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十六届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于2019年10月在成都召开,研讨班的主题是“数据科学、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来自国内外80余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60余名图书馆员、科研人员及师生等,围绕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在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领域研究与服务实践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等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展示了数字图书馆在开放科学和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新定位、新使命和新发展。文章从开放科学背景下科学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态势、数字图书馆在科学大数据领域的定位与挑战、新技术对图书馆业务体系的深刻变革和影响等三个方面,讨论和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情景,特别是指出了未来图书馆(文献情报机构)将成为以数据知识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集成化跨界知识管理与服务咨询机构”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2.
2015年7月6日至8日,第12届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暨Lib2.15会议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举行。三天的议程涵盖数据服务、关联数据、数字人文、图书馆合作及行业未来等五项分主题内容。通过对会议报告和分享案例的梳理,提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取决于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寻求更大范围的合作,项目实施体现人的价值以及无边界创新创意。  相似文献   

3.
在第九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SILF2018)的数字学术与人文研究分会场举行了一场"互动与争鸣"为主题的讨论,就数字人文的方法与工具、数字人文的定义与意义、如何吸引传统人文学者接受数字人文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对目前数字人文技术进行了全景扫描,为数字人文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于12月16~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新落成的图书馆举行。该研讨班最早由旅美图书馆界学者倡议并始创于2004年,本次研讨班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以及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此  相似文献   

5.
数字学术成果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使人文学者面临学术贡献不被承认的风险,阻碍创新活力的激发和人文学科发展。文章依托网络调查搜集20世纪末以来美国学院艺术协会等6个人文协会制定的6份数字学术评价指南,梳理文本内容,从评价内容与范围、相关部门/机构职责、对人文学者的要求等3方面归纳评价的要素与关键。研究发现:多种非传统的学术成果形态和研究过程均可纳入评价范围,同行评议是重要评价形式;相关部门/机构应明确传达有关数字人文的招聘和评价要求,聘请数字专家、人文学者和数字学术研究经验丰富人员开展评价,在评价中尊重数字人文的媒介多样性,考虑跨学科团队合作带来的额外工作量;人文学者需要了解部门/机构对数字人文工作的支持,清楚阐述自身数字工作的价值和复杂性,制定并说明其数字学术成果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字人文大会是国内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会议之一,也是加强中国数字人文领域专家学者交流合作、展示数字人文理论与实践成果、探讨数字人文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平台。2021年11月6–7日,第三届中国数字人文大会以“时代经纬:迈向新文科的数字人文”为主题在南京大学召开。笔者以此次会议中的专家报告、专题讨论、青年论坛和案例分享内容为综述对象,根据研究主题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数字人文研究中的新理念、新成果。总体而言,本届大会聚焦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文知识生产范式,充分展现了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呈现出了数字人文学科边界不断拓展、交叉融合持续深入、研究视角不断丰富、研究技术持续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The 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 CADAL project is one of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academic digital libraries in China. It began with the China-US Million Book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al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With the great investment of China and the full cooperation of academic libraries CADAL has finally built into a digital library with more than 2. 8 million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world. The success of CADAL is the result of the persistent joint efforts of 841 academic libraries in China and 40 libraries in Asia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In the past 20 years CADAL has given full play to its role as a link and a bridge. The mode of digital cooperation has developed from resource co-construction to diversified sharing. The content of digital cooperation has developed from large-scale digitalization to high-quality special collection. The technological exploration of digital cooperation is gradually becoming intelligent. Digital collaboration has yielded many frui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age and the changing needs of readers the digital cooperation of CADAL was upgraded and the Digital Knowledge Service Alliance was officially established in 2021. The alliance is committed to exploring a new model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knowledge resources as well as a solu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guarantee of academ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alliance will focus on four aspects and build a new platform of knowledge as a service KAAS digital retrospective of books permanent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digital new books procurement and digital knowledge services. On the one hand the digital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 provides knowledge services for readers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opens up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supply chain—publishers libraries and readers and truly realiz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ibraries and publishers libraries and libraries readers and books books and books. And then it will promote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book publishing and services form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l of information chain sharing data chain linkage and industrial chain collaboration. From the digital cooperation of CADAL to the Digital Knowledge Service Alliance academic libraries of China have realized the upgrade from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o collaboration and integration from resource digitization to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knowledge services and from the digital library to the smart library. The development of CADAL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 begins with the digitization of academic resources but the business has already broken through the scope of traditional document services. Its management model is transforming from process-driven to data-driven. Its service content is transforming from digital resource service to digital knowledge service. Its cooperation model is changing from resource co-construction to ecological co-construction capability sharing and process collaboration. 1 tab. 33 refs.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8.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F0003-F0003
2013年6月5日上午,"深圳大学图书馆30周年馆庆暨第十届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在深圳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170多所各类型图书馆的馆长、专家和代表近400人参加了庆典.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以"互动与共生:数字人文与史学研究"为主题,围绕"数字史学与量化史学""数字工具GIS与史学研究""史料与历史文献数字整理"和"史学研究数字环境与网络基础设施"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对高校图书馆实践数字人文提出了一些新主张和新看法。  相似文献   

