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农科专业学位制度培养农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科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的一种类型,同我国现行的硕士,博士是同一层次,同一水平,但在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为保证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抓好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和思想政治工作等重要培养环节,加强课程,培养基地和教师队伍等教学基本建设,建立和完善招生考试,质量监控评估等教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观上存在一个观念误区即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是某类高校的责任。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研究型大学必须承担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进行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变革,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径,而面对个性、面对实践是研究生教育转型中面临的两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科技》2019,(Z1):65-66
加快推动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发展,探索农业硕士实践育人新模式,提高农业硕士培养质量,是新农科建设对于农业硕士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从政用产学研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硕士教育现状与不足,通过阐释政用产学研实践育人的主体内涵,提出通过课程设计科教协同、基地建设校企联合、双师协作学研贯通等方面实践育人路径,构建基于政用产学研五位一体的农业硕士实践育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的提出为高等教育工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本文主要讨论新工科视角下工科院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改革要求,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及成效。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育人。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从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就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就要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搭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新平台,还要优化路径不断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新农科建设的着眼点是面向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创新驱动发展,进行农科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是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农业类专业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新农科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面对新农科建设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地方高校需要避免同质化发展路径与方法,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走融合发展的道路,推进课程体系、实践...  相似文献   

7.
实施新农科建设的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乡村要振兴,离不开知识、技术、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业人才.文章通过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将农林院校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作为系统性工程,通过点、线、面、网的构建,促进农林院校、政府、学习者、教师等人类行动者和教学资源、社会环境等非人类行动者相互连接,形成“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行动者网络,并通过“转译”明确各类行动者按照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利益目标在网格中发挥作用,提出采用合适的运行策略,从培养理念、知识体系、服务体系、考评机制和氛围建设等维度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的落地提供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8.
朱爱国  谭军 《湖北教育》2003,(10):32-33
武汉理工大学是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借合并优势,扬改革风帆,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速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直接为经济  相似文献   

9.
加强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全面素质的定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模式: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提高培养效率;严把思想教育关,确保培养方向;加强导师引导作用,提升培养质量;积极鼓励产学结合,体现培养特点;营造学术研讨氛围,改善培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国家对农科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新要求和当前作物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形成了分别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两套各具特色、形式灵活、可持续优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作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应用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忽视,会导致研究生教育的错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图景中对应用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精准定位,在此基础上分析应用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指出应用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专项实践能力为主、以情境实践能力为辅,并从教育系统的教育者、教育载体、学习者三方面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教育部提出"积极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举措.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发展的20多年里,在规模、体系、模式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呈现出"应用性"的缺失,无法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生产的应用性的特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需要在观念、培养过程、校内外的联系等方面实现转变,顺应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13.
地方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应从区域经济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改革现行培养体系,加强导师引导作用,积极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将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学位为主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培养应用型学位为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性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育模式以及教育体系等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体,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观念、范式等最大程度满足人们教育需求的状态。进入新发展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蕴意着创新发展、协调共生、可持续发展、开放合作以及共享发展的时代内涵。现实中,我国“立德树人”的育人实践导向、国家“质量提高”的政策语境指引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属性的理论构建等多重逻辑的存在,促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鉴于此,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培育“三位一体”教育理念,重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价值取向;构建“三要素”制度体系,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建立“综合性—增值性—一体化”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特点,说明了特需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策略,指出了特需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严重短缺,已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技术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更多更快地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是我们进行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几年来,北京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同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走厂校结合的道路开展继续教育,共同承担了国家教委软科学重点项目——“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科研试验”中的部分工作,在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定位在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培养学术型人才上。但近十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研究生不断扩招,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门槛越来越高,高校和科研部门已把录用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作为基本条件。硕士研究生就业已经转向非学术研究的实践领域,这些部门更看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对福建省各地市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及其规模以上企业分布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福建省机械装备七大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群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特殊需求情况,分析了福建省各大高校机械装备相关学科研究生专业方向对地方产业的支撑能力以及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地方产业集群适应性,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地区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结构合理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初步探索期、快速增长期、稳步发展期和高质量建设期四个阶段,明确了行之有效的专业硕士教育制度,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强化了服务社会的专业硕士培养导向。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面临发展定位存在偏差、培养机制整体有待完善、培养过程与学术型硕士同质化明显、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不够等困境。面向未来,我国专业硕士教育亟须凸显行业导向性,科学研制并动态调整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实现能职匹配,完善专业硕士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机制;强化协同效应,推动多元主体共同育人;推动产教融合,探索多元化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析了“新农科”建设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并以河南省三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物生产类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的途径,即明确教师提升方向,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构建交叉融合学科和“实+虚”的基层教学组织,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搭建平台,拓宽产教融合领域,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力度,调整师资结构,加大对新进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等,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融入“新农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