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课件出示“居”)请同学们读这个字,(生读)我们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演示“居”字的变化过程)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其中讲到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放段录像,请同学们观察。(师放录像)师:录像中,老师在干什么?生:用放大镜看书。师:放大镜就是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字跟原来的字比较,有什么变化吗?生:字大了。师:请大家接着看,照相馆中的摄影师在给老师照相。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是毛玻璃,通常把它叫光屏。同学们家中照相机的光屏是胶卷。请注意,你在光屏上看到了什么?生:您的像。师:像阳人比较,有什么变化吗?生:比人小,而且倒着。师:观察得很仔细。其实,你通过凸透…  相似文献   

3.
王琴 《四川教育》2008,(2):95-95
【教例】《长城》教学片段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即“站在长城上作者的联想”一段)请同学们闭眼倾听,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任务驱动,在播撒爱心的过程中倾吐心语,表达色彩。导写过程一、作前铺垫选定题材1.师:同学们,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中,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学生上台写自己喜欢的颜色(其余学生在纸上写)。2.师:美的色彩总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请你说说其中的一种颜色使你联想到了哪些景物或词语?写下来。(请学生上台写想到的景物,其余学生在纸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后面写上所联想到的事物。)课后补记生1:我看到红色想到了火红的太阳、温暖的火炉。N生2:蓝色让我想到了大海、理想。生3:紫色让我想到了浪漫与高贵…  相似文献   

6.
师:(走到教室的一扇窗旁)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扇很普通的窗,大家太熟悉了!为什么要在墙上做出窗呢?生:为了让我们看清外面的东西。师:对,因为有了窗,我们才能看到屋外的风光。想一想,我们在座位上和走近窗旁,看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体会后回答)生:在座位上,我看到的是对面的教学楼;走近窗旁,不仅看到了教学楼,还看到楼旁的树、楼下的花园。师:不错,我们把窗开得越大,靠得越近,看到的东西越多!同学们再看,现在的窗是关着的,我把它打开了,感觉怎样?生:(笑)冷。有寒风进来了。生:(笑)肚子饿了。我闻到…  相似文献   

7.
教例:二年级《葡萄沟》师:大家读第二自然段第3句话。(学生自由读)师:你又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葡萄成熟了,什么颜色都有,红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生:我看到了一大串一大串葡萄挂满了架子。师:大家看到的是不是这个样子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你们喜欢这些葡萄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葡萄的喜爱有的陶醉地读,有的用彩色笔画,还有几个到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师:(板书“五光十色”)现在大家知道“五光十色”的意思了吗?生:五光十色就是有许多种颜色。生:五光十色就是五颜六色,闪闪发光……师:…  相似文献   

8.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荧屏,看你能发现什么?生:开始看到了一个点,这个点移动又变成了一条线(直线),这条线再平移又变成了一个平面(长方形),面的移动又变成了一个体(长方体)。师:对了,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就是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谁能举一些长方体的例子?生:砖、牙膏盒、一次性打火机等都是长方体。师:师举起一支打火机,这到底是不是长方体呢?我们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就知道了。(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手中的学具,看一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位低年级教师跟我聊起她上公开课时发生的一段插曲师:同学们,升国旗的时候,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生:我听到了雄壮的国歌。师:(微笑地)是啊,我们的国歌是那么雄壮。生:我看到鲜艳的红旗慢慢向上升。  相似文献   

10.
关注习作教学中的有效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效指导应增强学生的需要意识【案例一】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举起一朵大红花给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大红花。师:(板书:大红花)下面的红带上写的是什么字?生:文明少年。师:这朵花该献给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呢?请你们推荐一下。生:我推荐刘一秋。师:同意献给她的举手。(有一半学生举手)请你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如何有效整合呢?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案例一(观察物体):师:从正方体的正面,你观察到什么?生。:我看到的是一个面,是正方形。生1:我看到了两个面。生2:我看到了三个面。师:我们站在正方体的正面,能看到几个面呢?师:拿出数码相机.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分别对着正方体拍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12.
师 :这节课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和1600多年前的张衡一道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下。(播放轻音乐)师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师 :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生 :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 ,有许许多多的星星。生 :我看到了无数颗星星挂在天上 ,一闪一闪的 ,好像在向我眨眼睛呢。生 :我还看见 ,张衡躺在奶奶的怀里 ,耐心地数着星星呢。师 :你们想得太美了 ,我们来看作者写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三分钟后)师 :有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生 :晚上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  相似文献   

13.
王振华 《湖南教育》2002,(13):46-47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生:风声。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风很冷。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生:风没有颜色。生:……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生:(齐念)画风。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生:谁和谁在画风?生:他们在哪儿画风?生:…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实录(执教:张学伟)一、朗读,想象画面(一)朗读,感受水“狂”师:学习语文有两种特别重要的能力,第一种叫什么?生(齐声):朗读。师:第二种叫什么?生(齐声):想象。师:这节课我们就做这两件事情。什么是想象?当看到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的时候,你马上能够联想到一个场景,一幅画面,这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语文能力。比如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句子,你来读——  相似文献   

15.
(一)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师:长方体的六个面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师:那么正方体的六个面又是什么形状?生: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师:如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而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那么这个物体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出示长方体、圆柱、圆锥三个模型。)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第几个物体的形状和你想象的一样?生:中间一个。师:(拿起圆柱模型…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1.由“公式”引发联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授课班级初三(4)班。教学流程(上课)师: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练习,造一个句子“我由……想起了……”。(学生沉默了一会儿,接着七嘴八舌,气氛热烈)师:下面请同学们把造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听。生:(自信地)我由蜡烛想到了老师。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我由现在想到了未来。生:我由团结想到了友谊。(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师:以上几位同学善于联想,句子造得很好,请掌声鼓励。【点评】老师及时鼓励,意在树立学生们的自信…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感受信息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不放映),你看见什么了? 生:一张白色的幕布,上面什么也没有。  相似文献   

18.
一、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看,黑板上挂的是什么?生:是广告。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以广告为内容的活动课———学做广告。二、认识广告师:学做广告,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广告。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内容是一些广告招贴画、流动宣传车等)师:大家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我们都能在哪些地方见到或听到广告?你会做广告吗?生:(自由谈:从电视上、广播上、报纸上、杂志上、广告牌上、车体上……)师:可以说,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谈了这么多,说明同学们平时十分注意观察事物。(板书…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实录一、看图猜字,情境引入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一起看大屏幕,(出示“秋”字的甲骨文)这是什么?生:(自由应答)蟋蟀!师:我要告诉大家,这其实是一个字。猜猜是什么字?生:秋。师:秋。你想猜什么?生:它好像是个“蟀”字。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究竟是什么字呢?(出示“秋”字)  相似文献   

20.
童诗《树》     
一、照片里的树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平时我经常与它合影,它是谁呢?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看哦!(出示:我与树的合影)我的朋友是谁呢?
  生:树。
  师:没错,它就是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诗花园,走近一棵棵树,去亲近它,聆听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