10.
#1评估出版商元数据的精确性 问题:不规范的OpenURLs和DOIs阻碍了用户链接到相应的内容。出版商生成的元数据也许可以为他们自己的应用系统中工作,但是出版商们却常常忽略在下游那些使用相同元数据的消费者和内容所有者的感受。干净整洁的元数据对于链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纸本出版物的元数据好像天生就比数字出版物的要差一些。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项目和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共同举办的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对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的概念、内容与实践进行了全景式扫描,集中对数字技术与历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学等人文学科融合的"历史学与史料的深度挖掘""语言文学与文本处理、知识探索""人文艺术与数据可视化呈现"等三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四个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可具体实践的方面:分类汇总整理并展示来自全球的数字人文数据库、工具软件或平台;开展数字人文数据集建设;新增数字人文咨询;成立数字人文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于2008年12月16—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新图书馆举行,三百多位图书馆同仁参加了研讨班的学习。该研讨班最早由旅美图书界学者倡议并始创于2004年,已成功举办过四届,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有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逐步成为我国图书馆界全面了解国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获得新信息和新技术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从人文学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文学者如何看待数字人文,他们又如何被数字人文的浪潮所影响。通过对人文学者数字学术认知与数字学术需求的考察,为数字人文服务和系统设计奠定基础。[方法/过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4个领域展开比较研究,并以访谈素材进行饱和度检验,构建起"认知-预判-担忧-需求与应对"的质性主线。[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不同领域人文学者对数字学术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但对其影响的预判也存在共性之处,他们普遍认同数字化对人文的研究素材、研究方法、知识传播和研究问题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面对数字化浪潮,人文学者的担忧主要包括对数字学术研究深度的担忧、对学科主体地位的担忧和对技术环境下学术伦理问题的担忧;最后,人文学者在自身能力提升、数据、技术、科研评价体系方面存在许多需求,其中对"基础设施"和"数字项目"的需求最为迫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本文通过对2019年国际数字图书馆联合会议(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y,JCDL)的录用论文进行整体回顾,梳理了本届年会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学科发展动态,以助国内图情领域学者更好地了解本届年会成果,把握国际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进行研究。[结论/发现]本届年会更加关注数字图书馆如何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数字人文馆藏资源的利用等实现信息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图书馆如何通过海量大数据挖掘与利用、用户行为分析提升其服务水平;如何通过对学术文本资源深入挖掘,实现信息计量学在学术评审、学术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创新/价值]本文揭示了国际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展望了未来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学术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快闪报告"是第九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SILF2018)"数字学术与人文研究"分会场的一个特别环节,12位分别来自哈佛大学、伦敦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图书馆的报告人,围绕"技术变革范式""数据塑造世界"和"需求决定导向"三个方面的议题,从"方法与工具""基础设施建设"和"用户体验"等角度,分享各自在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数字人文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电子书到自助出版,从关注全民阅读到关注国民的数字阅读,出版业面对数字时代的斑斓浪潮,应接不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自2006年开始关注并邀约国内外出版各界人士,持续四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跨越8年时间探讨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议题。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14-16日,“2006·北京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发展战略与实践)高级研讨班”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研讨班由清华大学图书馆、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这是继“2004·深圳”、“2005·厦门”两届研讨班之后,海内外从事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同仁们的再次相聚,共同探讨数字图书馆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过去十年,公众科学已经从一个新兴概念逐渐演化成互联网环境下群体协作的利器。然而,由于公众科学项目发起主体的多元性、参与方的广泛性和异质性、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还有很多难点。科研众包理念是成功开展公众科学项目的前提和重点,因此可以作为公众科学的理论视角去进行概念解析,而对于科研众包类型的解构也将有助于公众科学项目的模式设计。本研究认为基于科研众包类型和公众科学开展环境两个维度,可以有效构建公众科学项目的业务模式并进行业务划分;以“机构观”的思想去驱动、管理并维系公众科学项目的发展,加入第三方组织机构这一实体可以重构公众科学项目的运作模式。而立足于图书情报学科,可以对数字人文类公众科学项目进行深入探索,尤其可以从特色馆藏利用、数字人文平台构建、科研数据管护以及用户激励和培训等方面开展后续工作。图4。表1。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目录学专业委员会举办、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5月18日在西南大学成功召开。这是继1983年“沈阳会议”、1991年“南京会议”、1994年“太原会议”以及2004年“天津会议”之后,关心目录学发展的专家学者再次齐聚,共商目录学发展大计。开幕式由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小昭教授主持,西南大学副校长黎小龙教授、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陈朗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欢迎辞,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目录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倪晓建教授致答…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2012年6月在苏州举行的“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暨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