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07,(13):61-61
我说要写一下《大众日报》的名专栏《小逢观星》,同事说意思不大,也就是写得活一点。其实我要说的不是“小逢”写得活不活的问题,而是这个栏目设置的更深层的意义。我想有的同事还未理解这个意义,许多热衷于阅读这个栏目的读者恐怕也未全然理解这个意义,我就觉得更有必要说一说。  相似文献   

2.
《阳光热线》开播以来,可以说我成了这个栏目的忠实听众,从这里我确实得到了很多的信息,也受到很多启迪。作为一名记协会的工作,我认为这个栏目办得是好的,归纳起来栏目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田之章 《军事记者》2006,(11):54-55
刚接手编辑《集思广益》专栏时,经常有一些认识和不认识的同志问我,怎样给这个栏目写稿。所提的问题归结到一起,就两句话:写什么、怎么写。我的回答也是两句话:多看看、多想想。这个回答显然不能使提问者满意。一些熟悉的朋友反问:多年的厨师难道煮粥不会?当然,这是把我看高了,把这个栏目看小了。不会煮粥的厨子有的是。经过几个月学习摸索,放水多少,添米几许,火候大小,总算摸到一点门道。我把我的体会说出来,算是对我回答的一个补充吧!知道“写什么”,先得搞清“是什么”。这就要从栏目的特点说起。《集思广益》是军报一版一个新闻性的言论…  相似文献   

4.
下乡采访遇上老读者,他们常会好奇地问,你们《农村大众》的贴心大嫂到底什么样?读者这样问,我是很高兴的。因为“贴心大嫂”是我主持的一个栏目,换句话说,贴心大嫂就是我呀!1998年冬,农村大众报第二次改版。我分到的任务是创办一个反映农民精神生活的生活类版面《田园乡情》。那时,我刚干新闻没多久,不知从何处下手,便向同事请教。同事对我说,这个版不好办,办得实了,像个新闻版,跟现在的《官情  相似文献   

5.
★“河南人”之后的故事 《别拿上海人说事儿》的责任编辑杜强说,你写了河南人我就不能写上海人么? 《俺说你们北京人》的责任编辑阿荣说,我觉得“河南人”这股风潮来得快去得也快,我感觉这个事就要过去了。 《湖南人凭什么》的作者周兴旺说,盗版的《湖南人凭什么》成了湖南公安方面的重点打击对象。  相似文献   

6.
姚广宽 《青年记者》2006,(17):46-47
在决定是否写这篇章时,我犹豫了很久。从稿子上讲,《城阳村的城市化之路》一写得并不出彩,这也是我一直未动笔的主要原因——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的;但若从在城阳村10天里的经历来说,用“刻骨铭心”来形容也不为过,它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记,扎实深入地采写一篇调查性稿子有多么不容易,更进一层,也让我对新闻记这一职业本身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988年3月15日19时,许多观众惊喜地发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片头变得更新颖别致了。《新闻联播》节目是中央电视台当晚全国收视率最高的一档栏目,也是全台最重要的一档栏目。这个栏目的片头不仅是《新闻联播》节目的片头,也是整个晚上各栏目的总片头。创作音乐要考虑到政治因素,还要考虑到各种新闻的综合性,因此曲子写得既要保持庄重、丰满,又要向上奋进,同时还要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我当“快速反应记者”卢学义本刊《地市县报园地》专栏,从末期开始推出《地市县报人》(包括领导、编辑、记者、检查、校对人员等)小栏目,反映他们在办报实践中的某一独到之处。这个小栏目的文章,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写别人,但要写出某一特点,切忌面面俱到。欢迎大家...  相似文献   

9.
6月7日,我的长篇人物通讯《打工打出个省劳模》一在《江海晚报》名人周刊《江海之子》栏目发表后,市领导和不少市民很快作出反应:鞠长春这个典型人物抓得及时,具有时代特征;他的事迹非常朴实、生动、可敬,有看头;《江海之子》首次刊登农民工题材的人物,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写这篇通讯,可以说是机缘凑巧,偶然拾来,也离不开同仁们的相助。  相似文献   

10.
动笔之前     
这几年,我在新民晚报一版《未晚譚》专栏上写丁一些小言論。这个专栏的小言論不是我一个人写的,我写得多一些就是了。下面談談我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1.
《曲苑杂坛》是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的品牌栏目之一,深受广大观众朋友喜爱,收视率长年高居CCTV前列。为了了解《曲苑杂谈》成功的秘密,记者专访了中央电视台文艺部《曲苑杂坛》栏目著名主持人汪文华。从纪检干部到央视节目主持人主持《曲苑杂坛》12年了,就是把《曲苑杂坛》说成是汪文华的孩子也不觉过分。汪文华对此调侃说:“嗬嗬!那我不就有两个孩子了?不过,这个‘孩子’让我操了更多的心!从今年的5月8日起,《曲苑杂坛》改成周播节目。比起原来,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四倍!再加上《电视书场》《南腔北调》这些栏目的工作,我几乎成了一年365天、…  相似文献   

