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义 《新闻界》2005,(5):41-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出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科学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基本问题认识的创新与提高,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提炼与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这个问题的提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在这一中国特色的历史进程中,该如何正确认知与把握自己角色的规范、权利和义务,主动承担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自身角色更大更为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杨萍  正谋  黄宁 《新闻前哨》2006,(2):66-67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针‘对新形势、新特点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是重要治国方略。作为党的喉舌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适应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迅速作出应对。  相似文献   

4.
和谐企业建设任重道远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屙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又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曲魁丽 《青年记者》2007,(14):173-17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命题.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7.
教科文卫报道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学家认为,"和谐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  相似文献   

8.
钱江 《视听纵横》2006,(6):23-2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丰富和新发展,为开创中  相似文献   

9.
尹维祖 《新闻知识》2005,(11):48-49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举“三个代表”伟大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生动地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要。党报在舆论宣传中处于龙头和中心的重要地位,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舆论服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我们党不仅需要依靠组织和行政的力量,还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舆论的作用,不断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去影响社会行为、凝聚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君 《青年记者》2006,(4):32-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没、政治建设、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在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传媒的责任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目标,大众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应该是民主法治的推动者、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体现者、安定有序氛围的营造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如何认识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传媒的基本社会功能谈起。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与建构和谐社会大众传播媒体作为社会传播系统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基本功能问题很早就…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中央根据当前中国社会深刻变化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信息化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新闻媒体在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作为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和执政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明 《传媒观察》2005,(12):46-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新闻媒体担负着传达党的声音、反映人民愿望、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为构筑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地市级党报,作为党在基层的舆论宣传工具和重要执政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胡春秀 《新闻界》2005,(5):43-44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在中国应该说由来已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讲究施仁政,推仁义,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其核心不外乎也是一个“和”字。所以,“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极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已物我的和谐.”因此,强调人与自然以及个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成为了中国社会最高的价值标准.当然,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而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胡锦涛总书记的概括它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作为党、政府、人民耳目喉舌的媒体,当然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媒体应担当起以下责任。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需要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  相似文献   

19.
武曼晖 《青年记者》2008,(11):10-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针对新形势、新特点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