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思辨力?“中国批判性思维学科”第一人谷振诣认为,思辨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思辨力?"中国批判性思维学科"第一人谷振诣认为,思辨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技法阐释】高考作文试题,一般都会在考核考生的思辨能力方面提出较高要求,是否具有思辨性,业已成为衡量一篇考场作文成败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何谓思辨?思辨就是思考与辨析。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简要地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就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笔者认为,思辨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联系知识和觉悟的桥梁。思辨能力越强,分析、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越多,觉悟提升的空间就越大。政治教师应从课堂表述训练、构建知识体系训练、思维训练、开展专题辩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涛 《湖北教育》2023,(1):50-51
<正>所谓思辨,就是思考、辨析。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进行辨别。写作是作者思维活动的外现,只有作者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才能写出具有思辨性的文章,所以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极其重要。提高学生作文的思辨能力,必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也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活动有余,思维不足,内容丰富、深度不够"的现象,因此,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要关注对思辨层面的追求。一、捕获思辨的题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思辨的题材其实隐含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的目标重点,具备敏锐  相似文献   

7.
正思辨能力即对事物的思考辨析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过程;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过程。高中语文作文大多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即对一观点展开阐发与讨论,需要采用严密的逻辑将事件及事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阐释明白。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培养思辨能力,加强对社会事件的深刻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文有没有逻辑?语文讲不讲究思辨?在这样的疑问中,我开始了关于语文思辨性和培养思辨能力的探寻。所谓"思辨"是指同"经验的思考"相对,指不依赖于任何经验只进行纯概念和纯理论的思考[1]。它包括分析、推理、判断及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进行辨析的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目标应着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审视的习惯,注重思维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所谓思辨,就是思考、分辨。思辨能力就是能否准确地、多方面地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是将现有的知识经过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活动,从而作出新结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思辨,在本文中专指思考辨析,所以,思辨能力也就特指思考辨析的能力.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斥着各式各类的问题探究、人文精神培养和应试性训练等.思辨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倒成了冷冷清清的灰色地带.以前,我们都爱讲,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不能忽视,那就是思维能力,因为听说读写能力都要靠思维能力来支撑,其质量的高低是由思维质量的高低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上的思辨能力主要是指思考辨析能力。这种思考是多角度、多层次、发散性的思考,而辨析主要是对不同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辨别出其优劣所在。从深层意义上讲,思辨是指我们要善于在解题后进行反思;要学会发现解题中的错误和错误的根源;要善于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更要善于从题目所给的信息中或解题的过程中,以及从自己得到的结论里进行引申推广,以便能开拓自己的思维,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下面笔者以教  相似文献   

12.
思辨教学是语文课改中一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语文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疑难、思考疑难、辨析疑难、解决疑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思辨能力即思考与辨析的能力。从小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预设,有效引领,促进思辨;立足文本,鼓励质疑,疑中有辨;教为主导,长善救失,思辨有法。  相似文献   

14.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用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刖分析的一种能力,思辨能力是一种人在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掌握科学的思辨方法,对于学生分析、利用信息.自觉抵御社会的小良现象.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梅媛 《四川教育》2020,(6):49-49
思辨力是指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学生思辨能力的高低对语言、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在不同的文体中确立思辨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的节奏张弛有度,教学内容灵动高效。一、以教材编排的视角研读文本。《丁香结》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宗璞。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富含哲理意蕴的散文。全文围绕丁香结展开。作者从晴日里丁香花的美写到雨中丁香花的美,由雨中丁香结联想到人生结,并由此引发人生思考:生命需要丁香如雪,也需要丁香结做伴。以此表达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所谓思辨能力,指一个人对事物的思考辨析能力。目前学生审题能力不强,认识事物片面肤浅,而高考作文要求却有所提高。下面我想结合《考试大纲》写作部分中的三项要求——“符合题意”、“深刻”,“有创新”,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语文学科应该"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强调理性和严谨",要求学生"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所谓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思考就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就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便是思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注重培养有立场、有理想、有思想、有理智、有自尊、有规矩、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思辨,即思考辨析。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性话题就  相似文献   

19.
<正>一、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思辨能力内涵思辨能力指用辩证的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思辨”和“思辨能力”多次被明确提出。本文所探讨的思辨能力主要指小学生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的独立思考以及辨析的能力,从而能在学习与真实生活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思辨指的是思维过程,包括观察、认识、分析、判断和方法。儿童的思辨能力,不仅仅是指对学科考试题目的思考,更是指对各种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思辨教学的进行往往离不开话题的设置。本文主要从创设多角度话题、创设准则冲突话题等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