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章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关键词句,挖掘文本独抒机杼的写作手法,把握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2.
张玉联  杨科 《宁夏教育》2003,(10):21-22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读教学如果没有情感血液的流动,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感触的迟钝。阅读教学中情感应如何培养呢?教学时可以多角度多范畴地挖掘丰富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3.
当代作家史铁生在1981年创作了叙事散文《秋天的怀念》,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与母亲朝夕相处的一些细节,表达对已故母亲的回忆与怀念。从叙事角度对《秋天的怀念》中蕴含的情感元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预设: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在双腿截瘫之初母亲的理解和守护,语言平淡,感情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母爱的深沉伟大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恩、愧疚与怀念。这篇文章在2013年入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2017年入选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立足于文本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进行语文教育解读。  相似文献   

6.
秋天的怀念     
秋天,是个适合怀念的季节。当秋风萧瑟、秋叶飘零的时候。我越发地怀念因为分班而分开了的好伙伴亦镭……  相似文献   

7.
8.
教学预设: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在杭州举行。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作家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窦老师以诗人的气质和激情,引领学生徜徉于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有挥洒自如的洒脱,有纵横驰骋、汪洋恣肆的大气。课堂上,窦老师始终以热烈而深沉的情感震撼着孩子们以及听课者的心灵,他们共同经历了一次难以忘怀的生命体验的旅程。下面是笔者整理的部分教学过程,以资共享,所感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詹丹 《语文学习》2021,(1):65-68
一、被学生误读的一处细节描写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虽篇幅不长,但文笔内敛,所表达的情感复杂而深沉,理解起来似乎并不容易.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过梳理文中的景物描写,来探究作者的情感底蕴及变化脉络,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最近,我同事提供给我关于此课文的一段教学实录,也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梳理文章情感...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相似文献   

12.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有一双健康的腿。你能用这双健康的腿做什么呢?生:我能用这双腿走路、跑步、跳绳、旅游……师:上帝把这美好的生命降临在我们身上,但却没有把这美好的生命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板书:史铁生)你熟悉史铁生吗?你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相似文献   

13.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关于"亲情"的散文教学单元,《秋天的怀念》位列本单元首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复杂情感,可以抓住题目,扣住形象、情感和语言层进教学,唤醒学生对母爱和生命的个性化感悟。  相似文献   

14.
散文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内容与作者的情感,更要从语言形式入手,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与语言这“外”与“内”的关系,把握这一篇文本的学习价值,并获得阅读“这一类”文本的方法,在过程中改进学习策略,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秋天的怀念》,人教版第9册,作史铁生。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以为在对一节语文课进行评价之前,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人文关怀。这种说法并不否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因为二者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人文关怀说”是植根于语文教育本体论,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阅读,实质上是建立"文本""作者""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阅读教学强化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批判性,需要依凭理性思维,建立文章阅读的基本思维框架,将"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收获何在"的阅读思维工具化、结构化、自动化.《秋天的怀念》教学案例,揭示了建立这种文章阅读基本思维框架的可行性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86):21-22
审美教育塑造感性生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育健全而完整的人格,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编版语文教材选入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条件。本文以《秋天的怀念》为例,通过美读、品析语言、借助媒体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9.
师:今天的课上,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5,(25):21-22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照顾双脚瘫痪的儿子,鼓起儿子生活勇气的故事,表达了母子深情,歌颂了母爱无私。课文以“情”字贯穿始终,阅读这篇课文,重在引领学生体验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人间最伟大、最美好的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