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萨满教“万物有灵论”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基本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之英雄主义精神和生死观的生命线 ;萨满教“三界说”在《江格尔》里体现了“神本文化”;而萨满教的控驭行为 (巫术 )则反映了《江格尔》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过渡的状态。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史诗《江格尔》的基本故事情节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相似文献   

2.
神话英雄史诗《江格尔》展示着蒙古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个体生存状态。史诗的既成审美对象是以一种感性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美学观念,这种原初的美学观带有明显的神话思维特征。《江格尔》具有东方审美观的特质。东方审美“同情观”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史诗《江格尔》原始审美表征表现为:萨满思维、生命为美、物我同一等。  相似文献   

3.
勇士、美女幻化成蜘蛛的题材普遍存在于蒙古史诗中,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规范化的勇士幻化蜘蛛母题.这类神变题材对史诗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节的丰富诸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现了蒙古民族对超自然、超现实神秘力量的祟尚,增强了史诗的趣味性和艺术力量.蒙古史诗中神变题材的产生并不偶然,是源于一定的宗教观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蒙古族传统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崇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且极富魔法变化观念.史诗《江格尔》中出现的勇士、美女幻化成蜘蛛的母题同其它类型的幻化题材一样,都是以一定的宗教观念为基础,是曾经存在过的某种宗教观念向审美的文学艺术形式积淀和演化而来的结果.《江格尔》中出现的勇士幻化成蜘蛛的题材,同蒙古民间流传的蜘蛛预兆凶吉的观念,在起源上都是以一定的宗教观念为基础的,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丰富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英译研究,采取模因论相关理论对《江格尔》英译开展研究。在概述模因论、《江格尔》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了《江格尔》英译本和英译研究的现状,对《江格尔》英译的模因复制4个过程进行了调查,进而对《江格尔》的文化模因英译策略进行了研究。在传递蒙古族异质文化模因时,应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2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的比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在描绘古代草原人民美好的杜会理想、塑造勇士们的英雄形象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比喻和夸张的巧妙使用,是开成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史诗的比喻具有两点重要特色:其一,以赞马的精彩设喻和喻体的恰当选用使比例具备了鲜明的民族性;其二,以喻体的复杂多变显现了比喻的多姿多彩,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的古代传说或史诗里,都有对于美好理想社会的描述.从儒家对"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的响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到蒙古史诗<江格尔>中描绘的美好社会理想都有其相同或相似的共性特征,说明了自古以来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民所追求的理想世界是相同的,心也是相通的.史诗<江格尔>产生在奴隶社会,作品带有时代的烙印.虽然有奴隶,但没有虐待,没有残酷的统治.江格尔用正义战争反对暴政和压迫剥削,使他的人民在宝木巴圣地过着幸福的生活.<江格尔>把理想世界表现于史诗中,这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诗歌是平行式的典型代表,色道尔吉翻译的汉文版《江格尔》保持了这一表现手法。文本中高频出现的存现句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平行式:排比平行、递进平行、复合平行。平行式的存现句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塑造人物、描绘服饰、描写建筑物、介绍处所,营造出诗歌的语言美。解读存现句构成的平行式及所呈现出的语言特色,感悟蒙古民族的认识观、习俗观、价值观,为《江格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史诗《江格尔》在英语世界的推介情况,试图说明在该史诗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有必要对该史诗进行大力推介。文章认为,《江格尔》英译本体现了许渊冲倡导的"三美"翻译原则,该英译本为增强该史诗在更广领域的推介和促进学术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蒙古国搜集整理《江格尔》史诗文本和建构本国《江格尔》史诗传统,经历了一个从翻译介绍卡尔梅克《江格尔》到整理蒙古国境内零散流传的本土《江格尔》史诗片断并建构成本国史诗传统,从翻译和修订卡尔梅克《江格尔》并打造成蒙古文学经典到最后创编完成作为国家标志性文化资源的《蒙古江格尔》的过程。在其中,《江格尔》史诗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史诗传统的建构和本土化最终促成了《蒙古江格尔》的创编。蒙古国建构《江格尔》史诗传统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的《江格尔》研究及草原史诗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格尔〉论》英译本对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江格尔〉论》英译本的分析,述评译者的地位及其在语言、语法、语篇上所采用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1.
透视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保障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民生保障机制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维系与促进机制,社会保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它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便是稳定和有序.但是,当前在我国还存在着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本文从多角度、多侧面探讨了如何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一种具有协调性和有序性的社会状态。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要克服或消除不和谐因素,需要强化社会控制。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社会控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依据我国现阶段面临矛盾的特殊性,应注重发挥社会控制的平衡功能、整合功能和导向功能,以确保我国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有序运转。  相似文献   

14.
山东作家张炜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民粹主义倾向,体现在作家对“土地”、“人民”的深厚感情,城市/乡土文明的决绝对立,回归野地的生活理想,乡村生活的诗意“狂欢”诸方面。他文本的民粹主义倾向具有意义的多指向性和变异性,同时他小说中的民粹主义倾向还揉杂了山东儒家文化的多种质素,具有本土传统话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公平观是一个历史的具体范畴,它具有相对性。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念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浓重的现实关照取向。文章重点分析在社会公平观问题上出现各种错谬认识的原因,进一步把握公平观的科学内涵,明确社会公平对于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和材料统计分析等方法,着重对我院和安徽省现有6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及有关计划措施,进行专题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院和安徽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培养目标尚不明晰,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要求,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研究认为:为了不断培养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专业人才,进一步增强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活力,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加强专业课程与学科建设,加快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深化改革,面向社会、依托市场、协调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亨利·詹姆斯通过描述伊沙贝尔对理想婚姻的追求及失败 ,真诚表达了他对理想婚姻的观点 ,揭示了理想婚姻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通过赞扬伊沙贝尔纯洁高尚的品质以及她对神圣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及追求 ,使人们认识到这种追求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重重障碍和危机  相似文献   

19.
系统清理新时期国内社会心理研究,分析其背景、特点、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可发现:社会心理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有待下一步澄清,相关理论研究有待深化,对策性研究应进一步加强,需要建立起一起稳定的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2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就是通过发展生产力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 ,在致力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 ,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发展目标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发展观。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 ,是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全面发展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