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生共创观的提出试图实现从有界思维向关系性思维的转换,在关系理论与结构存在论的指引下回答“导生关系中何者为主体”的问题,为破解导生矛盾提供新思路。在导生共创观中,主体并非导师或研究生,亦非导师与研究生并列构成的双主体,而是导生双方共创而成的导生共创体。导生共创观主要体现在角色共创、行为共创与意义共创三个方面,贯穿于导生关系的学术传承与创新、情感交融、义利融通与权责共构四重维度中,对构建和谐导生关系、推动研究生教育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快构建和谐导生关系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和谐导生关系应该是导师与研究生于教学互动中形成的双方在权利义务上各自履职尽责、在等级次序上高低远近适宜、在认识实践上价值追求相投、在知识生产上分工协作共享的关系状态。和谐导生关系的构建可以从四方面着手:即提高导生关系处理能力,形成导生交往共识;增加导生互动频率,营造良好交往氛围;明确导生权责边界,规范导生交往行为;加强导学活动监管治理,严惩导师师德师风问题。  相似文献   

3.
博弈论视角下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三种关系:导学说、功利说、放羊说,认为导生之间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冲突,使两者之间产生一种博弈关系。从博弈论的视角考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发现导生之间存在着双方互相合作、导师合作—研究生不合作、研究生合作—导师不合作、双方互不合作四种策略组合。指出导生关系走出困境的对策在于:导师以非权力性影响力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高校以导师制度完善督促导师履行职责;导生以平等对话机制促进双方互信合作。  相似文献   

4.
导生关系是由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共同构成的,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研究生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为内容,以导师为主导,以研究生为主体,二者双向互动形成的,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经济、法律、哲学、伦理等多维关系并存的关系系统。其对象范围包含双层四维关系,即物质层面经济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关系、思想层面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哲学意义上的认识实践关系和伦理意义上的辈分次序关系。呈现出构成的多元性、联系的密切性和知识的创生性三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国社会理性化使部分导生关系走向了异化,这种异化会导致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不够温情。现代社会的泛理化不断挤压情感空间,用理性控制情感的方式成为优势惯习,他们按契约的形式被动履行义务,情感被压制,这导致导生关系温情不再。而中国人情社会特性和导生原有人情惯习又塑造着对温情关系的强烈期待,在具有矛盾的理性作用逻辑与人情惯习的共同影响下,导生关系的现实与理想张力加剧。缓解张力、改善此部分导生关系应从打造有边界的情、理及二者混合空间的研究生教育场域着手,构建生活化的导生情感空间,重塑温情的导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导师与研究生交往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偏离和培养质量问题的出现,需要构建新型的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关系,实现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的四大转变,即在工具性交往、组织性交往、师徒性交往和传承性交往的基础上实现目的性交往、心灵性交往、研究性交往和团队性交往。  相似文献   

7.
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具有学术性和精神性两个特点。不同于“主体—客体”主体性思维方式产生的占有性主体人格以及工具性行为,主体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理解以及共生共享。基于主体间性的导师与研究生交往,无论是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方面还是研究生的精神成长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都会产生相应的德育效应。  相似文献   

8.
制约研究生导生关系良性发展的正式制度障碍表现为制度空转、制度偏颇、制度缺失;与现代大学制度相背离的传统“师徒制”具有负面影响、与价值理性相割裂的工具理性行为日盛、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学术研究生教育相混同是制约研究生导生关系良性发展的非正式制度障碍。实施研究生导生正式制度改革与设计必须坚持和贯彻两大原则:以研究生发展为本;导生制度规则、规范和程序的具体化、明晰化和可操作化。当下研究生导生正式制度改革,要实施导师评价模式转型,促使导师以研究生发展为本;转变导师培训模式,促使导师开展良好的自我教育,提升自身育人素质;研究生教育主体多元化,形成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正向合力;建立监督导师及研究生权益救济和援助机制,弥补制度缺失。  相似文献   

