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要论述认识信念的概念、认识信念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状况及其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向:发展理论与结构理论,并重点论述认识信念与个体信息查询行为关系的已有研究成果,实证研究认识信念对我国大学生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信息查询模型的研究仍处于前理论阶段,改进和完善现有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了Ellis模型的演化历程,包括Ellis模型的扩展模型、Ellis模型的阶段化、Ellis模型的策略化以及Ellis模型与其他模型结合的内容和特点。指出Ellis模型演化的内因源于其非情境性和适应性,提出要丰富和深化信息查询理论,促进Ellis模型的应用和发展,需要明确设置具体情境,准确界定行为特征,加强与其他信息查询模型的交融,指导信息查询系统的交互设计。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具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物质基础。本文从医学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医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并对高校图书馆对医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成鑫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
本文从青少年信息查询行为的种类、信息查询行为的特点以及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青少年的信息查询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青少年的教育和培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组织与查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国外实际运行的几个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的具体方法以及相应的信息检索、浏览功能,分析了它们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浏览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陶方林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28(5):50-53
从抽样调查分析与个别访谈结果来看,高校教师信息查询行为普遍受省时、省心、省力三方面因素影响,因而在信息源与信息渠道的选择上趋向可近性,在信息检索方式与方法的偏好上倾向易用性,在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的行为上谋求最小努力。文章据此构建了高校教师信息查询行为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和各类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儿童越来越多、越来越早地接触到网络信息。本文结合3—8岁低龄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行为、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并发现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网络信息行为及认知上的诸多特点:儿童网络信息行为在频率和多样性上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可联网设备在交互方式(如触屏、语音命令)上的革新;尽管儿童有网络信息接触经验,但他们缺乏对网络信息本质来源、传播方式和内容范围的理解,儿童倾向于利用已有的、基于真人和电子设备的认知图式去理解网络信息的特征;儿童能够将网络视为媒介,比较网络信息与其他来源信息在可信度上的差异,但儿童能否认识到不同网络信息存在可信度的差异,以及能否运用一些启发式去评估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还有待探讨。未来研究应将低龄儿童群体纳入图情领域网络信息行为与信息素养研究的视野,弥补对该年龄段群体研究的缺失,并在研究内容上深化、在方法上创新,加强对儿童网络信息行为与认知的基础研究,加强对少儿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儿童信息素养教育等应用对策的研究,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儿童的“数字化”成长。表1。参考文献48。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类信息处理的认知约束,用户很难在信息过载的电子商务网站中快速找到与其需求想匹配的产品.尽管推荐系统有着提高用户快速找到产品效率的潜力,但这种潜力能否最终实现,取决于用户能否有效地接受和使用推荐系统.本文首先对推荐内涵和类型进行了总结,重点对事前和事后两种推荐类型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目前推荐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再次对推荐技术用户接受行为研究进行了总结;然后基于用户认知理论对推荐技术用户接受行为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构建基于B2C网站的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分析,分析了用户认知风格差异对模型的影响,并基于模型验证结果对卓越网推荐系统使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意义]探究互联网情境下用户人格特质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为规制互联网行业发展及引导互联网用户信息采纳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采纳模型、人格特质理论,探究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调节效应。采用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使用ologit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采纳模型在互联网情境下更为重要,互联网信息质量与来源可信度决定互联网用户信息有用性的感知水平,进而影响信息采纳行为;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力,且这种影响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协同创新理念探究了信息中介存在的理由,论述了信息中介商协同创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三个行为特征,表明了信息需求方与信息供给方在协同行为下,通过信息中介商协同提供信息,依靠信息传递、市场信息研究、信息分析与预测、网络信息检索等服务手段达到需求目的,阐述了信息中介活动以信息服务为主体,其服务的经济特点明显,是现代市场经济下信息商品化服务的必然趋势,是网络时代不可缺少的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6.
信息行为干预对不良健康行为改变进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通过实验研究考察不良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行为作用机理及中介变量,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并验证不良健康行为干预方案,更好地进行个体行为干预从而促进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过程]基于跨理论模型和相关测量工具,将受试者进行行为阶段划分。结合不同阶段信息行为特点,对不同阶段的受试者信息行为进行干预并考察中介变量。[结果/结论]三个组中,信息行为干预组的改变最为显著,优于自然组和单纯的跨理论模型干预,证明信息行为干预策略和方案是有效的,信息行为干预对促进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变有积极影响。建议未来在不良健康行为干预中强化信息行为变量,提高行为不良者的信息水平,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18.
将稀缺理论与用户认知理论结合,可以重新定义用户在信息检索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合理地阐明用户认知行为的发展趋势,提升信息检索研究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本文研究分析了稀缺心理对用户认知的动态影响过程,并在稀缺心理的基础上解释了用户潜在信息需求的深层原因。实验结果证明了用户的社交网络行为与信息检索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关系,通过提取用户社交网络数据,为研究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依据,有利于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Web2.0环境下,从集成化的角度对信息行为进行研究已逐渐成为新的热点。信息行为集成化研究框架包括时空环境、多学科、研究方法和多个子环节四部分,是一种从宏观视角对微观层面的信息行为进行研究的框架。在时空环境层面,需要定位于人类进化的历程和多层次的环境与情境中进行分析;在学科层面,应以情报学为核心,以心理学为辅助,以社会学和人类学为宏观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在研究方法层面,应综合应用质性方法与量性方法;在构成层面,信息搜寻/搜索/检索、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三个子环节在信息共享的促进下循环发展。对信息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应坚持多元化和集成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