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堂写作讨论课,力求不要太“实”,打破写作技巧训练的传统模式;也不要太“虚”,杜绝口号式的写作宣言,避免概念灌输。  相似文献   

2.
关于“读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你读经了吗?——时下,中国许多地方掀起了“读经”热,“读经”俨然成为了当前的“时尚词汇”。其实中国有两千年的“官方”读经史,“读经”也和中国传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辛亥革命之前,读经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读经是个人通过科举仕途之路,跻身士大夫阶层的必要条件。直到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之时。才下命令废除了小学读经科。然而读经并未从此走下历史舞台。民国成立后,又先后掀起了三次“读经”运动,其主导者分别是袁世凯、章士钊和何健等人。这三次“读经”运动“寿命”都很短,不久就陷入侵旗息鼓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回溯有很多方式,一个满是伤痕的弹弓,一本早已过时的日记本.一张小巧精致的糖纸,一颗斑斑驳驳的玻璃球……都会使人产生对童年的回忆,对过去的一切的深深怀恋。对传统的回溯亦如此。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的人们,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加上一个砝码,从而重温历史明。毕竟历史是一种回忆,没有听众心底的呼应。因此,有人称这种对传统化的回溯为国人的化寻根,是当代的道德重建。于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开始冲击我们的思想,左右我们的视线,那就是——读经教育。  相似文献   

4.
儿童读经教育这一原本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被宣传、夸大地愈演愈烈,这一社会性现象表现出我国教育界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读经教育究竟是"启蒙"还是"蒙启",这一争议本质上反映出对待传统文化持有的态度问题以及文化延续与时代精神建构两个关系的和谐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也是中国文化走向未来创新发展的命脉。在当今文化多元化浪潮汹涌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少儿读经现象的出现,正是我们追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价值。但是由于少儿读经中存在诸多不足,从倡导之日起就争议不断,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本文认为,对少儿读经既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要用客观、理性的科学态度,分析少儿读经存在的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解决当下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窘境,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诗句”,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或“对联”。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对联。[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读经活动"的展开颇有"星火燎原"的势头,对儿童读经一事,提倡甚至热情赞赏者有之,反对甚至严厉批评者有之。从时间、内容、方法和效果等四个维度认真剖析儿童读经现象,探讨儿童"读经"是否是稳妥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王财贵“儿童读经运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实践成就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其教育理论主张进行评析并阐述了它对当前我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儿童人文文化教养、实施素质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廖军和 《今日教育》2007,(2S):16-18
从1994年王财贵先生在台湾发起“儿童读经”运动时起,儿童“读经”教育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逐渐推广。2004年.儒学崇拜者蒋庆先生花两年时间编撰的一套12册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通本》正式出版.但遭到耶鲁大学历史系薛涌博土的撰文批评,由此引发了“我们要不要读经”的大讨论。整个讨论形成了旗帜鲜明的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读经运动方兴未艾,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巨大争议。反对者认为读经运动是一种复古运动,是向古代社会的倒退;提倡者认为如果存在一种亘古亘今、直古直今的典训范式,这便不是复古,而是理想的道德模式。两派学者各执一词,更有主张走中间道路、调和模式的理性务实一派。随着学者争论的持续和读经运动的急流勇进,已经出现大量的学术论著,对这些论著进行综述研究,有利于对儿童读经运动的现状做到更好的把握和梳理。  相似文献   

11.
"儿童读经"是中国文化、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却是不好的传统.薛涌称蒋庆的儿童读经理论是"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年轻学者刘海渡等人则为蒋庆辩护.刘海波崇信至今流传在他家乡的传统教育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并宣称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习惯是灌输甚至惩戒的结果,以此为"儿童读经"辩护.刘海波虽然被称为"哈耶克式的自由主义学者",但事实上他的教育观念是与哈耶克的思想完全相悖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改造儿童教育的传统观念,建设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12.
这是2006年12月广东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观摩与研讨会上的一节课。这节课以荣氏企业为典型,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这是教学的创新。这节课可以按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来讲,也可以用一个家族企业的兴衰,贯穿基本脉络。其二是教师充分研究了教材,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资源。如人教版教材以“历史纵横”的方式,介绍了1928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正文肯定了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这与以往的说法不同,教师注意到了。有的教材就没有写这一笔。新课程不仅要摸索教学创新的途径,还要注意基本史实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理性对待“对儿童读经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经提倡者认为读经具有文化传承、开发潜能、道德提高的功能。反对者针锋相对地认为读经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读经尽管存在着不科学的地方,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当代对幼儿读经态度的改变取决于其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同时,幼儿阅读文化经典更需要创意性的早期阅读。  相似文献   

14.
杨启亮 《中国德育》2009,(12):24-27
儿童读经本身不是问题。中国幼儿学外语都不是问题,读点儿中国文化经典竟然成了问题?但是,如果不想想儿童为什么要读经,不问问儿童读什么经合适,不知道儿童如何读经有益,不懂得如何教儿童读经,成人不读经只让儿童读经,这就是问题了。儿童读经不可能是儿童自主选择,只能是成人选择,而且还是成人组织、实施教学、操纵评价的。说到底,这是个教育事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幼儿读经"学术界争论不休,褒贬不一,争论的主要内容多数集中在是否要死记硬背、儿童是否理解以及经典诵读的内容等方面.本文就关于幼儿读经的文献做一综述,简要阐述一下各方观点,并为之后的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16.
1.王财贵先生是时下儿童读经运动的倡导者。他就儿童读经问题答《光明日报》记者问时说,小孩子"多数时间还是应该静静地读。否则出不了大人才"。在我手头材料中,可以发现王财贵先生在许多场合都主张小孩子静静读书,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成大器、出"大人才"。他还赞赏某寺庙佛界人士倡导读佛经,预言那里不久必能产生"龙象"。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表示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由于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很坏的影响。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  相似文献   

18.
《教师博览》2010,(12):6-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日渐升温,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且不说传媒、出版领域以"国学"为内容的节目、栏目或出版物的畅销,在教育领域,读经私塾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恒久的文化价值。高校作为研究生涵养培育的主阵地,要结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确保研究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引导研究生自觉提高涵养,不断走向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为何“东南飞”——论“东”的传统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古神话、诗文等有关典籍中的“东”一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其在民族传统文化观念中的蕴涵,从而对一些相关的文化现象予以较新、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