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黑斑蛙繁殖期血液中性激素与性腺发育、排精、排卵的关系 ,结果表明黑斑蛙每年清明前后产卵 ,产卵季节雄蛙血液中睾酮和雌蛙血液中雌二醇含量匀较高 ,四月中下旬达到最大值 ,繁殖季节过后 ,性激素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物学课本介绍了蛙的发育过程,在蛙的发育季节可组织学生采集蛙在各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标本,进行制作。1 采集 受精卵的采集,在有水生植物的水田或水沟中,寻找蛙卵堆成块状的进行采集(若卵排成带状的即是蟾蛛的卵)。采集的蝌蚪要分别有外鳃的、外鳃消失、长出后肢的、长出四肢的。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尾巴较长,口在头的头端,鳃孔位于头部的左侧(蟾蜍的蝌蚪身体呈黑色,尾较短而颜色稍浅,口生在头部前端腹面,鳃孔位于头后的近腹中央部)。要采集尾部没有完全消失的幼蛙、成蛙。  相似文献   

3.
春季是青蛙的生殖季节。每到四月的夜晚,郊外的田野里一片蛙鸣。(虫臣)蛙、黑斑蛙、金线蛙、虎纹蛙等各以自己特有的音调和旋律,参加这部混声合唱。但参加合唱的,却都是雄蛙。它们这样起劲地高唱是在召唤自己的异性同类,而这正是抱对的前奏。雌蛙循声会向正在高声鸣叫的雄蛙跳过去,到了雄蛙的面前,相视片刻后,雄蛙就会跳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教材中,曾谈到“生物体内激素的含量极少,却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黑斑蛙的变色实验,来说明激素的生理作用。一、实验原理黑斑蛙背部呈深绿色或黄绿色,有不规则的黑斑纹和短纵脊,还有两条较宽的长背例纵格。其表皮和真皮内均含有黑色素细胞,色素细胞的胞质流动可将色素颗粒扩散至细胞外周或集中于细胞的中央。色素扩散就使皮肤颜色变深,集中就会使皮肤颜色变浅。而黑色素细胞是受垂体分泌的促黑激素控制的,促黑激素能够使皮肤黑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扩散,体色变黑。二、实验过程和结果1、采集8只较大的黑眶赠…  相似文献   

5.
青蛙     
①青蛙,又叫田鸡。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到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称癞蛤蟆。各种蛙有出色的捕虫本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与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歉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青蛙。”②说到青蛙捉虫的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说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  相似文献   

6.
三都县拉揽乡有两栖爬行动物24种及亚种,其中具经济意义的两栖动物有棘胸蛙、黑斑侧褶蛙、中华大蟾蜍;具经济意义的爬行动物有王锦蛇、乌梢蛇、孟加拉眼镜蛇和原矛头蝮.  相似文献   

7.
蛙的趣闻     
蝌蚪在蛙体内生长蛙类是体外受精的动物,孵化成活率不高,全靠大量产卵来延续种族。有一些蛙种具有保护后代的特殊本领,在美洲,有的母蛙背部长有蜂窝状小窝,有的公蛙背部有折皱,让受精卵在背部孵化成蝌蚪再独立生活。澳大利亚有一种蛀产卵受精后,把受精卵吞进体内,胃成为临时子宫,卵在胃里孵化,发育生长,变做小蛙。临产时,一只只小蛙从  相似文献   

8.
结合课堂教学,捕捉一只活青蛙(如黑斑蛙),用小网罩(如小塑料淘米箩)倒扣青蛙于水槽中,注意槽中水面须高于倒扣网罩高度,若网罩上浮,可加压物体,  相似文献   

9.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般分为两个时期,胚胎发育时期和胚后发育时期,前者指从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胎的发育时期,后者是指胚胎从卵膜孵出或母体出生后直到成体死亡时期。胚后发育又有变态发育和直接发育两种形式,有些动物幼体的形态构造和生活方式,与成体显著不同,在变为成体的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变化的,称变态发育,如蛙类和昆虫等。反之,称为直接发育,如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系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潮汐图》是一部令人心潮澎湃却难于评述的小说,里面有一只无与伦比的巨蛙。这只从灵蟾千里万里化作标本的蛙,这只识人悲苦、感人凄怆的蛙,既像是珠江流域从清末十三行流传到现下的一则神秘传说,又仿佛潜行于殖民的、博物的全球史中的一只怪物幽灵,也可能只是一个广州女人的奇梦,梦里她生养和庇佑一只巨蛙从流沙渔船到帝国自然博物馆的流浪与探险,一出命运串起历史的西游记,且行路且离别。  相似文献   

11.
《潮汐图》是一部令人心潮澎湃却难于评述的小说,里面有一只无与伦比的巨蛙。这只从灵蟾千里万里化作标本的蛙,这只识人悲苦、感人凄怆的蛙,既像是珠江流域从清末十三行流传到现下的一则神秘传说,又仿佛潜行于殖民的、博物的全球史中的一只怪物幽灵,也可能只是一个广州女人的奇梦,梦里她生养和庇佑一只巨蛙从流沙渔船到帝国自然博物馆的流浪与探险,一出命运串起历史的西游记,且行路且离别。  相似文献   