12.
我是经济频道的一个老听众,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特别爱听新闻节目,所以我对新闻栏目《北方快车》给予格外的关注。前些日子写了两篇文章,分析了新闻栏目的特色,我觉得《北方快车》这个栏目,是个拥有个性特征的广播栏目,以全新的栏目理念、独特的栏目编排,富有诗意的主持播讲让听众耳目一新,我分析《北方快车》的栏目特色,是分三个特角来诵的。  相似文献   

13.
元旦之后同穆虹一起吃饭,穆虹说《广告人》杂志的名人写名人栏目要写邓效锋,并说一定要我来写。我一口应下来。但拿起笔来,却有些踌躇,不知如何下笔。原因就在于邓效锋无论人前人后似乎都是"正面形象",总是严肃有余,讲段子也总是有浓厚的工作色彩。这个人基本上是一个工作狂人,或者他的趣闻与逸事确实有可能不多,或者有可能只是在我面前隐藏得很深。所以,本文只能白描一下邓效锋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4.
继《好风好雨》之后,侯钰鑫稳扎稳打地登上了他创作征途的一个新的高地,如期地向广大读者奉献出新作《好爹好娘》(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我读了这部新作,感到非常兴奋。我觉得这个系列长篇的第二部,比第一部写得更有气势也更坚实,更有激情也更有思想之光,更显艺术结构的匠心也更见人物塑造的功力。更重要的是,它更充分地展示了侯钰鑫作为一个具有现实主义功底的革命浪漫主义小说家的鲜明的艺术个性。深入地研究和恰当地评价这部作品,不但对于估量作家在三部曲(第三部将是《好家好园》)创作中的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而…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5,(4)
做‘爱的天使’──漫话《当代青年》“爱情,婚姻,家庭”专栏邝彩琴我从1985年起主持《当代青年》“爱情、婚姻、家庭”专拦已整整10年了。有人开玩笑,说我“爱”得执着,“爱”得专一。真实,并不是我多么有能耐,而是这个栏目使我幸运地面对了数十万名热情、宽...  相似文献   

16.
看过《复旦大学做思想工作变“我打你服”为“我引你通”》(见附稿)这篇报道的同志都说,稿子写得比较活,反映的问题也很实际。活,是手法问题,但是没有足够的材料,也活不起来。实际,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如何反映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这个现实,可不是件容易事。  相似文献   

17.
《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的“口述实录”版,从一个只能容纳1200字的小栏目演变成为今天的一个很受读者关注的版面,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作为编辑与栏目一起成长,并且,通过这个从栏目到版面的培养和建设的过程,我在业务上也开始逐渐成熟。回顾这个过程,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总结。一、创办“口过实录”栏目最初的缘起《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第10版“人在旅途”开办“D述实录”栏目是在1997年的5月底。当时主持这个版面的编辑是我的同事陈国华,我在“前沿新知”版作编辑、记者。在1996年7月1…  相似文献   

18.
王国林 《新闻记者》2004,(10):57-57
"坐在弄堂口"是《新闻坊》一个挺显跟的外在特征,同事常常不是问"今天当班?"而是问"又去坐弄堂口?"应该说,当初也没有特别费心地论证、设计,只是很朴素地认为,这样一档城市新闻应该有些不同,在形式上能产生亲和力,和节目内容贴合得很自然。于是,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石库门这个符号、这个逐  相似文献   

19.
初读“新概念”,怀着神秘.好奇,甚至崇敬 的心情,因为它是由全国九所重点高校与《萌 芽》杂志社联合主办,且获奖作者可以免受黑色 七月之煎熬被一流大学提前录取。由此可知本 书的质量与价值绝非一般。 读了一遍,对其内容倒不是很在意,只是觉 得似乎找到了一种发泄的方式。一种用自己的 笔,写自己的文章说自己的话的心情,感觉很过 瘾。 待《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出 版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浏览了一遍,对新概念的 理解和认可又加深了一层,感到它不仅形式新, 内容新,思想新,甚至连标点用法也新(记得上 面有一篇好像…  相似文献   

20.
泊客 《档案管理》2007,(5):65-66
1 调查(研)报告是《档案管理》杂志的特色栏目.由于个人偏好,常常写一些这方面的东西.写多了,个中酸甜苦辣也就尝得多了.不怕各位笑话,今儿想借《档案界》这个平台,在这里说道说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