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瑶 《金秋科苑》2008,(23):32-32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病人接受不同性别供体心脏移植的后果存在较大区别。接受同性心脏的病人,术后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的几率较低,一年内存活率比接受异性心脏的病人高20%。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11,(9):40-41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而心脏疾病则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世界上需要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但是全世界每年捐献出来的可供移植的心脏还不到2000个,许多患者因此而失去了生存机会。为了挽救生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研制可代替心脏功能的人造心脏。从1960年代开始的“全人工心脏”计划,正是为了拯救心脏病患者而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脏和心脏自主神经的急性期损伤。方法:选择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120例,在术前,术后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术后超氧化物歧化酶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各项频域和时域指标均降低,但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无明显相关,结论:射频消融术对心脏和心脏自主神经的急性期损伤是存在的,但术后心率变异性的降低是由于射频电流损伤心脏迷走神经所致,与手术引起的心肌应激性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I0009-I0010
<正>[导读]阿伯泰邓迪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实验室中培育微型人类心脏,这种由干细胞培育而成的微型心脏直径只有1毫米,每分钟大约跳动30次。他们培育这种微型心脏是专门为了找到心脏肥大的治疗方法,心脏肥大会使心肌变厚、变硬,使心脏难以抽取全身血液,甚至能够导致病人猝死。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0,(1):38-39
在任何情况下,遇到危重病人,立即拨通"120"电话,向医疗急救中心呼救,这样的做法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是,对于心脏性猝死(即指心脏突然停跳)的病人,即使急救车火速赶到现场,往往也为时太晚了。据文献统计,有95%的病人猝死发生在进医院之前,也就是说,如果在大脑缺血缺氧5~8分钟之内,没有对病人实施必要的抢救,奇迹将永远不会再发生。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心脏疾病是使人类致死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及时了解病人心脏状况以进行诊治是临床医生长期追求的,也是医疗仪器研究设计人员长期奋斗的目标。但是,许多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的频率很低,特别是在心脏疾病的早期,需要一定的诱因才能发生,靠作心电图检查扑捉的阳性率较低。临床医生希望有一种可以连续、长期监测心脏活动情况的仪器。由这种需求,出现了心电遥测和监  相似文献   

7.
美国医生最近做了一宗罕见的心癌手术。他们取出病人的心脏,切除所有的癌细胞,然后再把心脏放回病人的胸腔里。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宗成功利用“自动移植”的方式来治疗心癌的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8.
诊断检验常能救人性命,可是检验过程往往让人很痛苦,许多人因而一再迟延拖拉。试问,有谁会一知道自己需接受“结肠镜检查”就欢欢喜喜照办?幸好,全仗科学家努力不懈,诊断检验方法推陈出新,以后病人再也不会一想起检验就寒心了。这些检验方法简单又无痛,医生只须用针刺一下病人的指头,或者按一下照相机快门,就能对病人健康状况一目了然,帮助病人及早对付疾病。心脏扫描心脏病杀伤力极强,每分钟都有人因此送命。现在,有一种新发明的“电子束电脑X射线断层扫描检查”(EBCT,又称为“超高速电脑断层扫描检查”),仅在美国,就有70家医院和心脏科…  相似文献   

