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双牌县打鼓坪林场图书室是目前零陵地区最大的一个农林基层图书室,该室有藏书室、阅览室各一个,总面积60多平方米。现有图书2400余册,报刊65种,专职图书管理员一个。82年这个图书室被评为地区先进图书室,图书管理员唐祥海被评为全县优秀图书管理员。该图书室最大的特点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做得好。有的书长期无人借,唐祥海同志就把内容简介抄贴在墙上,并走到哪里,介绍到哪里。技术员江永双就在唐的帮助下,通过阅读《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成功地进行了漆树种子育苗试验,获得地区林业劳模奖。林场有七辆汽车,唐就订购了《汽车技术》,供司机和修理人员阅  相似文献   

2.
3.
书人书事     
鄢烈山的时事评论马莉来电话,说鄢烈山在《南方周末》的专栏文章纵横谈要结集成书,让我写一点想法。其实,鄢烈山这些文章的价值,用不着我去评说,千千万万普通的读者已经给他投了赞成票。如果中国的新闻评论能设一个类似《大众电影》百花奖那样的奖项,这个奖杯得主非他莫属。实际上,《南方周末》中缝里经常刊登的  相似文献   

4.
“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是新华书店职工最熟悉的一句话,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按这句话去做。有的仅仅把它当着对外宣传的口号,不肯去“找”,不会去“找”,使企业失去一次又一次销售机会,丢掉一个又一个市场。为了增强新华书店在多渠道发行中的竞争力,书店的各项...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员的基本价值观--为人找书为书找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论述了"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是图书馆职业最简明的表述,是图书馆员的基本价值观.分析了"人"、"书"、"找"的地位和关系.  相似文献   

6.
书人书事     
遇罗文和《我家》 1998年夏天以后,因为编辑《遇罗克遗作与回忆》一书。我一直设法与遇罗文先生联系,但找了许多线索,最后都中断了。直到年底,我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遇罗克是谁》的短文,却意外地接到了遇罗文的一个传真。原来,他看了报,通过编辑陈明洋查到我的  相似文献   

7.
书人书事     
徐晓和《民间书信》 5月的一天,徐晓给我打来一个电话:《文革书信集》总算出来了,改了名儿,叫《民间书信》。我拿到这本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新书,屈指一算,不禁长叹一声:八年了! 八年前,徐晓还在《中国文化报》当编辑,杨健找她采访有关文革中地下文学的往事,使她翻检了家中保存的一些  相似文献   

8.
我们是工会系统的图书馆,藏书近十万册,读者队伍有三千多人。是全市工人的文化学习场所。几年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积极为书找人,不坐等借者上门,较好地发挥了藏书作用。一、简化借阅手续,加快图书周转。我们取消了一个窗口专借,一个窗口专还的出纳方法,实行了半开架借阅制度。使用玻璃橱窗式的展览式书架,使读者接近藏书,便于选到满意的图书。存放借阅证的箱匣改成独脚轴承支架,大小五层圆环式的活动台。这样大大节省了候书时间,简化了借阅手续,也减  相似文献   

9.
蔡镇楚先生的《中国诗话史》问世了,这是值得庆贺的。厚厚一册诗话史精装本摆在案头,犹如我的成果一样,我也在分享着他的一份幸福,感到甜滋滋的。是的,我们工作中最大的乐趣莫过为读者查找资料,并取得可喜成果的时候。蔡先生的成功有我们一份劳动,凝聚着我们的汗水和艰辛啊!我认识蔡先生是一九八三年七月,那时古籍部还在城南公园。蔡先生不畏酷暑,一查就是一个夏天,如饥似渴地翻阅他不曾读到的历代诗话。为了使他尽快收集好资料,早日成书,我们主动为他提供了《随园诗话》、《文心雕龙》、《渔洋诗话》、《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中国丛书综录》,以及其它书目等七十四部648册。其中比较罕见  相似文献   

10.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1.
书人书事     
蓝英年与陈徒手蓝英年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年近古稀;陈徒手是《北京青年报》编辑,未及不惑。他们二人至今互不相识,怎么扯进一篇文章?我觉得他们有个共同点:最近几年都以随笔的形式,揭示本世纪作家的命运,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我认识蓝先生有三年多了。第一次见面是在《博览群书》杂志主办的一次聚会上。当时开了两桌饭。蓝先生长我近  相似文献   

12.
书人书事     
李锐和《李锐其人》李锐先生的知名度很高。这不只因为李老担任过高级干部,更因为他写了《庐山会议实录》等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的著作。他今年82岁了,一生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大书。其实,这本书也早有人去写。《光明日报》记者宋晓梦早在  相似文献   

13.
谭祥金 《图书馆论坛》2005,25(6):43-45,125
文章论述了“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是图书馆职业最简明的表述,是图书馆员的基本价值观。分析了“人”、“书”、“找”的地位和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作为知识传递媒介的图书馆,一直是在读者与书本之间充当桥梁作用。在当前卖书难、买书难的困境中。可否发挥并延伸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读者与作者之间牵起一条纽带,构筑新颖的“为书找人,为人找书”渠道,为缓和这种窘况尽一份力,正成为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由上海图书馆全国新书展销厅和《新民晚报》新民读书沙龙于5月4日~6日共同主办的首次“学术著作跳蚤书市”,在这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应改变原有管理规章制度中不利于读者的规定。创新服务模式.让读者平等地获取所需文献,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只要图书馆真正做好“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工作,就能形成社会对图书馆的信赖,从社会的信赖引起社会的重视,从社会的重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书人书事     
郭小川的儿女和《郭小川全集》诗人郭小川有一儿两女。儿子叫郭小林,也是一位诗人,现在供职于《中国作家》杂志。大女儿郭岭梅,是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编导;小女儿郭小惠,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他们和我妻子邢小群相识于儿时。那还是60年代初,他们都住在北京和平里中国作家协会的宿舍。父辈是同事,子女就成了伙伴。  相似文献   

18.
在微博没有出生的时代,基本上我们这些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拿到一本崭新的《故事会》之后不会马上翻开看故事,而是非得先把中缝的笑话看完才行。这大概是我们在二十多年前对内容最真实的态度了吧。不过内容虽然很重要,其实就出版来说,它的商业模型本质上无非就是"给人找找书,为书找找人!"了。而基于此衍生出的媒体和观察视角,无一不是为了能够促使它越来越好。我的态度是,作为图书出版圈的媒体,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因为长年做编刊工作,我对《书与人》双月刊备感亲切,多年来几乎每期必读,觉得这是一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好刊物,也是一本可供学习和借鉴的业务读物。我从这两个方面都获得不少教益,也就想把这个刊物介绍给读者了。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1980,(2)
最近湖南省图书馆科技部,使用了一种“为书找人”的新办法,即“书刊推荐单”。此法简单易行,对生产科研人员颇有好处,值得大力提倡,特抄录如下: ×××本馆科技部藏有下列书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