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入赘婚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婚俗.至今仍广泛流行于瑶族当中。本文首先介绍了瑶族人赘殖的四种形式,继而探求它的产生及存在原因,并进一步论述了入赘婚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婚姻是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在儒家礼制思想影响深远的古代社会里,"烝婚""报婚"是两种比较特殊的婚姻存在形式,它们的存在与古代的父权制、种族观、人口的繁衍及政治外交息息相关,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探析"烝婚"、"报婚"这两种婚姻出现并存在的原因,以祈对古代的社会政治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近代广西壮族民间存在的多样化婚姻形态是壮族独立的民族文化习俗的体现。本文从宗法制度的全新角度出发,考察分析了近代壮族民间聘娶婚、转房婚、入赘婚、不落夫家等婚姻形态中所反映的宗法性实质和特征,证明了近代壮族社会与其他民族一样,仍然存在着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封建的宗法制度和思想。因而,宗法制度在中国各民族中的存在是有普遍性规律的,但在个别民族中又有特殊性的特点。正确地对待及批判继承包括宗法在内的民族文化习俗,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晋公子重耳之亡》是《左传》中描述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文中内容大量涉及到了春秋贵族中的婚姻形式及婚姻思想。其婚姻形式主要表现为抢婚、赠婚、血缘婚、再婚等,同时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在不同的婚姻形式下产生的"正妻"、"嫡子"等思想以及婚姻为政治服务的政策方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方志、法院档案与口碑资料的综合研究,可知羌族的婚姻习惯法自成体系,且有丰富内涵。婚姻缔结有正聘、入赘、转房、抢婚等形式,同时有同姓不婚、近亲通婚、早婚、强制包办、神灵定亲、婚姻尚财、多妻、禁止离婚、容忍性乱等原则,以维护婚姻稳定,刺激人口增长。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婚姻法强力介入,羌族的婚姻习惯法才逐渐消隐。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1994年第4期发表了张涛先生的《中国古代的婚姻形式》一文,探讨了掠夺婚(劫夺婚)、买卖婚(聘娶婚)、服役婚、收继婚(逆缘婚)、招养婚(招赘婚)、童养婚、冥婚(嫁殇婚、娶殇婚、鬼婚)、典妻婚等八种婚姻形式.由于聘娶婚是中国古代婚姻的主干,属正统的婚姻形式,本文试作补充,并对中国古代另外的八种婚姻形式(媵妾婚、献婚、选婚、罚婚、赐婚、指婚、表亲婚、交换婚)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明代赘婚大致可以分为未婚女招婿和寡妇赘夫两类,而无论哪一种赘婚,都不被当时的社会伦理所承认,常被视作陋习。事实上,作为传统婚姻的一种补充形式,赘婚具有存在的现实基础。男方或因家贫,或为了攀附女方权势,选择入赘;女方或因无子,或为爱女等原因,选择招赘。赘婿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与妇家关系、亲生家庭关系都不同于传统的嫁娶婚,在财产继承方面,除了能够继承妇家的一部分财产,其在亲生家庭的财产权亦不因出赘而丧失。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婚姻史》中,韦斯特马克对人类缔结婚姻的各种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他指出,这些婚姻形式受到诸多经济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因而其实质是“实利婚姻”,而不是爱情婚姻。从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内婚制、抢夺婚和转房婚等形式来看,“实利婚姻”的性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的联姻方式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诸如到丈母娘家服务的"服务婚"和因贫穷、残障而行的"交换婚"、家无男儿或为寡媳"招夫养子"的入赘婚以及买卖寡媳的买卖婚以及抢婚、跑婚等。这些联姻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后仍有不同表现和不同原因的部分遗存。  相似文献   

10.
"内婚制"为部族内的"同姓相婚"。春秋时期,宋国贵族虽然仍有实行超出五服之外的内婚制的传统,但国君阶层的婚姻形式并不限于内婚制,内婚制的比重已微乎其微,并且至春秋末年时已经被外婚制取代。而贵族中卿大夫阶层,内婚制的习俗仍很严重,这可从史料中很少发现有与他国贵族或本国异姓贵族通婚的事实得到证明。宋国内婚制是殷周两种婚姻制度对立的产物,也是殷周两种文化形态、生活形态交融斗争时期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畸形婚姻形态。  相似文献   

