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记录     
<正>@历史袁老师: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慕名而来的学生众多,沈从文突然紧张,呆呆地站了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便急促地花10分钟全讲完了。他再次窘迫,无奈,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传到胡适耳里,胡适微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央视新闻:1942年,晋察冀根据地,因日寇封锁扫荡加上大旱,树叶成了军民的主要粮食,聂荣臻司  相似文献   

2.
威廉:我希望我记得,这太疯狂了,太疯狂了。哦,我的上帝,外面太吵了,这些人在鼓掌。凯特:他们是在鼓掌吗?威廉:我是这样认为的,我是第一个去那里的。你现在看到的这段威廉王子与王妃的对话,是两人在4月30日的婚礼上的耳语。出乎两位新人意料的是,电视麦克风未能捕捉到的英国皇室婚礼上的耳语被职业唇读者解读了出来。威廉王子办公室和王室不得不发布声明,要求媒体尊重这对新人的隐私。  相似文献   

3.
如果是命题作文,赵柏田恐怕跑题了。虽然他在回答记者的疑问时这样说道:"书名《赫德的情人》,并不是我故意往历史的面团撒一层胡椒粉来赚取眼球。"某报相关报道立刻用"《赫德的情人》探佚赫德情史"的标题来响应胡椒粉的效果。看看,并不是我一个人想歪了。  相似文献   

4.
微记录三则     
正@微尘:胡适是推广白话文的先驱。有次课上,有位学生不服气,说:白话文打电报字多,花钱多。于是胡适让学生们用文言文拟一则关于辞职事的电文,挑出一份字数最少且表意完整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念毕,不无幽默地说:"白话文只需3个字——干不了。"  相似文献   

5.
记得从上小学起,双手捧读的语文课本中,鲁迅、周作人、丁玲、沈从文、胡适等学界文坛名字就如雷贯耳般的灌输进了我的脑中,但凡看到这些冠有"著名文学家"、"革命家"等等头衔的文化名人,总使我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好奇心理:  相似文献   

6.
正一名成功的男人背后可能有个默默奉献的女人,一个贪腐官员背后也可能会有一个甚至一群危险情人。近来,网络不断曝出一些官员给情人的奇葩"保证书",将贪官情人再次推进公众视野。记者调查发现,作为贪腐官员身边"狐狸"角色之一的情人会走入三重门:"以色侍权",成为官员编外枕边人;讲而"狐假虎威",借用官员权力牟利;一旦反目成仇,情人则成"反腐先锋"。贪腐官员情人三重门:编外枕边人、权力掮客和"反腐先锋"随着反腐败力度的持续加大,一批贪腐官员相继落马,贪官与情人们的那些事也浮出水面。与情人相关联的"通奸"一词俨然成为今年反腐高频词。作为落马官员的身边人,不少情人要经过三重门:编外枕边人、权力掮客和"反腐先锋"。  相似文献   

7.
在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的民国时代,"我的朋友胡适之"是文化圈内许多人的口头禅,胡适的声望、地位和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本书从胡适的交际圈着手,切入胡适波澜起伏的学术、人生与情感世界,史海钩沉,采珠撷玉,讲述了胡适与"朋友"们在交往当中发生的一个个鲜活、生动、有趣的故事,勾勒出一代大师为人随和、宽容、温情、率真的一面,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本文选编自该书代序。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和胡适之间有着深厚的学术缘分。本世纪初,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先后发表过《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和关于论“墨学”的论著,胡适后来在《四十自述》中说,他的书,“给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正如《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作者罗志所指出的:“胡适治学极受此文的影响是无疑的。” 1918年11月,经友人介绍,梁启超和胡适在天津首次相会,相会的机缘不  相似文献   

9.
这不太好     
读了韩进廉同志的《红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版),对它的整个评价不去说它,但有一点使我十分吃惊:该书第七章"胡适和俞平伯建树的'新红学'"中之"(二)胡适其人及其《红楼梦》考证"一节文字,其关于胡适的介绍、评价,与我的论文《试论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原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新华月报》文摘版一九七九年第五期转载)竟大部雷同.粗略地算了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前,贾平凹《废都》面世,当时很热闹了一阵子。据作者说,这是他"安顿灵魂"的一部书。媒体称它是中国版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而我的浅薄感觉则是:此书似是按《金瓶梅》洁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吴倩 《报林求索》2012,(4):124-129
<正>中国服装产业正从被动前行转变为加速奔跑。加速跑的突围漫长而艰辛,它需要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也需要企业家审时度势的眼界和视野。2012的秋冬巴黎时装周上,YohjiYamamoto(山本耀司)的秀再次获得了满堂彩,一个年轻的记者闯进后台,抓住山本耀司问:"你今年多大了?"山本耀司回答说:"我今年68岁,从事这个行业已经30年了。"  相似文献   

