.
读徐国琦教授的《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一书,有时让人有心怦怦然振作之感,因为仿佛可以从中读出两百年来国人的"大国梦"的觉醒和实现.不过在学论学,我们还是回到客观的学术评述上来.除去导言、结语之外,全书七章,分别讨论: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中国国际主义的兴起与新式外交、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中国"以工代兵"的替代战略、中国正式参战、内战、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不难看出,作者有着强烈的建构意识,试图建构起一个中国有意识地进入国际体系,乃至寻求世界新秩序的历史过程来.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电影产业迎来了潜在市场交易的拓展和崭新商业模式的变革。上海作为电影产业的发源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底蕴与突出的成长空间。针对上海电影产业目前发展状况,尝试构建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核心的电影产业链,在科技的主导因素下重构创作、制作、发行、放映、衍生等五大核心环节;在产业链优化路径上,抓住文化同科技高度融合的契机,积极培育优质IP与构建本土文化资源库,高效整合创新科技资源,提高后期特效制作水平,借用电商模式助推投融资,实现电影跨屏化发展,进入以受众为核心进行产品与服务定制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