9.
心脏静如台     
当你正在家里写作业时,突然你的写字台不停地晃动起来了,你还能把字写好吗?如果你是外科医生,你要在病人的心脏上进行手术,而病人的心脏却跳个不停,你的手术还能进行吗?显然不能。但现在,科学家宣布,医生很快就能够在跳动的心脏表皮上动刀了!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4,35(8):123-124
<正>人们对心脏的急需程度排在第三位,紧随肾脏和肝脏之后。单在美国,每年就有大约3500人在排队等候,这对器官移植和生物工程都提出了极大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心脏移植,研究人员正努力通过组织工程,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新的心脏来。这种工程心脏与目前的用钛合金和塑胶制造的"人造心脏"不同,它用的是病人自己的干细胞,不会被病人的免疫系统排斥,从而有望解决困扰全世界的移植器官的缺陷问题。器官:从科幻到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据加拿火国立卫生研究院(CIHR)网站6月21日讯:位于多伦多圣马克医院的科研人员发现,心脏电击除颤器的使用时机决定了被抢救病人的存活率。如果在对休克的病人实施完人工心肺复苏10秒钟之内使用心脏电由除颤器,会大大提高抢救的成效,相反,如果间隔时间超过20秒,那么抢救的成功率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英国医学专家研制出一种与充气睡袋相似的装置“休克毯”,它可将心脏病人的血液从腿部挤压到上身,增加心脏和脑部的血液供应,帮助挽救生命。这种休克毯类似于充气睡袋或汽车安全气囊,当病人心脏病发作时,将休克毯裹在其腰部及以下部位,使它在30秒内迅速充气、膨胀,就可挤压病人腿部,促使血流向身体上部流动。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的哲学家还是西方的哲学家,都认为心脏会思考,他们认为人类的情感来自于心里而不是大脑里,于是有了“心理“”心灵“”心情”等说法。现代科学研究则表明,人类的情感来自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心脏。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则表明,心脏可能真的会影响人们的性情。这个说法遭到一些心理学家的反对。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这正是许多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变、继承了心脏捐赠者性格的原因。据统计,每10例接受换心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美国加州…  相似文献   

14.
新知     
《科学与文化》2007,(5):18-19
人工呼吸有碍心脏急救?大多数人都在电视上或现实生活中见过急救心脏病人的场面:一名行人突然用手按住胸口,表情痛苦地倒在人行道上。这时  相似文献   

15.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2,(25):24-25
<正>2022年1月7日,57岁的心脏病患者大卫·贝内特做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搏—接受猪心脏移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3月8日,在做完手术两个月后,贝内特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去世。贝内特的猪心脏移植手术被视为迄今为止异种器官移植最成功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众》2013,(Z2):4
胚胎干细胞是人体内能够转换成任何细胞的基础细胞。日前,美国的科学家们采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培育出了人类的干细胞。理论上,这些细胞可以转换成任何一种病人需要的组织。比方说,这些基础细胞可以生长成心脏细胞修复心脏疾病,或  相似文献   

17.
一位中学生幻想着2023年做医生的情景:“我一边穿上淡绿色的工作服,一边对计算机说了句:‘请查3610号病人的详细资料’,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来,在给这位61岁的男病人做了细致的检查后发现,他的心脏功能已经很差了,我决定给他换一个心脏。在用计算机模拟出他心脏的各项数据之后,我又从他手臂静脉上取了一点组织,一同送到了组织工程工作室,等待他们制造出新的心脏……”他已经注意到这样一门新的医学技术——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人体冷藏一直是人类的一个梦想:把那些患了绝症的病人冷藏起来,等到治愈这种病的技术出现后再对冷藏人进行解冻处理,使其复活,接受治疗.那么,这个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日前,加拿大一个只有13个月大的女婴在冻僵后心脏停止跳动至少2个小时,但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她竟然神奇地复活了!科学家因此断言:冻体复活不是梦.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时代》2010,(5):34-34
在病人心脏停搏后,通过降低体温能够延缓会威胁生命的大脑损伤。这一点非常关键,以至美国纽约市要求救护车在运送车程超过20分钟的病人时,都必须携带降温设备。现在,随着一种名为RhinoChill的新型便携式鼻喷冷却设备的出现,医疗人员能更便捷地降低病人的脑部温度,提高病人获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近二三十年来,在急性心肌梗塞防治的领域内,取得显著成效的莫过于日新月异的电子仪器广泛用于临床。这为心肌梗塞病人的有效监护提供了必要的手段,从而使急性心肌梗塞的住院死亡率由原来的30%降到15%左右。为什么要实行心脏监护什么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监护?这需从为什么要对这类病人进行心脏监护说起。70年代初,国内有人对一组256例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进行了死因剖析,发现其中113例(占44.1%)是由于并发重笃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