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兼具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权利的传统宗教教育与世俗学校教育的诸多法律规范产生了强大张力,主要表现为受教育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权,国家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国家法与习惯法这三方面的冲突。通过对同一主体的受教育权范式、权力的博弈与制衡以及教育法律的价值合理性方面进行深入地法理探源解析。从教育法律应遵循的指导原则、权力重构以及价值取向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力图解决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宗教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最终走向融合,实现民族教育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兴盛,学校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愈来愈突出,教育实践愈益与人教育与人精神的追求相悖逆。我们的时代需要人精神,人精神理应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教育关怀是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关怀对于促进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均衡发展以及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教育关怀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体现出教育目的的重心转移;从“效率至上”到“兼顾公平”体现出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从“城市中心”到“关注农村”表现出教育视角的转向;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表现出教育目标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学充分实现人文关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上,只有实现人类关怀,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具有灵性的鲜明的生命活力。这里的人文关怀不是单纯人的个性、人格的教育,而主要是指对学生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这就是学生不再是容器和被用来刻意雕凿的自然石,而是充满灵性的活生生的人,是充满各种发展可能的人,这样,对学生内在活体质量的关怀当成为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据此,这里仅从教学层面阐释一下人文关怀的问题。一、教学目标的人文关怀———突出开放性教学目标的界定尽管众说纷纭,但是其共同的理念可概括为:通过一定的方…  相似文献   

5.
价值取向的确立,是学校教育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的选择、确立和实践的过程,应先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而确立,并形成共识。针对当前特教学校存在的过度关注学生生理障碍,忽视其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等现象,研究认为,关注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是特教学校的应有之义,更是其教育价值取向的起点和终极目标。文章阐述了特教学校教育价值取向重构的基础、核心及目标等问题,并就价值取向重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思考小学教育价值取向 启迪与激活生命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基础教育学校中,大部分学校是小学。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思索小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在思考中国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2006年10月中旬,在山城重庆召开了以“小学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的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小教会)第二届全国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7.
一、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及成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1)崇尚权威.中国自古是个农耕大国,兴修水利,抗御天灾,都要进行集体协作,这难免就要压制个性,服从权威.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是君主集权制的国家,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君"为中心的集权理论.  相似文献   

8.
蒲蕊 《教育探索》2003,19(7):46-48
处于转型变革时期的社会和人的变化与发展意味看学校必然发生变化,这不仅仅是课程、教学、师生关系方面的变化,更为关键的是学校自身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学校必须重新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重新思考选择和追求什么样的存在价值及其如何实现。在反思现有学校自身存在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学校必须要提升其自身存在价值,即追求促进社会不断更新、完善的自身存在价值的实现,追求促进“成人”的自身存在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宗旨在于教人做人,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受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现代教育逐渐走向了异化,学校德育不可避免歪曲了其功能,远离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注。表现为:忽视学生个体的现实存在;回避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扼杀个体的生命自由。要使学校德育回归学生个体,我们首先必须正视个体生命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存在,继之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发现生命的美好,最后引导学生创造幸福生活,提升精神世界。总之,学校德育必须把“人”扶正,关爱个体生命,给予学生个体以充分的尊重和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反映了我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整体教育价值取向的国家主义、基于身份塑造的精英主义及基于功利的效率主义。这些偏差强化了应试体制及分数竞争,无益于教育制度的发展。因此,亟须从培育批判型课堂教学文化、创设自治型班级生活、构筑互学型学校共同体等学校整体生活民主化改造,调整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民族知识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族知识的内涵、特征及其类型进行分析,提出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以民族知识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多元化知识为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价值取向影响着切实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对国内外不同时期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清晰我们学校体育价值取向中存在的问题,并引起我们对学校体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编“生命价值取向问卷”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现有两所高中仫佬族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仫佬族高中生能正确理解生命的特征,他们的生命价值取向主流积极向上,他们对生命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高于社会价值的追求,对“现实”价值的关心高于对“未来”价值的思考.仫佬族地区高中学校需加强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及其主要表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提出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个体发展为基础,以社会进步为主导”的教育价值取向,这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价值取向是组织变革的前提和关键所在,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变革的成败。传统学校组织由于科层制模式的束缚,行政色彩浓厚,严重阻碍了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学校组织变革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人本取向、服务取向、授权取向和发展趋向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学校组织变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强烈冲击。相对于社会传承和家庭传承而言,学校教育在办学条件、文化资源、文明辐射和空间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路径。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应从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双语教学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7.
所谓民族学校是指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的,在民族学生集中的地区专门设立的主要供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的学校。西南地区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发展在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民族学校的教学检查、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环境等诸方面,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该根据民族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具体说来,要推进西南民族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设置多元文化课程;(3)重视民族学校教育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4)提高民族学校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多方面的。关注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变化,承认体育课程价值观的不同取向,有助于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知识经济赋予教育的时代使命,是教育必须担当的民族责任和国家责任。然而,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主要靠教育。最好的教育必须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教育应该重建新的价值取向:引导社会比适应社会更重要,创造文明比传承文明更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创设情境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前两个是教育观念,后两个是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将新的教育价值取向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对中外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西方教育价值观和中国教育价值观的历史比较与反思,指出教育就是使个体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促进人的认识能力、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赋予个体生存的本领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