12.
文林 《出版参考》2005,(17):42-43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在绩溪县的上庄村,保留着一代文化巨人胡适的故居,它平凡而真实地反映了徽文化熏陶下的胡适先生早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世界第一套福利国家方案、第一批社会福利立法,出自政治上以极端保守著称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之手,这一组合意味深长.该如何评价,不同政治光谱的史家打了不少笔墨官司,不过都承认其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且历史意义迄今仍难以完全估量.但不管怎么说,自然都绕不开俾斯麦这位捉刀人.可吊诡的是,这一重大社会历史进程在俾斯麦自己的作品中却似乎并不受待见,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其垂暮之年所撰之带有"政治遗嘱"性质的三卷本《思考与回忆》(Gedanken und Erinnerungen)中,几乎就没怎么涉及这一事件.仅是在解释与皇帝威廉二世的分歧时,给福利立法进程末期的"劳工保护"争论留下了只言片语,他说:"我反对这一赦令(即1890年2月4日威廉二世关于赞同颁布《劳工保护法》的赦令.笔者注),首先是因为我认为在法律上禁止工人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情况下支配自己的和自己家庭成员的劳动力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一生学识渊博,在众多领域都颇有建树。胡适在几十年的报刊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报刊理念。其中,"独立"是胡适报刊理念的一个核心,它包括三个方面:身份、言论独立;精神独立;经济独立。  相似文献   

15.
胡成业 《图书馆》2002,(2):95-95
胡适说自己一生有三大喜好 ,即“读书、写作、交友”。晚年胡适在同别人谈起做学问 ,尤其是做国学类学问的方法时说过 :“每一部大书都摸过 ,以后知道要什么材料 ,才知道向什么地方找。先要把自己这一行的各种类书、字典、辞典收购起来 ,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 ,这是要紧的工作。像历代帝王的年代 ,汉武帝、武则天都有许多年号 ,从前都是硬记的。历代帝王的年号 ,我可以记得百分之九十五六 ,哪一年号在哪一个世纪也要记住 ,我花了多少的时间 !”欧阳修有“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功夫 ,胡适不少文字 ,很多也是在轮船上、火车上、旅馆中做出…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12月14日,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筹办的"纪念胡适诞辰120周年胡适生平著作展"在图书馆阳光大厅展出。胡适是中国近代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政治史上最具影响,备受关注的人物之一。由于与北京大学的深厚渊源,他对北京大学也贡献颇多。胡适曾于1957年在纽约立下遗嘱,将留存大陆的102箱藏书资料捐赠北京大学。由于历史原因,胡适遗嘱并未完全落实,其藏书主要部分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
一 "威权"坐在山顶上, 指挥一班铁索锁着的奴隶替他开矿. 他说:"你们谁敢倔强? 我要把你们怎么样就怎么样!" 奴隶们做了一万年的工, 头颈上的铁索渐渐的磨断了. 他们说:"等到铁索断时, 我们要造反了!" 奴隶们同心合力, 一锄一锄的掘到山脚底. 山脚底挖空了, "威权"倒撞下来,活活的跌死! 此诗题为《威权》,是一首典型的左翼诗,作者是胡适.《威权》的末尾有一个注释:"八年六月十一夜.是夜陈独秀在北京被捕;半夜后,某报馆电话来,说日本东京有大罢工举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诗歌非常时尚,连郭沫若为自己的诗集《女神》写的序诗,也会写成这样:"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因为我除个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所以我把她公开了."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与胡适,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著名学者,其实,两个人的祖上就有过交往,据张爱玲在文章中回忆说,有一回,胡适去看望张爱玲,“他(指胡适)讲他父亲认识我祖父,似乎是我祖父帮过他父亲一个小忙.”张爱玲的爷爷就是清朝末期名臣张佩纶,当年,还只是一名秀才的胡适父亲——胡传找到他,请他写了一份推荐函,去吉林、黑龙江边境找钦差大臣吴大澂,想得到他的关照.胡适指的就是这件事.  相似文献   

19.
大学时代我读过黑马老师翻译的劳伦斯散文,印象挺唯美;对于劳伦斯,我还读过他自认为"艺术上最圆熟"的<恋爱中的女人>(郑达华等译作<恋女>),惊讶于他"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日常生活的戏剧化技巧,我喜欢上了劳伦斯.大概2004年知道黑马已经把劳伦斯的小说散文基本都翻译过来,又刚刚杀青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相似文献   

20.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文章认为,胡适是一个"有贡献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学者",是一个"历史上有功绩,而又不与朽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学者","在人民心上总是能保持受尊敬的地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