12.
杜煜 《科幻画报》2022,(1):111-112
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由受精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图,启发学生多细胞生物发育过程是由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细胞数目不断增多,逐渐成为成熟个体。  相似文献   

13.
自然第二册《青蛙和蟾蜍》是一篇培养儿童系统观察生物发育过程的极好教材。这课以观察蛙类的外形和发育史为重点。课文最后一段里提到要求同学们继续观察青蛙和蟾蜍的变化。蟾蜍和青蛙一样,一生中虽然也要经过卵、蝌蚪和成蛙三个阶段,可是,它  相似文献   

14.
陆海泉 《广西教育》2005,(7C):67-67
[问题]雨后的草地上,位于A、B、C三点的3个小水塘在晨光下不断地眨着眼睛,两只青蛙围绕水塘欢快地跳来跳去,老蛙突发奇想,给小蛙出了一道难题:要求小蛙位于点P处,第一次从P跳到关于A点的对称点P1;第二次从P1跳到关于B点的对称点P2;第三次从P2跳到关于C点的对称点P3……以A、B或C点为对称中心点继续跳下去。  相似文献   

15.
<正> 蛙的肠系膜、舌、后肢足蹼、肺以及膀胱等部位的组织薄、易于透光,适合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血液循环情况。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 活蛙或蟾蜍(小的比较好)、剪子、解剖刀、镊子、探针或乙醚、带孔蛙板、大头针、生理盐水、显微镜。 (二)操作过程 1、毁脑和脊髓:用探针将蛙脑和脊髓毁坏,或用乙醚将蛙麻醉,然后将其仰卧固定在带孔的蛙板上,使腹部一侧靠近板上的圆孔。 2、解剖:用剪刀在靠近板孔的一侧腹壁上剪一纵口约1~2cm(注意避开腹中线内侧的腹静脉),用镊子从直肠上部拉出一段小肠(如图)  相似文献   

16.
蛙,指无尾两栖类动物,与山椒鱼及蚓螈血缘相近,全世界约有三千种,分布广泛。蛙又分为完全水栖性、陆栖性、树栖性和穴居性。蛙与蟾蜍都属于无尾两栖类,不过,“蛙”及“蟾蜍”的定义并不严格。“蟾蜍”通常指皮肤干燥的陆栖种类,“蛙”则代表半水生、皮肤湿润的种类。和修饰形容词并用时,“蟾蜍”通常指任何和北半球普通斑点蛙不同的无尾两栖类,例如铲足蟾或树蟾。一般来说,“蛙”泛指无尾两栖类。跳跃之谜有人认为,完全水栖的蛙,可能是在蛙已改变或适合陆地的跳跃后,再度侵入水域生活。从这个观点看,跳跃或许是为了快速逃离捕食者而从岸边进…  相似文献   

17.
用红宝石激光微束(聚焦光斑直径10μ)照射黑眶蟾蜍二、四、八细胞期的分裂球和原肠胚,产生的畸形胚胎和死亡率,可因发育时期不同和照射能量密度的大小有所差异。发育时期愈早,其死亡率愈高。在二细胞期,当照射能量密度低于312μJ/μm~2时。观察不出有显著的外部变化。照射能量密度提高到312、470或623μJ/μm~2时,胚胎死亡率亦随之增高;但用1244μJ/μm~2的能量密度的光束照射,全部胚胎死亡。正在分裂的卵被照射后,发育成为各样的畸形胚胎或蝌蚪而死亡,只少数能够发育至变态成小蟾蜍。用623μJμm~2能量密度照射二细胞期卵裂沟的卵,多数只能发育至原肠胚,少数发育成为头部分化不全的蝌蚪而死亡。用相同能量密度照射黑眶蟾蜍和泽蛙的二细胞期分裂球,由于黑眶蟾蜍卵皮层的色素较泽蛙的黑,增强了激光微束照射的效应,致使死亡率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牛蛙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 牛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体重可达1公斤。原产于北美洲落基山到加拿大一带地区。由于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滋补解毒等功效,是一种高级食品,所以被许多国家列为养殖对象。我国先后五次从国外引种,最后一次是1963年周总理出访古巴时,带回一批牛蛙,分发到湖南、上海、广东等省市试养。零陵地区近三年掀起了养殖牛蛙热,我校1989年从外地引种,由于没能解决铒料问题而导致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9.
蛙类越冬期不食不动,靠体内积蓄的肝糖、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生命;靠湿润的皮肤,进行微弱的呼吸。在我国,蛙类越冬期自南向北逐渐延长。我省一般在10月下旬,外界温度降至10℃时,蛙类停止活动和觅食,潜入杂草丛生的土堆、田埂洞中、草地、水沟、池塘底淤泥或阴湿疏松的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底或4月初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蛙类开始苏醒,出来活动。我省蛙类越冬期约四个多月。漫长的越冬期、给蛙类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体质消瘦、抗寒抗病能力减弱、野外鼠类等敌害捕食严重,造成蛙类大量死亡,对来年的蛙类繁殖影响极大。同时,漫…  相似文献   

20.
1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过程造成的异常变化,来说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2 实验器材 受精蛙卵,面包(或菠菜),水生绿色植物,水蚤,玻璃瓶(三个),池水,小刀,量杯,天平,研钵,捞鱼小网,甲状腺素药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