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小学课本文化品质关系到教学质量,勾连着学生发展;提高中小学课本文水平,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合格人才、助社会进步的保证。对一些中小学课本文化质量和存在的问题,不能无所谓;促社会健康发展、推进文明建设、达成科学发展,重视中小学课本质量,努力提高其文化品质是实事,它关乎社会发展品质和我们的将来。用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等的劲头做法,编辑中小学课本当行、必行,如此,我们的课本文化品质会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课本是重要的出版物,它是推进教育、文化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抓手;课本的文化品质应与文化繁荣、科学发展及需求相适应、匹配。保证课本文化水平与提升教育质量有逻辑关系,文化慧人,建"美丽中国",课本的文化质量必须高优。生产优质课本是文化建设、繁荣的内容与基石,也是文化繁盛、文化强国的前置条件与保障。编写、审核课本文稿当字斟句酌、谨小慎微、一丝不苟;助力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出版优秀的课本是诉求与要务。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言,中小学课本及文化品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本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文化的代表、标示与档案。因此,课本必需文字无瑕、细节完善、质量上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能,课本的影响力、作用力颇大。所以,编写、生产课本须用心、用力地反复审读、打磨。让课本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无恙是保证课本文化水平之本、之需。有效保证文科、理科课本的品质,要聚焦、完备文字、细部。编、审课本者当切实承担责任,生产课本的所有环节都应当严谨、苛刻与认真。  相似文献   

4.
阐述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方向、任务,通过对中国大陆报纸数量及影响力的调查分析,说明保持大报高品质的必要佳,并提出保持报纸高品质和发展报纸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推动文化繁荣、科学发展,创制优良影视是必须的;提高影视水平是文化大发展的重点工作,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含物质、文化、社会建设等小康)之势下,提高影视质量是应然的,有文化、艺术品位的影视是建美丽中国的推手。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影视须直面现实、真实地反映生活,应全方位映射人民的喜怒哀乐与百姓期盼;影视应更多地嵌入、传播现代社会的基本观念、知识等;更多地呈现、赞颂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6.
开国的中小学政治课本,使用于1949年秋季和1950年春季学期,是由中央宣传部主导、教科书编审会审订、党内秀才撰写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政治课本,也是国家统一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颁布之前的过渡性教材。它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凸显革命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通俗性、新编和再版结合的特点,开创了党领导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先河,迈出了全国政治教材走向统一的第一步,为新政权除旧布新、培育新人,发挥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文革初期上海的第一套中小学暂用课本也称之为"红色课本",其红色的脸谱,政治第一、实用性、学用化的内容,以及革命式编排,迥异于传统课本。但不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忽视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等也成为"红色课本"的困局和宿命。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改及其目标的达成根本问题之一是保证、提高中小学课本的文化品质。提升学习质量,实现卓越的基础教育需有高文化品质的课本,课本细节频有恙是"战略性"失误,其负效应大,对问题课本不能等闲视之。使用瑕疵多的课本会毁教育、毁了世风,将误民误民族。"无错不成书"之象蔓延到课本,这对教育、文化和国人与社会的进步不利。推进教育、文化与社会发展,当从基础抓起、做起,保证课本品质,让学生使用精品课本乃当务之急。文章建议:借助第三方细致地评鉴课本的文化品质,并分出等级,将其作为基教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生产、出版、供应"去都市化"、"弱城市化",增加草根味、庶民性的中小学通用课本;课本编审、评价等须全方位强化、落实有关标准与要求;建立、执行问题课本召回、修订的硬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课本是基础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证,它关系学生进步、民族发展,关乎文化昌盛、社会文明.时下,有问题的中小学课本不鲜见,它显示并强烈要求:编、审中小学课本的管理方、组织方、实施方当高度重视课本建设,应用情、用心地做好课本的细节,提高课本文化品质.课本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源头与依托,必须评估课本的文化质量,应让劣质课本出局;评估课本是教育改革、发展必备的内容.文章还就提升课本的文化质量与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必须认真地编写、审核教材,需提高编写者、编审者的素质,邀请经验丰富的师范大学教师参与编审,应健全课本质量管理制度,以制度保障课本品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学者从历史学、出版学、教育学、社会学几个视角对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的发展脉络、编审制度、学科分类、编辑特征、出版机构、作用功能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对这个研究领域的成果加以梳理,我们发现这一领域的研究价值和空间都非常大,有待于学界进一步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面前,战斗在教材建设一线的研究和编写人员认识到,在中小学教材中加强疾病防控、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开展了现行中小学教材相关教育内容的系统研究,发现中小学教材较好地融入了有关疾病防控、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总体来看,传染及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与治疗、环境安全、健身锻炼以及心理、社交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较为丰富,反映教材建设已认识到传染或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生命安全的最重要原因,同时较为妥善地处理了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平衡。下一步中小学教材应在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呈现形式、课程协同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提升教师教科书评价意识保障教科书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科书的用户才是教科书质量的真正评判者,提升教科书的质量,应该首先关注师生需要的满足程度。教师具有良好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意识是“用教材教的基本前提。从提升教师的教科书质量意识出发保障教科书质量,可以通过分析教科书对师生需要的满足程度,研制合理、有效和便捷的教科书质量标准与内容分析方法,建立流畅的教科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等渠道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学者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对比法和问卷调查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小学教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教材的功能和地位、教材制度的建设、教材的结构、教材的评价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教材内容的社会学分析、教材插图的研究、教材话语呈现方式的研究、从文化角度对教材文本呈现的内容进行分析、中外教材的比较研究、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单一学科教材的比较研究等。从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上讲,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反思直接指向的是教师个人以及群体的教育实践,它促使教师去思考教育实践的发生发展及实践的意义。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它可以帮助教师去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意识到自己是教育实践的承担者。反思也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形成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60年中小学教材建设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中国60年教材建设经历了17年的过渡与统一、文革时期的无序与停滞、改革开放以来规范、探索、多样与繁荣等阶段,到今天,中国特色的教材管理体制已经形成、教材构成日益立体化、乡土教材及校本教材迅速发展,而且形成了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教材的多样化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快速有效的供应机制以及为质量不均衡的教学提供必要参考的中国经验.当然,也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够、教材的多样化水平不高、缺乏强大的教材编写队伍等不足.未来我国教材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加大教材现代化建设的力度,创新具有中国气派的教材理论,构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教材系统,健全优胜劣汰的教材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科研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凸显。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不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而且身体力行,表现出一种极大的科研热情和浓厚的科研兴趣。然而,教育教学研究是一项富有创造与创新性的工作,仅有深刻认识和高度热情是不够的,我们的教师包括校长应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素养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政府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的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建立专门编审机构与组织,审查方式确立为国家审定制,力求出版机构多元化,取缔"不良"教科书,内容强调民族性,编制补充读物以丰富学习材料。这些措施可以追溯到召开于1928年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的相关主张,许多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