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本文通过英汉对比,分析了张培基先生英译文《杜鹃》的语言特色。译者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及表达方式,运用娴熟的翻译技巧,达到了从原文到译文之间较为理想的变通,从而取得了信、达、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Love Is a Journey"是认知语言学隐喻体系里的一个经典概念隐喻,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使用网络进行交流从而产生了起初风靡于网络进而演化为社会流行语的语言表达式。从网络流行语"备胎"入手考察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的隐喻表达式的变迁及成因。  相似文献   

3.
简介翻译家张谷若其人,分析他的翻译观———“地道的译文”的产生背景、内涵及其在他的译著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诗人对"歧路"的意象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顾子欣先生深受"中国式"理解的影响而有了对弗洛斯特"The Road Not Taken"与众不同的翻译。文章通过探讨这种翻译背后的原因,强调诗歌翻译必须基于创作背景以达到忠实原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寻找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定义时,我们查阅了两部语言学词典。一是由黄长著等人翻译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1],一是由方立等人翻译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2]。在阅读“mass nouns”和“mass”词条时,觉得其译文与上下文不太吻合,跟整个条目的意思不一致。* “mass nouns”《语言与语言学词典》译为“物质名词”,其译文是: 一些语法学家使用的术语,表示通常没有复数形式的名词,如sugar(糖),flour(粉),sand(沙),happiness(幸福);或者如果确有复数形式,那么意义与该词单数形式的意义不同。如sugars(糖块),sands…  相似文献   

6.
○张老师 ,您的教学实验坚持了几十年 ,许多老师都关心着这项实验 ,并把它概括为“跳摘成功说”。您是怎样想到进行这项实验的呢?●跳起来摘果实 ,是最有效的学习行为 ;让跳起来的人都摘到果实 ,是最实在的学习结果。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中 ,就能开发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人的潜在能力。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人 ,必然是能力萎缩的人 ;人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的社会 ,必然是发展缓慢的社会。把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点放到开发学生潜能上 ,就抓住了“育人”这个根本问题 ,同时为“提高”“发展”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鄂尔多斯汉语方言集锦》一书编写完成,对抢救、保护、传承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地域文化提供了史料价值和阅读实用价值。它彰显了鄂尔多斯文化的独特韵味,生动而传神,翔实而厚重,以简洁、生动、形象、智慧和富有艺术趣味,成为人们语言快餐,从而増强凝聚力,传承了鄂尔多斯的语言艺术。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索,关注鄂尔多斯、认识鄂尔多斯、热爱鄂尔多斯、走进鄂尔多斯。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进而让感情在朗读中自然流露.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环节,让朗读成为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因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现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为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考察了日语专业大学生的日汉翻译软件使用现状,并以"百度翻译"为机器翻译的代表,用它对特朗普就职演讲的日文版进行了汉译,逐句考察其译文错误并对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日语机器翻译质量的建议。希望能为中文信息处理及中日文化交流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学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最核心的内容,"以人为本"和"以生活为本"成为这一学说最显著的特征;为了"人"的教育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的高尚人生境界和教育家情怀,其饱满的激情与丰富的内涵,其前瞻性、科学性和本土性、实践性特点,不仅成为中国教育史的重要精神财富和理论宝库,并且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更具有指导性、应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拙作《也谈“自然的人化”与“美的规律”》(见《西北师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3期,以下简称《也谈》)一文,在阐述自己学习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体会的同时,也对洪毅然先生《自然的人化和美的规律》(同上1984年第3期,以下简称《一论》)一文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一些商榷性意见。之后不久,洪先生又发表了《再论自然的人化和美的规律》(同刊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再论》)一文,对我提出的意见作了答复。洪先生作为我国美学界的老前辈,能对来自下层的意见如此重视,令人钦敬。然而经过仔细拜读,我认为洪先生的文章中虽不乏精辟之见,但在一些主要观点上似乎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因此,本着求教的愿望,笔者想就下述几个问题再谈点看法,以期得到洪先生和其他同志的指教。  相似文献   

12.
老子德论是关于人生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学说。老子“道德合一”的本体观体用形态,既逻辑地展现了老子哲学的德论主题,又首次点明了“德”即得“道”之德性的内涵和实质,并内在地构成德论之“道——德性——德行”的逻辑结构。“自然”的理念则是贯穿老子德论的基本原则。这一逻辑结构内在地体现了老子德论之本体论、价值论、修养论等基本内容,以及德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实施“精英数学“还是“大众数学“,一直是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历史地考察国内外“精英数学“与“大众数学“所走过的历程,归纳、总结经验和教训,探寻其发展规律,对于目前我国进行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启示意义,有助于找准改革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自然的人化”洪毅然先生探讨“自然的人化”与“美的规律”的两篇文章(见《西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洪文)认为:“自然的人化”即自然界自动地成为“为人之物”,这一质的飞跃的依据是“自然界依照自然史规律”的发展,在“一有人”的条件下,量的表现是整个自然界(当即无限性的宇宙及其永恒性的发展)都已人化。我认为这种观点难以确立。因为自从一有人之时起,人与自然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诚如洪  相似文献   

15.
王韦 《英语广场》2023,(11):23-26
剩余信息理论是指导翻译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从第31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入手,基于剩余信息理论,探讨增译法在科技文本汉译中的应用。本文通过译例分析得出,在语言表达形式和文化背景两个层面适当增译,可以提高译文精准度,增强译文可读性。本文期望为增译法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提供更多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沪科教版小学自然教材有不少操作流程图,如何进行图片导读尤为重要。以"神奇的变化"一课为例,阐述操作流程图的阅读指导要与科学知识对接、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引导学生抓住流程,仔细观察、比较,清晰操作步骤及要点,并在具体操作中发现、感悟科学知识与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民间信俗为切入点,以"保生大帝"信俗为例,从生态翻译论视阈,探讨闽台同源民间信俗的英译策略。结合实例分析,对比汉英文本的生态环境,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论证闽台同源民间信俗的英译策略,提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三维"的选择转换,能树立良好的信俗翻译认知观,深入挖掘闽台信俗的传统价值,减少信俗英译的语用失误,丰富民俗文化翻译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学界提供语用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钱耕森先生创立的"和生学"是对中国传统"和生"论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揭示了为中国传统哲学所广泛认同的、天地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本机制和原理:和生.以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动态平衡和相反相成为基本要义的"和生"机制和原理,既是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其实现也是古往今来人类共同的追求.对《中庸》之"中和"、《老子》之"冲和"、《易传》之"太和"3个经典文本中传统"和生"论的诠释,或许可以有益于对钱先生"和生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两宋文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三个层面 :一是钟情自然而不忘苍生 ,更增加了对天下的责任感 ;二是感悟自然而实现精神超越 ,形成了鄙视名利和洁身自好的可贵品德 ;三是探寻自然而发现真理 ,增强了热爱生活的信念和勇气。  相似文献   

20.
《蒙古秘史》第二百一十九节有“客儿罕荅忽塔”(“ker qandaqu ta”)一词,其旁译为“怎满立的您”。海内外《秘史》学家对这一词的解读大相径庭,对其旁译“满立”的校勘亦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罕荅忽”为被动态形容动词,紧随其后的“塔”则为表示这一形容动词第二人称复数的附加成分;其旁译“满立”乃误,应校勘作“被满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