9.
对话是师生交往的重要手段,然而功利主义、师生二元对立以及传统师生观念是造成导师与研究生沟通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导师-研究生对话共同体秉持"以生为本""以导为基"和"教学相长"的精神内涵而形成,并具备包容性、批判性与生成性的特征.导师-研究生对话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先后经历启蒙、培育、自主与超越四个阶段,并通过基于能力、志趣和责任的三种维度展开对话,从而推动导师-研究生之间的对话回归教育性,促进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导生关系是构成研究生教育生态秩序的关键一环,导生冲突是影响和谐导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因素。在五阶段冲突理论视角下,导生冲突的生成经历了潜在的对立或失调阶段、认知和人格化阶段、行为意向阶段、行为阶段与结果阶段,引发导生冲突的内生因素是沟通欠缺和观念差异、关系异化和共识断裂、权力势差和行为偏执以及处理不当和引导缺位。缓解导生冲突的善治之路是:促进导师与研究生的交互感知,激活研究生的内生发展潜能;明确多元权责关系,建立研究生培养与导生合作的契约机制;改革“导师负责制”,建立平等共生的新型导生关系;提高导生处理冲突的情商,建立第三方导生申诉处理机构;完善导生学术交往共生机制,强化学术伦理规范导生关系;注重社会文化引导,营造导生关系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1.
借助扎根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4所重点大学的16位在校硕士研究生的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归纳出有利于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导生交往关系的特征,并据此构建了理想的有助于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三维导生交往关系模型。该模型由动力系统、运行系统、保障系统构成,在导生交往中,以促进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为目的,动力系统、运行系统、保障系统从不同角度发挥作用。如果上述三种系统均处于积极状态下,将会有力促进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韦伯理想类型的方法概念,结合研究生教育实际,发现高校权威、导师权力与研究生权利构成“三权”协整关系。时下,研究生与导师赖以存在的高校资源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资源视角考察导生关系具有多维性,教育资源分享呈现传习关系,管理资源共享催生合作关系,社会资源不均导致主从关系;由于资源占有的差异性,导生关系存在资源依赖风险:教育资源引发学业风险,管理资源触发心理风险,社会资源诱发道德风险;提出构建和谐导生关系治理的U-M-P模型:维护高校权威价值,营造导生共同体环境;明确导师权力边界,弘扬导师的教育家精神;强化研究生权利意识,提升研究生自我教育力,进而形成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三权协调关系,实现导生关系从依赖走向共生。  相似文献   

13.
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是培育科研精神、传承学术文化的基础,也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导学双方的行为互动.以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情境、情感和符号三个维度来审视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网络社交虚拟化导致导学的真实交往情境被模糊、组会焦点缺失导致导生的情感能量无法聚集、合作观念错位导致导学的群体符号无法生成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对此,在破解对策方面,应尝试从明晰交往理念、丰富导学情境活动,重聚组会焦点、发挥导学情感合力,强化权责意识、构建导学合作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以期构建更加融洽、和谐、健康的导学关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钧 《教育探索》2024,(2):41-46
构建和谐研究生导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仁爱、理性与制度规约。通过对家长型、师徒型、情恋型、功利型、学究型、淡漠型导生关系的分析来探讨失范与异化现象,阐述导学型、协作型、朋辈型导生关系对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导生之间如何仁爱与理性的交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监管治理与相应制度如何完善,进而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导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把自我主导理论引入研究生导生互动情境,开展了成对师生访谈,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了导生互动影响自我主导力发展模型并分析了影响机制,提出从是否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来描述导生互动特征的观点,把导生互动划分为助益性和控制性两类性质五个维度。理想的导生研究伙伴模型中导生互动呈现出助益性特征,而修正后的模型则包含了助益性和控制性特征。建议导师应加强与研究生的助益性互动,同时谨慎对待控制性互动,包括任务挑战应适度,以及减少行动控制,把握好导生互动中的“度”;建议研究生培养单位建立相关机制,划清导师和研究生的权利和责任边“界”,让导师和研究生互动有“助”。  相似文献   

16.
美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的特点,即它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存在以及教学相长、科研合作、经济资助等关系,并以立体互动的导师与研究生培养制度作为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导学关系构建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数字社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研究生导师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数字社会拓展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在认知、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内涵,但也导致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主体地位的边缘化、育人动力的衰减化、育人场域的复杂化以及导生关系的疏离化等实践困境。为此,建议从加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地位,强化数字社会导学环境的合理规制和制度设计,强化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职责,缩短数字社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效。  相似文献   

18.
认为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应当接受从法律视角出发而作的考察。分析表明,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法律关系。导师的法定职责在于代表培养单位对研究生进行指导,该法定职责决定了处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向,而导师是否应当给研究生发放生活补贴,研究生“为导师打工”以及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生活交往”等问题亦可据此而得到恰当解决。为促进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的良好发展,导研契约制度亦值得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9.
处理好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加强导生共同体建设,是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导生共同体存在导生平等共治意识缺失、权责利分配结构失衡、协同合作机制不足等问题,提出理念重构,树立导生共同体“五维度”系统治理理念;秩序重构,建构权责利明晰合理的治理体系;制度优化,建立健全导生共同体协同合作治理机制等重构与优化策略,以实现系统治理视域下导生共同体的权责共担、道德共守、价值共存、知行共进、成就共赢的内涵构建和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的规模较早期有了相对扩大,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导生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导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导生关系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要使其发挥在系统中的最大效用,就要针对目前导生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建立新型导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