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具备必需的软、硬件环境,在整合过程中,为使整合科学合理,应把整合过程分为确定教学目标、创设学习环境、接受和重新建构、评价和反馈、调整和补充等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提出到实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阶段。过渡期的资源库阶段。现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阶段。纵观这三个阶段不难看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如下特点:信息技术对学科内容的包装,信息技术思想对学科过程的影响,是信息技术对学科内容的单向整合,发展到目前整合的双向性,学科内容可以表现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渗透信息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高师数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需求脱节,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数学教育实践环节薄弱、课程内容不符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等。这严重阻碍了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本文主张通过优化数学教育课程结构、整合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数学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等措施来满足数学教师专业化职前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22):24-25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与观念。了解课程的发展脉络,掌握不同历史阶段和场景下课程的发展过程是学习课程理论的基础。本文将从中国和西方切入,沿着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轴线,整理并浅析课程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要求的持续变化,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变革先后历经了学科课程发展阶段、四育并重课程发展阶段、科际课程发展阶段、统整课程发展阶段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发展阶段。为了全面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教育主管部门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维度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与变革,丰富了课程的类型、增强了课程的整合性、提高了课程参与的多元化、提升了课程的衔接性,但仍存在课程整合程度不高、课程评价引导力不强、课程实践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需要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式统整课程,以素养为导向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以及构建清晰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等深化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70多年来,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探索、特殊发展、革新、深化和新时代构建五个阶段.其成就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成效显著,课程内容与社会历史发展结合紧密,课程人文性价值取向逐渐加强,"五育融合"发展的课程育人体系逐步构建.面对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育人的全过程,拓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融入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建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及植入劳动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7.
立体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课程已经体现出立体化的发展趋势。立体化课程是从课程与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和连续性的整体出发来考察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结果,它表现为课程目标多维度、资源形态多样化、课程内容生成性等特征。立体化课程建设是资源开发与教学过程的连续统一,是课程与教学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创业教育经过60余年的发展渐趋成熟。中美创业教育之间的差距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在发展阶段、目标定位、课程、教学等方面。为推进创业教育健康发展,需认识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以就业为目的;创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而不能只拘泥于高校;创业教育需要整合课程,系统培养,而不是只开展一些活动。  相似文献   

9.
实现高校劳动教育目标,发展高校劳动教育其关键在于构建和实施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而构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首先需要厘清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意蕴,并为其合理性进行辩护,主要表现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将“立德树人”作为价值目标,走向“具身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但是,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课程意识滞后、课程设置片面化、课程实施主体缺位以及课程评价不完善等诸多现实困境。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困境的消解,需要高校提升课程意识、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实施主体支撑、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课程的时代状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作为核心手段与途径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发居与改革,无不主要指向对课程的探究与定位,以课程变革为主旋律。然而,课程的存在状况却令人担忧。历史发展表明,课程领域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理论的外化与冲突、实践的封闭与单向度、改革的失败与钊摆现象等方面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就难以摆脱困境,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实剩与成功。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它与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相呼应,是一个主动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领域深度应用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它又为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与支撑。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已成为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的观点是:用整合的理念与实践组织、实施和管理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需要入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中间过程和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将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层次,并对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的特点、教学的指导思想、主要技术特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总被引:82,自引:2,他引:82  
文章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需要入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中间过程和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将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0个层次,并对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的特点、教学的指导思想、主要技术特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川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9):42-43
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教育民主化的实现.高职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师为开发主体,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整合课程资源.其开发方法主要包括CBE课程开发和VOCSCUM课程开发两种.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方法到组织形式的全面变革。信息技术和教育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使用的培养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位教改阶段。后三个阶段通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技术投入与学生学习投入是不同的。由于大城市、小城镇、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致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存…  相似文献   

16.
论高师历史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师历史课程改革应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高师历史课程的综合化改革是有效衔接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和改革开放意识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21世纪史学研究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实施课程标准对高师院校历史教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正在实施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为标志的深刻变革,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在这一改革过程当中,不仅从事中学历史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着重新学习、重新完善自我的重大压力,而且高师历史教育也需要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体系等诸多方面去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课程育人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基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各种课程形式为媒介开展育人活动的教育行为.课程育人的逻辑意味着课程在发挥其育人功能的过程中有其自身演变的规律,人们需要遵循特定的规则去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课程育人的基本逻辑体现为从不同视角考察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历史逻辑、社会逻辑和知识逻辑.在当今时代,课程育人表现出有别于过去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基本的取向,即人本化育人、现代化育人和特色化育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目前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发展,探讨了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必然性。整合化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完整和谐儿童的需要。同时提出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策略: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整合观念,实现教育目标的整合,利用生活实现课程的整合,通过游戏活动整合课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扩展阶段(1993年以后)、实验创新阶段(1999年至今)。现阶段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受到进一步重视,社区教育课程内容趋于拓展和丰富,课程呈现特色化。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今后如何发展,需要在其价值取向上达成共识,因为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基于人们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课程建设上必然表现出一种倾向性的观念。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等课程价值取向对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影响较大,呈现出实用性取向、民主与公平取向的特征。所以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总体趋向是,课程建设采取分权为主、协调统整政策,课程设计采用多方参与基本方式.课程实施和评估重加科举期.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