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莹 《中国广播》2013,(4):28-30
本文认为,广播媒体要做好春运报道,需要实现理念上的五个转变:由提供公共出行信息向提供个性化出行信息转变;由固定的大时段"我说你听"的播报形态向让听众成为信息发布者转变;以"大交通"概念向全国的交通信息网络版图转变;记者用脚步"丈量"春运,让"春运报道"的人文视角发生转变;强调春运途中的"紧急救援",让春运内涵的多元化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2.
杨进 《青年记者》2012,(21):48-49
广州作为全国春运的主战场,每年春运报道都是年底羊城媒体的“重头戏”,竞争白热化,报道方式不断推陈出新.笔者通过近年来广州春运形势的转变和广州日报近年来报道方式、重点等的转变,分析其探寻的一条与同城媒体不同的春运报道“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一条假腿震撼鹏城 每年的春运都会引来亿万人瞩目。 伴随成百上千万计的人员流动,发生在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之际,春运,注定会成为千家万户瞩目的焦点。从传媒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注定会出新闻的黄金时节。 2003年春运已然成为历史,但是,发生在春运期间有关“一条假腿”的追踪新闻,虽过去几个月了,迄今不能忘怀。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一直有某种不吐不快之感。随着蔓延全国的“非典”疫情渐近尾声,这种感觉再次浮凸脑际。  相似文献   

4.
梁柱  李明 《中国广播》2013,(4):34-36
本文介绍了广东电台2013年春运报道的主要特色,即打造新的交通信息平台,依托此平台,开设春运特别报道栏目;积极利用微博、微信、手机QQ等新媒体手段配合广播,进行立体宣传;推出以"温暖春运"为主题的线下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春运23     
骆文  姚航 《报林求索》2012,(1):34-35
1989年春节前夕,"民工潮"的爆发让媒体首次把镜头对准了熙熙攘攘的春运火车站,年年上演的"春运大戏"由此展开。23年后的2012年春运,高铁、网上订票等新名词的出现让回家路上的风景日新月异,"回家大军"的新主力也正在逐渐登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14,(3):10-10
和往年一样,春运“抢票”如火如荼,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四川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在2013年春运报道的实践,阐述了广播在春运报道中的独特优势:广播传播的伴随性适应了春运客流主体的移动性,广播传播的及时性契合了春运信息的多变性,广播传播的隐秘性迎合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广播传播的互动性满足了春运服务的贴近性和针对性。作者认为,广播要做好春运报道需要从五方面着手:要明确自身在春运报道中的角色和作用;要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要提前做好应急报道预案;要以情示人、以情动人;要善于运用新媒体。  相似文献   

8.
春运表情     
一年一度的春运,记录着人们回家的表情:早早的期盼、无尽的牵挂,匆匆的脚步,一切都是为了扑进家的怀抱。为了这,哪怕风雪交加,哪怕旅途艰辛。这是1月19日,成都火车站,一对母子冒着风雪出行。当日,2011年铁路春运正式启动。2011年  相似文献   

9.
李梓菲 《声屏世界》2011,(12):207-208
"春运营销"正是企业开年的第一场卡位战,夺得这场战役的主动权,不但为来年的销售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在市场开辟之路上先行一步。春节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一个节日,刚一入腊月,那种对过年的期盼,就让漂泊在外的人特别想家,人在旅途,成为岁末年初的主旋律。据统计,在春节前后大约60天的时间里,"春运"  相似文献   

10.
春运当之无愧是一年轮回中运输业尖峰时刻。每到这一时期,承载更多人返家最主要交通方式的铁路又一次必定成为人们目光聚集的焦点。何时能彻底解决一票难求新的列车运行图对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状况的作用在极寒天气中,高铁安  相似文献   

11.
李璐 《新闻世界》2014,(12):133-135
作为关照中国社会的一面“魔镜”,春运无疑已经映射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困惑,也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重点。本文结合媒介内容的框架分析常用的取向——“框架清单(liscs of frames)”方法,对《人民日报》(2009——2013年)关于铁路春运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探究该报在铁路春运报道中的框架是什么、如何建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12.
春运报道是一种周期性常规报道,由于沿袭多年逐渐形成较固定的模式,一方面,春运报道因其便于准备、容易采写、见报率高,可以说是个"美差";另一方面,由于同题性强,受众司空见惯,无形中也成了"苦差".春运报道要想有所突破和创新绝非易事.与往年相比,2010年春运报道既有继承也有拓展,值得研究梳理.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月15日,2011年全国铁路春运新闻发布会在铁道部举行。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志国介绍了今年铁路春运的特点及铁路部门所做的准备工作。王志国说,今年铁路春运从1月19日开始至2月27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节前15天,节后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冰雪春运书写了中国春运史上最惊心动魄的的一幕;2010年,高铁和实名制两大新生事物的诞生,或将开启中国和谐春运的美好未来. 高铁,能否改变春运"一票难求"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民工潮的爆发,"春运"成为中国数亿农民工、学生族和探亲潮的心头之痛,"一票难求"一晃就是几十年.这一点,在2010年,人们看到了新希望--高铁.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天地》2007,(2):43-43
(记者张亮通讯员杨新才)2007年1月初以来,沅陵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未雨绸缪,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扎实地备战春运,赢得了今年春运安全工作的主动权,受到上级部门的好  相似文献   

16.
春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大事,每到农历新年前后,大小媒体都会把目光投向春运,但往往有落不到实处的尴尬.今年春运开始后,宁波东南商报在积极报道有关部门千方百计解决买票难的同时,独辟蹊径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春运换票台",对传统的春运报道进行了有益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春运被称为中国式人口迁徙。每年春运都是媒体关注报道的焦点,今年春运如何创新?随着京广高铁、汉宜铁路、武汉地铁陆续开通,火车站少了拥挤,多了从容,湖北成为"亿人过境"交通枢纽。"亿人过境",是社会现象,更是经济事件。我们的思考是,结合时代背景,抓住春运的新变化、新气息,让经济报道接地气,深入新闻一线,见人、见事、见思考,回应群众关切。关注春运中的人,反映个人脚步与时代节拍春运1月26日启动后,湖北日报"经济纵横"版于1月27日、2月4日、2月5日,推出了《春运启程,陪你回家》、《回家路上,感谢有你》、《候车  相似文献   

18.
李折 《中国广播》2013,(4):25-28
江苏电台开辟专栏进行春运报道已经有7年的时间。作者介绍了江苏电台春运报道的三个主要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电台春运报道节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全新闻平台的建立,让报道形式变化成为需要和可能;运输方式的变化,尤其是铁路的高速发展给春运报道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走转改"活动被自觉践行到春运报道,走基层改变了文风;媒体间的激烈竞争,使得各家媒体更加重视策划春运报道以抢占收听市场,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并随着春运向全国扩散蔓延。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开会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深入湖北武汉等地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遇到的紧迫问题。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重要指示要求,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做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相似文献   

20.
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遭遇了50年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各行各业纷纷行动起来抗击冰雪灾害。国内媒体对铲冰除雪、电力抢修、春运交通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要搞好突发灾害事件报道.焦点集中在一个“责”与“度”的把握上。笔者以此次国内媒体抗击雪灾的成功报道为例,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