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众筹出版为切入点,对网络社会下出版呈现的社交化进行探析。在考察众筹出版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传统出版中的社交与网络社会下社交的不同,并提出了在网络社会下的社交化创作与社交化出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梅明丽  张晶 《采.写.编》2020,(2):152-155,190
随着“互联网+”行动的推进和众筹这一新融资方式的扩散,网络公益众筹迅速发展成为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可以轻松看到公益众筹信息,参与讨论或者直接行动,培养良好的公益习惯;另一方面,近年来,公益众筹“诈捐”“虚假信息”等问题频发,影响着公众对公益和公益众筹的认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本文以“吴鹤臣百万众筹事件”为案例展开分析,通过搜集微博平台上事件相关微博文本,研究其传播特点和公众关注焦点,来分析公益众筹信任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医疗众筹项目常使用包含了社会规范相关的标语来呼吁人们进行捐赠,但是浏览者会出现信息回避现象。因此,需要探究社会规范的存在是否会对个体的信息回避意愿造成影响以及其可能的心理机制。[方法/过程]引入“认知—情感—意动”框架为研究模型基础,将社会规范(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作为自变量,疲劳、焦虑和内疚作为中介变量,信息回避意愿作为因变量,设计组间实验并进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疲劳和焦虑会增加个体的信息回避意愿,而内疚会减轻个体的信息回避意愿。社会规范会刺激个体产生情感,但不同的社会规范刺激个体产生的情感存在差异。其中,描述性规范更能引起个体的疲劳和焦虑;而命令性规范更能引起个体的内疚。研究结论加深了对信息回避行为的理解,丰富了有关医疗众筹研究的文献,也在实践中为医疗众筹平台和求助者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社会规范使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结合SNS应用在全球发展的历程和技术基础,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基于SNS的社交行为特征及其对社会资本营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众筹模式为出版业开启了新的发展和运营渠道,而众筹出版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户的信任与支持。以信任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众筹出版用户支付意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户支付意愿受到众筹出版项目信任的直接影响。而众筹出版项目信任同时受到对互联网的信任、对众筹网站的信任、对作者的信任等因素影响。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2013年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新闻运作模式——众筹新闻,即面向大众集资,以完成某个特定的新闻选题和新闻报道。众筹新闻有其独特的发生机制,它凭借自身的优势博得了生存的空间。作为一种小众新闻运作模式,它集中体现出了网络社会的运作机制,只有网络社会才能催生众筹新闻。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使用在线社交工具求职的频率不断提高,尽管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但考虑到数字化的作用在线社交工具对大学生求职意愿是否产生新的影响,其内在作用机制与数字化的外在权变影响如何,现有研究却鲜有涉及。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基于数字经济成长期前后两阶段下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OLS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在线社交工具对求职意愿的影响,并揭示求职网络异质性的中介作用和数字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在线社交工具通过求职网络异质性对求职意愿产生了正向的间接影响,但直接影响并不显著;(2)数字化负向调节在线社交工具与求职网络异质性之间的正向关系;(3)数字化负向调节求职网络异质性对在线社交工具与求职意愿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求职意愿的研究,通过厘清在线社交工具的内在作用机制与数字化的权变影响增强了对求职网络的理论认识,为大学生合理利用在线社交工具、增强求职意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益众筹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社会救助的重要使命,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对社交网络场域中公益众筹的实践逻辑考察,分别从宏观视域层面解答公益众筹何以可为与何以可能的问题,从社会资本视角探讨求助者所采取的非正式策略,从社会偏好理论考察参与者的内在动力机制。为实现公益众筹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当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重要使用群体,其社会资本积累受网络传播影响日渐突出。本文从传播学研究出发结合社会学相关研究成果,从网络使用动机、网络内容偏好和网络依赖三个方面探讨了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为考察网络传播效果提供一种全新的研究角度,并为网络对大学生群体影响的矫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网络社交媒体慈善众筹信息转发行为进行探索性扎根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影响慈善众筹信息转发行为的形成机理,提高慈善众筹的筹资效果。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对18位被访者进行访谈,按照扎根理论方法对访问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提炼出5个主范畴和11个基本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慈善众筹信息转发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信息质量、受众动机、感知风险、人际信任和便利程度均对慈善众筹信息转发行为产生影响,其中信息质量和受众动机影响最为显著,感知风险和人际信任次之,便利程度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3.
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传媒领域涌现出一批新闻生产的创新模式。其中,新闻众筹模式让受众以提供资金的形式加入新闻生产,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同时也为传媒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本文着眼于新闻众筹模式,从"众包模式"开始,进而介绍、分析其分支"众筹模式"及"新闻众筹"。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新闻网站Spot.us为案例,同时介绍了中国新闻众筹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新闻众筹"模式给新闻生产带来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交出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出版逻辑,使读者、作者和出版者的角色发生逆转,是个赋权用户的过程.学术的数字传播则更为精准地利用了这种新模式,它是学术出版平民化、大众化的实践,其中赞赏式众筹和读者群的粉丝化转变最值得关注.众筹、微店等新型售卖手段打通了出版者、朋友圈和微商之间的通道,改变了出版流程的售卖标的,在用户分享、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作者获利,盈利成为分传播的衍生品.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众筹出版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众筹出版成为互联网金融筹资模式在出版领域的全新尝试,是互联网资源优势与文化出版营销理念创新的有机融合,其在内容、推广方式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为我国传统图书出版提供了新的思维理念和新的业务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网络圈群众筹电子图书是在互联网社交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电子图书传播现象.因网络圈群本身形成和运作的特点,使得所涉电子图书著作权保护特点迥异于传统电子图书著作权保护.为有效解决网络圈群众筹电子图书带来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应从电子图书资源有效供给,社会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圈群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行为边界与责任追究,集体管理组织和专业监测机构的作用发挥等几方面进行探求,助益数字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莹 《出版科学》2016,24(3):65-68
“众筹”概念诞生于十年前,目前在中国已被学界和业界熟知,并已进入官方话语体系。但是“众筹”和出版相结合的运作方式仍属新鲜事物,仍需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本文从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价值链的视角出发,运用知乎网的“众筹”出版行为、乐嘉的众筹图书营销等多案例分析的方法,尝试说明“众筹”出版模式如何将产业价值链改造为产业价值网,如何改变终端产品形态,以及如何重塑读者的角色和作用。还提出出版众筹遇到的阻力和发展瓶颈,包括“众筹”平台自身的原因,以及出版机构中体制和思路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蒲信竹 《东南传播》2021,(1):113-117
为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上行社会比较和自我表露,构建了社交媒体使用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序列中介模型,并对7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大学生消费文化、上行社会比较及自我表露之间相关显著;2.社交媒体使用正向预测大学生消费文化,上行社会比较和自我表...  相似文献   

19.
陈锐 《中国出版》2015,(2):54-56
众筹是指以面向大众筹集资金的方式为某个项目的启动实施提供财力支持的集资形态。众筹模式与出版业的有机结合,推动了传统出版营销模式的转型,变革了出版销售形式。这种立足消费者需求的全新出版模式,不仅是一种集资形式,也是一种汇集群体智慧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版风险,提高了市场销售率,为出版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Web2.0环境下,民营图书馆与社交网络融合为民营图书馆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文章在考察了目前民营图书馆利用以豆瓣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开展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阐述了民营图书馆与社交网络的融合对于增强民营图书馆社会资本存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和重要作用,指出社会资本理论是这一现象深厚的理论基础,由此从理论高度揭示了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