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设疑激趣兴趣以需要为基础。笔者根据小学生好奇的特点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 ,创设“旧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的情景 ,从而揭示矛盾 ,促使其产生探究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 ,积极动脑思考。在教学“三角形的三内角和等于180°”时 ,我采用“猜度数”的游戏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我请同学们都量出他们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 (学具 )的三个内角的度数 ,并报出其中的两个…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有意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出错,使其在受挫中“吃一堑”,在顿悟中“长一智”,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请看下面的教学实例: 〔实例一〕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规律后,教师拿出一个硬纸做的等腰三角形,问学生:“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接着沿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对折,使其成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继而追问:“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由于受三角形面积大小关系的迷惑,很肯定的答道:“90°!”抓住这一时机,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3.
1.用设疑导入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动性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教师有目的地给学生设计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由质疑到思考,由思考到释疑的一种方法,达到以石激浪的目的.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向学生提出他所画的三角形,只要说出其中的两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造成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着重要的意义。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叫学生说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教师猜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对教师能准确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感到非常好奇,都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去…  相似文献   

5.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某教师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先让学生量一量三角形上每个内角的度数,进而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二步:进行猜想: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为此,教师可以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引发思考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分别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7.
孙振霞 《山东教育》2009,(12):41-41
1.引发好奇心,诱发创新欲望 诱发创新欲望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例如,我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个数能被几整除。学生好奇老师为什么一下就能判断随意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呢?这种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诱发创新的欲望。  相似文献   

8.
“奇”引“趣”,“趣”生“爱”。这是儿童认识事物,特别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创设新奇别致的学习情境,可更好地诱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他们的“爱学”和“乐学”情绪,驱使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使教学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根据这一思想,教第九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概念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新课开始,我首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三角板在自己的练习本上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把量数分别记在对应的三个角里。然后,我从全班学生中点出10人站起来,要他们顺次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往往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人们去探索、寻找问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执教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度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便让每个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各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然而,大部分学生测量的结果都不是180°。教师就通过投影展示少数学生测量结果是180°...  相似文献   

11.
这是我上的一节研究课。这节课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我静下心来,总是能感受到学生思考的气息,感受到学生的思维给课堂带来的挑战与生机。对于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前面认识角的基础和提前预习的习惯。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我的教学思路是:交流——验证——问题——结论。果然不出我所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内角这个概念,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于是,我提出研究的问题: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学生研究前,我们简…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编排了三角形的特性、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从"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的教材编写可以看出,教学这一知识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的方法探究内角和的规律.我们还觉得对这一内容的教学,除了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外,还需要增加图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展开空间的想象.出于这种想法,我们对此课作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编排了三角形的特性、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从"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的教材编写可以看出,教学这一知识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的方法探究内角和的规律.我们还觉得对这一内容的教学,除了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外,还需要增加图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展开空间的想象.出于这种想法,我们对此课作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课前思考 在和老师们一起研究"三角形内角和"这个教学内容时,我们发现北师大版教材以引导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为主线,精心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合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让我有了给学生上课的冲动。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素养。"我认为猜想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学生探索数学的大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以"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数学猜想的课堂建构策略。一、巧妙预设,激发数学探索猜想具有启迪思维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善用猜想,让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并引导其进行探索,会收获意外的惊喜。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通过测试,了解到有93%的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  相似文献   

16.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好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生初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三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误认为剪成的一个小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背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执教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度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便让每个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各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然而,大部分学生测量的结果都不是180°。教师就通过投影展示少数学生测量结果是180°的"作品",然后得出结论。不料,有的学生开始反驳: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前,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顺学而教,课堂教学的重心必然从"发现规律"升级为"验证结论"——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之所以为180°的探究过程,让数学学习在建构中走向丰盈和深刻。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 一、在解题方法比较中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教学中要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在教学中可以经常问学生:"你还有其他解法吗?""这个方法好在哪里?"等等.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 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探索一:4人小组合作,用手中的量角器量出三个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小组合作后交流、汇报. 探索二:将纸片上的△ABC三个内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合在一起,你有几种拼合方法,经过拼合你能发现什么?  相似文献   

20.
兴趣、好奇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取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等手段,能有效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问题谈点体会.一、设疑激趣、变"教"为"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