11.
招赘婚是一种非礼制的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一种补充形式.本文主要论述清代陕南地区招赘婚的类型、分布特点,并从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构成等方面探究该地区盛行招赘婚的原因,以期加深对该地区的风俗文化诸方面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说文·女部>中部分表亲属称谓和表婚姻的汉字入手,对我国古代的一些婚姻习俗进行探讨.从"婚、娶"看抢婚,从"妃、帑、嫁"看买卖婚,从"媾、姑、舅"看交换婚,从"媵、妊、娣"看媵制,从"娉、媒、妁"看聘娶婚.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古今文史典籍对《诗经》中反映对偶婚的诗篇予以研究,得出《诗经》时代有男女无媒结合、入赘之婚、男女结合后可自由离散的现象,即是上古对偶婚遗存形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诗经》中所收诗篇的涉及漫长的时代、广阔的地域以及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因此才使《诗经》中体现出婚姻习俗的多元化。其中,自然会有对偶婚的残余形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和谐性别文化是以性别平等为前提,表现为男女两性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性别文化,它有利于两性平等、公正、和谐的生存与发展。婚姻、家庭与两性关系密切相关,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分析蓝靛瑶地区特殊的婚姻形态——入赘婚的特点、形成原因,发现它是一种两性与家庭都和谐发展的婚姻形态,属于和谐性别文化的范畴,基于此,笔者站在民族地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和谐性别文化的几个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泰 《陕西教育》2007,(7):69-70
寡妇转房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称为"烝",在现代婚姻学上通常称之为"收继婚".收继婚又分为两类:一是平辈收继婚,也就是指同胞兄弟之间或家族同辈间的转婚关系;二是长辈收继婚,系指不同辈分之间的转婚关系.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依然保存活力的最为古老的表意体系文字。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可以说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作为汉文化载体的功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婚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随着时间的变迁,古代社会的婚姻文化和现代社会相去甚远,甚至有些古老的婚姻形式已经不为人知。但是我们通过对表意体系的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依然能够对古代婚姻形式进行探寻。文章选取了几个和中国古代婚姻联系密切的汉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远古的群婚、掠夺婚、买卖婚和氏族互婚等多种婚姻制度都在"姓""后""婚""娶""嫁""妻""姑""舅""媵""侄"等汉字中得到形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同姓不婚”是佤族一项重要的婚姻制度,同姓婚禁忌是佤族婚姻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佤族社会中却仍然存在同姓婚。以沧源县班奈村佤族同姓婚禁忌为例,分析了佤族同姓婚的含义以及同姓婚禁忌的根源、班奈村同姓婚个案及其相关仪式、班奈村同姓婚引起的亲属称谓调整,班奈村存在同姓婚的根本原因,并指出班奈佤族在其婚姻文化进程中遵循了自然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婚姻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形式,是指人们为达到成婚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人类在杂婚、血缘婚时期谈不上什么婚姻形式,男女之间只是依照自然法则或辈份关系相互交配。氏族外婚制产生以后,由于必须在氏族外求妻择夫,男女婚配关系开始明确,此后便相继出现了各种婚姻形式。在我国古代,首先出现的是掠夺婚。  相似文献   

19.
婚姻与家庭     
婚姻是两性之间在性和生活的一些其它方面,具有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一种社会关系。它随着权利与义务的形成和发展,而在两性关系中发展起来。规范相互权利与义务的范围与程度,经历了群婚、一妻多夫、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和野合婚、走访婚、对偶婚两个方面的演变。各种婚姻形式在这两条互相垂直的发展方向中处于不同座标,呈现出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形成不同的婚姻形式。群婚和野合婚是最原始的婚姻形式,作为人类婚姻关系发展的起点,通常二者处于对应状态。但发展的不平衡,在一些民族中,一方面发展为群婚、一妻多夫、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另一方面则分别表现为野合婚、走访婚、对偶婚。也就是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以英雄传奇为题材的小说,但在内容上包涵甚广,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宋元社会的世俗文化。婚姻文化作为世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水浒传》中也得到了体现。其中,入赘婚姻、典身婚姻、抢劫婚姻和改嫁婚姻这四种特殊的婚姻形态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历史渊源,从侧面展现出宋元婚姻文化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